分享

镜片参数的合理选择

 Bausch 2017-05-30

接触镜配戴的目标,是要达到安全、舒适和增视的目标。安全是保持眼健康的前提,就是镜片配戴对角膜要产生最小的机械压力、获得最大的氧传导、尽可能充分地排出角膜代谢物。舒适,是配戴者的基本要求,要选择合适的镜片直径、镜片厚度和含水量(水凝胶软镜)。增视,是大多数接触镜配戴的主要目的,即要实现完全的屈光矫正,并有合理的中央光学区直径。
验配过程中需要选择确定的镜片参数,对于普通球镜,主要是基弧、度数、直径(总直径和光学区)等几个主要参数。



一、基弧
中央光学区的后表面曲率即基弧(base curve),可以用屈光度(diopter, D)作为单位来表示,也可用曲率半径以毫米(mm)作为单位来表示。二者之间的换算可用附录表进行查询。临床上用曲率半径表示更为方便。因为材料较软,容易贴服到角膜表面,因此软镜的基弧级数较少,常见的基弧数值为8.3 mm, 8.4 mm, 8.6 mm, 8.8 mm等。而硬镜材料较硬,和角膜之间形成具有光学效用的泪液镜,因此对基弧的精确程度要求更高,一般是0.05~0.10 mm为一个级差。
基弧和角膜曲率之间的配适关系,包括匹配、平坦和陡峭三种情况。
由于验配时需要保持镜片有一定的活动度,促进泪液交换,所以软镜基弧一般要比角膜前表面曲率平坦0.4~0.8 mm,因镜片厚度而有所差异。硬镜的基弧与角膜曲率之间的关系则相对较复杂,和镜片直径、角膜散光量等都有关系。详细内容可参阅本书第四章。



二、总直径
镜片的总直径根据角膜直径(一般用HVID来表示)来确定。由于软镜需要覆盖整个角膜,而人眼角膜直径均值为11~12 mm,加上镜片需要有至少1 mm的运动度,因此软镜直径至少要达到13.6 mm,通常为14.0 mm。硬镜直径则相对较小,范围在8.0~10.0 mm之间,且和镜片种类相关。如普通球镜RGP的总直径为8.8~9.2 mm,非球面和环曲面设计的RGP镜片直径通常为9.0 mm,而角膜塑型镜则较大,多为10. 0~10. 6 mm,而有些特殊设计的RGP镜片则较小,如圆锥角膜镜直径通常为8.0~8.9 mm.



三、光学区直径
中央光学区为外界光线通过进入瞳孔的镜片中央区域,镜片光学区应该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都能完全覆盖角膜光学区,避免出现眩光现象,这一点对于总直径较小的硬镜尤其重要。镜片光学区直径大小取决于瞳孔直径,它比瞳孔直径大,一般来说在暗处时人眼瞳孔直径为4~6 mm左右,考虑到镜片的实际移动度1.0~1.5 mm,所以RGP中央光学区直径为7.0~9.0 mm。



四、镜片度数
由于顶点距离的存在,要保持相同的矫正效果,角膜接触镜的度数与框架眼镜即验光度数有所差异,而且度数越高这种差异越明显。一般来说,当验光度数在±4.00 D及以上时,这种差异在临床上产生有意义的影响。接触镜后顶点度数和框架眼镜后顶点度数(即验光度数)之间的关系是
F=P/(1-dP)
其中F为接触镜的度数,P为具有相同矫正效果的框架眼镜即验光处方的度数,d为顶点距,以m为单位。对于白种人来说,顶点距离一般为14 mm,对于亚洲人来说,顶点距离一般为12mm。
根据上述表达式可以看出,对于近视眼,配戴的接触镜度数比产生同样矫正效果的框架眼镜的度数小,而远视眼则相反。
球性软镜度数的确定,是根据验光处方的等效球镜量进行换算,例如,验光处方为-4.50 DS-0.50 DC×180,等效球镜为-4.75 D,选择球性软镜的度数为-4.75D。
散光镜片和RGP镜片的度数确定,则有所不同,具体参阅本书相关章节。但顶点距离效应的转换原则是一样的。



五、厚度
镜片的厚度对于配戴的安全性和舒适度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镜片厚度是大点好还是小点好?这时需要考虑:
1)厚度与镜片氧传导性;
2)厚度与镜片运动度相关;
3)厚度与保水的关系;
4)厚度与机械活动的关系;
5)厚度与角膜散光矫正的关系。
临床验配时,验配师并不需要精确计算所需镜片的厚度,而是根据上述的考虑因素,结合镜片度数、配戴方式、更换周期、耐用性、操作等因素,大致确定厚度的范围。如对于软性负球镜,超薄镜片中央厚度在0.06 mm以下时,薄镜片中央厚度在0.06~0.10 mm,标准厚度镜片中央厚度在0.10~0.15 mm,而较少见的厚镜片则超过0.15 mm.



六、其他参数
其他的镜片参数,包括材料、含水量(水凝胶软镜)、厚度等在一定情况下也常是验配师需要进行选择的。这些参数从可供选择的范围中进行挑选。如配戴者需要比较高的角膜氧供,则要选择高Dk的材料,如是配戴水凝胶软镜,则要选择含水量较高的材料。如果配戴者有干眼症状,则说明是低含水量软镜材料、厚度较大。含水量的意义对于水凝胶软镜和硅水凝胶材料有所不同。水凝胶软镜含水量越高,材料透氧性越好。而硅水凝胶材料的透氧性来源于硅,所以水的含量越少,硅的含量就越高,透氧率也越高。
薄镜片不容易保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镜片更趋于跟角膜形状相一致,镜片移动度减少,虽然薄镜片提高了透气性,但由于减少的移动度使角膜上皮代谢产物排出减少,影响角膜的生理代谢功能和镜片配戴的总体效果。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对镜片厚度的选择要综合权衡。镜片脱水的因素与镜片含水量、厚度相关外,与温度、pH、渗透压和蒸发性都有一定联系。
镜片边缘和周边的选择也是改善配适的重要因素,在RGP镜片中尤其重要。这在本书RGP验配一章中将有详细讲述。
还有其他一些情况是不选用普通球镜的,如可选择非球面镜片、环曲面镜片。这些比较特殊的镜片的参数选择也参阅本书有关章节,这里不重复讲述。



七、各种设计参数的综合考虑
镜片是各种设计参数、材料参数等的综合产物,各参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如,镜片基弧变平坦会增加镜片的活动度,而增大镜片直径会减少活动度。这种参数的调整关系直接体现在矢高的变化上。对于软镜来说,直径0.5 mm的变化相当于基弧0.3 mm的配适效果的变化。比如,直径增加0.5 mm,如果要保持整体配适效果不变,基弧要平坦0.3 mm。



八、配适的评估标准
1.移动度
1)镜片跟随眼球上下或水平转动,但滞后量约为0.5~1.0 mm;
2)轻压下睑能使镜片上移;
3)瞬目时镜片随之移动约0.5~1.0 mm,对于RGP镜片来说,需要在垂直方向尽可能保持一定的移动度,而在水平方向则要尽可能小的活动度。
2.中心位置
眼球处于第一眼位时,镜片中心位于角膜中心,瞬目后镜片返回中心位。
3.角膜覆盖
在配戴过程中,在任何眼位,软镜都要覆盖角膜,RGP镜片的光学区都要覆盖瞳孔。

配戴方式的选择

接触镜附着于角膜表面,将不同程度地影响角膜的供氧和其他生理代谢,使眼睛的防御机能下降,导致角膜水肿及上皮细胞脱落;泪液中的蛋白质、脂质和无机盐可粘附在镜片上,成为真菌、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培养基,增加眼部感染的概率;当镜片在角膜表面移动时,可破坏泪膜结构,使泪膜破裂时间缩短,产生干燥及异物感。因此,接触镜配戴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配戴者的眼部生理情况、职业特征及其他需求,根据镜片的材料特性等因素,选择最适宜的配戴方式,争取最大限度地减少配戴眼的不适及并发症的发生。



一、配戴方式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1.定义
接触镜一次持续配戴的时间。
2.分类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日戴(daily wear, DW)
指配戴者睁眼状态下配戴镜片,通常每日不超过16~18 h。日戴方式避免了过夜配戴可能出现的镜片丢失、移位、角膜缺氧等情况的发生,减少了镜片沉淀物的聚积。但日戴方式取戴不方便,护理镜片繁琐,增加了对护理液过敏的机会。
(2)弹性配戴(flexible wear,FW)
指配戴者偶尔戴着镜片睡觉或过夜,但一般每周不超过两夜(不连续)。该配戴方式可以灵活掌握,比较方便,但过夜配戴时仍存在镜片移位、角膜供氧减少等缺点。由于闭眼时角膜供氧主要来源于睑结膜和角膜缘的毛细血管,角膜表面氧分压水平下降为7%左右,通常认为生理氧临界值为6%;而过夜配戴接触镜时,眼睑结膜和角膜之间有接触镜的隔离使角膜供氧减少,在配戴软镜闭眼时角膜前的氧分压水平下降为4%左右,但配戴RGP接触镜在闭眼时角膜前氧分压水平仅下降为6%。
(3)长戴(extended wear,EW)
指配戴者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晚上,在睁眼还是在闭眼状态时均配戴接触镜,持续数日后方取下,一般不超过7天6夜。该配戴方式省去了每天取、戴及护理镜片的程序,非常方便,减少了对护理液过敏的概率,镜片更新快,视觉效果好。但该配戴方式比日戴、弹性配戴的并发症明显增多,增加了与接触镜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4)连续配戴(continuous wear,CW)
近几年,新型镜片材料及制作工艺发展迅速,focus night&day软镜镜片的Dk/L值达175 (cm×mLO2)/(s×mL×mmHg ),pure vision软镜镜片Dk/L值达110(cm×mLO2)/(s×mL×mmHg),二者于2001年获欧盟批准连续配戴30天,现已获美国FDA批准连续配戴30天。日本的Menicon Z RGP镜片(Dk/L值达189 (cm×mLO2)/(s×mL×mmHg)) , 2002年也获得了可以连续配戴30天的FDA认证,这些镜片现均已进入我国市场。这种连续配戴30天的配戴方式,本质上仍是长戴方式,该配戴方式仅限于以上几种新型材料的镜片,其中Menicon Z RGP镜片在我国只获准长戴7天6夜。
虽然,这些新材料的长戴型镜片能够从根本上避免任何与组织缺氧及护理液相关成分过敏有关的并发症,但是接触镜作为一种植入性的医疗器械,软性镜片完全覆盖角巩膜缘 360°范围,硬性镜片活动度大,夜间易移位,所以潜在的炎症反应及机械性的损伤仍然不可避免。国内有报道新型长戴型角膜接触镜pure vision配戴者主观评价满意度较高,连续配戴一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但是,这些新型长戴型镜片的临床应用时间尚短,使用者较少,其安全和舒适性仍值得关注。除非有特殊用途,配戴接触镜最好采取日戴方式,尽量避免其他配戴方式。
表2-2各种配戴方式比较

配戴方式 临界氧需求(Dk/L) 适宜镜片 适应人群 优点 缺点
日戴 ≥±× 所有镜片 大多数配戴者 ①使用周期长 ①取戴、护理繁琐
②不易丢失 ②护理系统过敏概率增加
③并发症相对较少
弹性配戴 >× 定期更换型、抛弃型软镜和 ①治疗目的的患者 ①配戴方便 并发症发生率较日戴高
②不适宜长戴而要求长戴者 ②护理产品过敏概率减少
长戴及连续配戴 >× 抛弃型软镜和 ①职业需求者 ①配戴方便 ①并发症发生度最高
②治疗目的者 ②护理产品过敏概率减少 ②不适感较多
③操作不便者
注:Dk/L的单位为(cm×mLO2)/(s×mL×mmHg)。



二、指导配戴者选择配戴方式
1.日戴方式
目前日戴方式相对于其他配戴方式是最安全的,大多数配戴者在一般情况下适宜选择日戴方式。临床统计发现,无论接触镜的材料类型如何,无论接触镜是抛弃型还是定期更换型或是传统型,也无论是日戴型还是长戴型的接触镜,用于长戴者,其患CLAMK(接触镜相关性感染性角膜溃疡)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日戴者。
2.弹性配戴及长戴/连续配戴方式
临床上需要配戴治疗性接触镜者,常采用弹性配戴或长戴/连续配戴方式;而需要配戴接触镜但缺乏戴镜操作能力者,如关节活动障碍的老年人、父母操作困难的婴幼儿配戴者等也可选用该种配戴方式;医护人员、军人等因职业需要者,以及某些为了方便要求长戴或连续配戴者也可采用长戴、连续配戴或弹性配戴方式。但要告知长戴、连续配戴存在的风险,一般情况下长戴时间不应超过7天6夜。新型高透氧的RGP或硅水凝胶镜片连续配戴不应超过30天。如有需要,可取出镜片清洗休息一晚,再重新开始配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日戴方式。




三、配戴计划
1.日戴方式
(1)日戴RGP镜片
第一天戴镜应控制在3~4 h内,以后每天可延长1h,适应性差时,可在数日内不延长戴用时间,待适应后,再按规律延长戴镜时间。一般在2周左右可达到终日戴镜,注意每日戴镜时间不能超过16~18h。
(2)日戴软镜
第一天戴镜4~6 h,以后每天延长2h。在首次复查之前每日戴镜不要超过12 h,复查无异常后,继续延长戴用时间,最好每日戴镜时间控制在12~14 h以内。日戴方式的复查一般为戴镜1~2周,1个月、以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
2.弹性配戴
屈光矫正目的的配戴者,适应日戴后,根据需要可偶尔戴镜过夜;治疗目的的配戴者,要根据治疗的需要时间配戴。
3.长戴和连续配戴方式
无晶状体眼的长时间连续戴用:首先进行3~5天或一周的日戴观察,确认配适良好,无明显不适症状及不良反应后,进入长戴程序。第一次戴镜24 h后复查,无晶状体眼长戴者开始可能出现复视,随戴镜时间的延长,大部分人复视会消失。若无阳性体征,可试行一周连续戴镜,可在连续戴镜后的第2~3日复查一次,然后一周后复查。一周后配戴者的主诉会明显减少,但接触镜矫正度数往往会有改变,必要时应更换镜片。一周复查若无眼部阳性体征,以后可每隔2周复查一次,连续2次复查无异常者,可允许连续一个月配戴,以后每一个月进行定期复查。
近视、远视眼的长时间连续配戴:第一天戴用6~8 h,如无不适以后每日延长2~4 h,第一周每日最好不超过16 h,第一周定期复查后,无异常者可延长戴镜到24 h后复查。第二周复查无异常者可开始2~3日的连续戴用,持续2周后再复查,无异常者可试行一周连续戴用,但必须每月定期复查一次。
长戴者选用高透氧抛弃型镜片可减少镜片护理程序,并可明显减少眼部并发症的发生。长戴者定期接受复查非常必要,平时任何异常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对不遵从医嘱、依从性不佳者不能采用长戴方式。

更换周期的选择

由于眼部组织的排异反应,接触镜表面在配戴15 s左右即形成完整的黏液性生物膜。生物膜的极性导致镜片表面蛋白质、脂质、无机盐的沉淀。30 min后即可形成光学显微镜可见的沉淀物。许多研究表明:接触镜的许多并发症都与镜片表面沉淀物有关。通过定期更换及清洁镜片,减少镜片表面的沉淀物,能提高接触镜的清晰度,增加配戴舒适度与安全性能。



一、镜片的更换周期及特点
更换周期是指镜片自启用至抛弃的时限。不同材料的接触镜更换周期不同,同一材料类型的接触镜更换周期并不是绝对相同的,要根据镜片情况而定,如有破损,虽然未到规定的使用期限,也必须更换。
1.传统型镜片(conventional contact lens)
传统型镜片是指镜片使用到不能继续使用时再更换,通常更换周期超过3个月以上,对于软镜多为1年,RGP镜片1~2年。
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只要镜片保持相对清洁、无明显破损、能有效矫正屈光不正,即使镜片已有裂痕或有不同的沉淀物附着,仍可以使用尽量延长镜片的寿命,一起使用到其破裂或沉淀物多到影响视力时才更换。其结果是导致了大量与接触镜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镜片的附着物的危害性,镜片沉淀物可造成镜片老化、损坏以及配戴眼不适,配戴眼矫正视力下降;还可以成为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镜片更换周期越长,附着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当角膜上皮不完整时,则容易继发感染。
为了保证配戴眼的健康,各种镜片都不能超期配戴,传统镜片的更换周期日益缩短。不同材质类型镜片的更换周期各不相同:①硬镜(PMMA)可使用好几年。②高透氧硬镜(RGP接触镜)可用1~2年。③传统软镜(软镜)更换周期通常为6个月到1年。
2.抛弃型镜片(disposable contact lens)
(1)定义
抛弃型镜片是指一次性使用后即抛弃的镜片,在配戴过程中不需使用任何护理产品。目前在我国通常将每两周、每周、每日更换的镜片统称作抛弃型镜片。
1985年,DANA镜片作为第一种抛弃型镜片引入丹麦,1986年强生公司(Johnson&Johnson)获得该技术,并经FDA核准在美国使用。但至今仅有两种接触镜符合这一定义。一种是长戴(EW)型周抛镜片(WD接触镜),一次性连续长戴7天6夜,取下后立即抛弃。另一种是日抛镜片(DD接触镜),每日晨起戴上,睡前摘下即抛弃,日抛镜片是日戴镜片的终极形式。
(2)抛弃型镜片的优点
1)方便,不用护理镜片;
2)安全,减少了沉淀物及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概率,降低了镜片微小损伤的概率,不使用护理产品,防止了因护理产品过敏引起的不良反应;
3)镜片更新快,能有效防止镜片沉淀物聚积及镜片老化,矫正视力好。
(3)抛弃型镜片的缺点
1)价格超过传统镜片,花费高;
2)配戴者可能超期配戴,日抛镜片在我国先是延长到2天1夜内,而后又延长到1周之内,这种勉强的长戴方式将导致角膜氧代谢的障碍,使抛弃型镜片的优势丧失;
3)抛弃型镜片强度较差,在更换周期内可能出现自行破损;
4)模压成型的生产工艺周边设计受到限制;
5)光度范围受限;
6)安全性和舒适性值得关注,周抛镜片长戴过夜,发生角膜损伤的危险性远远高于日间戴用者。
3.定期更换型/频繁更换型镜片(planned replacement lens/frequent replacement lens)、将更换周期为2周,1个月或3个月的镜片称为定期更换型镜片,又称频繁更换型镜片。
接触镜的定期更换戴用方式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于1990年初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典型的更换周期是1个月、3个月。该类镜片采用日戴方式,使用传统护理方法保养镜片,在短时间内抛弃,比传统镜片相对清洁和安全,比抛弃型镜片经济。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弹性配戴或一周长戴方式。
未来接触镜镜片趋势是中高含水、稍厚、无离子镜片,配戴方式为日戴,允许偶尔过夜戴,镜片每月更换。



二、影响接触镜更换周期的因素
接触镜的更换周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镜片的材料、加工工艺、护理因素、配戴者环境因素及个人因素等。因此,验配人员应根据不同的镜片,帮助配戴者制定合理的更换周期。
1.镜片自身因素
镜片材料的强度、可塑性、弹性模量、亲水性、极性等与镜片更换周期有关。
一般用材料的强度来评估镜片的耐久性,强度越差的聚合物所做成的镜片寿命越短,更换周期也越短。镜片的材料老化时,可塑性会逐渐下降,会影响配戴的舒适感。可塑性强的镜片弹性模量差,抗变形能力就差,更换周期相对较短;相反,可塑性差的镜片弹性模量强,抵抗变形能力就强,更换周期相对较长,但戴镜后不够舒适。
镜片的亲水性常用含水量百分率来评估。含水量高的镜片强度较差,易于损坏,含水量38%的HEMA日戴镜片平均更换周期3~6个月;普通低含水量镜片应在1~6个月内更换;中、高含水量镜片应在2周~3个月内更换;中等含水量的镜片、抛弃型长戴镜片可戴1~2周。
镜片的极性即离子性影响镜片沉淀物的多少,这也影响了镜片的更换周期。极性强的镜片易吸引泪液中带正电荷的沉淀物,镜片沉淀物可使镜片含水量和湿润性下降,导致镜片混浊、变形或变色失去韧性,导致更换周期相对较短。极性弱的镜片即惰性镜片(又称中性镜片)不容易吸附沉淀物,更换周期相对较长。
镜片制作工艺中旋转成形镜片可塑性强,弹性模量较低,更换周期相对较短;切削成形镜片可塑性差,弹性模量较大,更换周期相对较长;铸模成形镜片可塑性优于切削成形工艺,更换周期也短于切削成形工艺。
2.护理因素
镜片的护理方法是影响镜片寿命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配戴者进行健康教育,正确规范地取戴、清洗、消毒、储存镜片可使镜片更换周期相对较长,并减少接触镜并发症的发生。
在取戴镜片前修剪指甲、洗手,可减少镜片划伤及污染的机会。据调查,中国传统接触镜更换周期的减短,有45%是由于护理不当导致的。虽然每次取下镜片后消毒镜片者达100%,清洁镜片者达96%,冲洗镜片者84%,使用酶制剂清洁镜片者61%,但是操作镜片之前洗手者仅有52%,超时配戴者达26%,在使用定期更换型镜片的人群中有65%超过了正常更换周期。
护理产品使用得当,可延长镜片的更换周期,提高戴镜眼视觉的清晰度,并减少戴镜引起的眼并发症。在偏酸性的护理液中镜片的极性减弱,相反,在碱性环境中镜片极性增强,从而更易吸附沉淀物,影响镜片的更换周期。护理液中防腐消毒剂会在镜片表面聚积,对眼表产生毒性刺激及过敏反应,含汞消毒剂的分解物可在镜片上形成灰黑色的汞沉淀物,因此在选择护理液时应该选择防腐消毒剂浓度较低的产品,使镜片的更换周期相应延长。
3.环境因素
镜片的更换周期与配戴者的生活、工作环境相关。同样的镜片,不同的配戴者,其更换周期也可能不同,要根据镜片的情况而定。生活环境中灰尘和烟雾的污染程度较严重时,镜片更换周期较短。配戴者工作环境中所含的酸、碱及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含量越多,镜片更换周期越短。高温、低温及低湿环境,镜片容易干燥。软镜镜片容易老化,更换周期缩短。
4.个人因素
配戴者长期使用化妆品、吸烟,或配戴者眼部分泌物多,泪液中蛋白质、脂质、胶冻块、黏多糖和无机盐等成分多,镜片表面形成沉淀物亦相应增多,镜片更换周期相应缩短。配戴者使用皮质类固醇、阿托品类等药物,会对配戴者泪液分泌产生影响,肾上腺素或苯肾上腺素等药物可引起镜片变黑、灰或棕色,四环素可引起镜片变黄,酚酞可使镜片呈粉红色,亦会影响镜片寿命。

护理系统的选择

所有的接触镜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受到污染,污染物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内源性污染物为泪液中的蛋白质、脂质、钙、其他无机盐及眼部分泌物等。外源性污染物有药物、异物(空气中的尘埃)以及在护理镜片的过程中污染的细菌、脂质、霉锈等。为了保障配戴眼的健康及延长镜片的使用寿命,无论是硬镜还是软镜,镜片始终需要护理,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镜片进行清洁、消毒以及去蛋白等处理,同时也需要对配戴者眼表特别是角膜进行相应的保护。



一、护理系统的概念
护理系统包括护理液、护理工具和护理程序。
护理液:是指用于对镜片进行清洁、消毒、湿润、除蛋白成分等处理的化学溶液。
护理工具:是指在操作中使用的各种镜盒、镊子、吸棒以及用作消毒的器皿等。
护理程序:是指对镜片进行清洁、冲洗、消毒和每周定期对镜片上聚积的变性蛋白质沉淀物进行强化清除及消毒处理的步骤。硬镜和软镜的护理程序基本一致,但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有一定的差异,如RGP镜片不能使用热消毒法,硬镜和软镜的护理液成分有所不同。



二、护理液
护理液包括各类化学清洁剂、化学消毒剂、双氧消毒剂、冲洗剂、湿润液、储存剂、除蛋白成分以及多功能护理液等。目前使用最多的护理液是多功能护理液。
1.多功能护理液
多功能护理液将护理镜片各个步骤所需要的成分集合为一体,它包含了清洁、湿润、消毒、除蛋白、冲洗、储存等功能。目前,市面上有免揉搓的接触镜全功能护理液,仅需浸泡,通过护理液中的蛋白分解酶、脂肪分解酶及表面活性剂等成分分解去除镜片上的沉淀物,减少了镜片护理程序,但清洗效果不如揉搓彻底,较适用于高含水软镜之类易破损的镜片。多(全)功能护理液的最大优点是减少了护理液的种类,相应减少了被污染的机会,提高了护理镜片的依从性,软镜和RGP的多功能护理液成分有一定差异,不能混用。
多功能护理液的主要成分有:缓冲剂、渗透压调节剂、鳌合剂、清洁剂、消毒剂。
(1)缓冲剂
由一对弱酸根+弱酸盐构成,常用硼酸、硼酸钠或无水磷酸钠、磷酸氢二钠。主要作用是维持护理液的pH在一个稳定的范围,通常在6~8之间,护理液pH变化可影响镜片参数,如pH<6,镜片含水量下降,将导致镜片变形。
(2)渗透压调节剂
氯化钠,能控制护理液的离子浓度,使护理液维持在305 mmol/L,以适应眼环境的渗透压。
(3)螯合剂
依地酸二钠,能与镜片表面的钙、镁等离子结合,减少微生物整合核糖体所必需的金属离子,可破坏菌体的细胞膜,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4)消毒剂
常用聚合双胍类,具有9~10个双胍基团,灭菌效能高,有效抗生浓度低,对配戴眼毒性低,是目前唯一可以直接入眼的消毒防腐剂,可以不用生理盐水冲洗镜片,避免镜片被二次污染。
(5)清洁剂
常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聚羟亚烃、聚经乙烯和聚氧乙烯聚丙乙烯嵌共聚体等),具有两性离子基团,毒性低,有洗涤、灭菌以及润滑镜片表面等作用。
2.常用的清洁剂
(1)表面活性清洁剂
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种,离子型又分为阴离子、阳离子及两性离子三种。目前最常用的清洁成分为季铵盐类化合物。Span tween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苯扎溴铵、汰垢(tego 103S103G)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不用于软镜护理。
(2)溶剂型清洁剂
主要成分是低浓度乙醇(约20%),能清除镜片上的脂质污物,有一定的消毒杀菌作用,多用于RGP镜片的护理,应注意避免用含有乙醇的清洁剂浸泡含有氟和硅的RGP镜片。
(3)细砂清洁剂
该清洁剂中含有悬浮细砂,主要成分为氧化铝,利用细砂的打磨抛光作用清除镜片上的污物,但细砂如不能清除干净,会吸附在镜片上,成为新的污物,刺激眼睛产生异物感。主要用于RGP镜片的护理,使用细砂清洁剂可能会缩短镜片使用寿命。
(4)高张清洁剂
主要成分为5%的NaCl高渗溶液,能降低镜片亲水性和表面的离子化程度,清除镜片上粘附较强的沉淀物。主要用于透气硬镜的护理。
(5)氧化清洁剂
A剂呈碱性,主要成分为硼酸钠、过氧化钠结晶状体;B剂呈酸性,有较强的还原性,中和A剂的碱性,使高价金属无机盐沉淀还原成可溶性的低价无机盐。主要用于软镜的护理。
(6)蛋白酶清洁剂
用于清除镜片上沉积的变性蛋白及脂质。起分解蛋白酶作用的活性物质称为蛋白水解酶。包括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三种。
3.常用的消毒成分
(1)氯己定(chlorhexidine)
化学名双氯苯双胍乙烷。氯己定对预防和治疗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有一定作用,但长期使用会导致镜片发黄。
(2)硫柳汞(thimerosal USP)
化学名为邻己汞硫基苯酸钠,多与洗必泰或EDTA合用。因较易发生过敏反应,现使用较少。
(3)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BAK)
为季铵类化合物,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适宜pH为8,常与湿润剂及螯合剂(EDTA)合用以提高效果,仅用于RGP接触镜的护理液中。当浓度达到0.005%时,易进入镜片内部,有毒性反应,可引起角膜受损。
(4)山梨酸(sorbic acid)和山梨酸钾
常与EDTA合用,pH在4.5~5.5之间更有效,pH大于6.5时无效。常见于软镜护理液中,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被氧化成相应的醛类,可导致镜片褪色。
(5)依地酸二钠(EDTA)
属重金属螯合剂,常与BAK合用,可起相互增效作用。
(6)聚合双胍类(PAPB)
常用的有聚胺丙基双胍(dymed),聚胍氯化氢(trschem),聚六甲双胍(polyhexanide),灭菌效能远高于常用的防腐剂,有效抗生浓度较常用防腐剂低70~200倍,可选择性地与微生物细胞壁的磷脂外膜相结合,不与人眼细胞的蛋白外膜结合,故对配戴眼的毒性极微。不与镜片表面的蛋白沉淀物结合,不会在镜面上高浓度聚积,因而不易产生毒性反应、镜片变色和视力模糊等现象。
4.氧化消毒剂
主要用于软镜的消毒。其核心成分为3%的过氧化氢(H2O2),有很强的杀菌效应,能对常见的细菌、病毒发挥作用外,还对霉菌、棘阿米巴原虫、艾滋病病毒有杀灭作用。与接触镜相关的棘阿米巴性角膜溃疡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过氧化氢消毒是预防棘阿米巴感染最为有效的手段。氧化消毒剂具有安全、有效、没有防腐剂的介入等优点,可避免防腐剂诱发的过敏反应。



三、接触镜的护理
1.清洁
应用物理方法及化学溶剂对镜片及其附属用品表面不断沉积的一些异物、沉淀、病原微生物等进行清除。
(1)镜片的日清洁方法
操作者操作前首先应检查指甲是否磨平,并用肥皂洗手并彻底冲洗干净,将镜片置于左手掌心,滴2~3滴清洁液后,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进行揉搓至少10~20 s以上,每面揉搓10~20次左右。①放射状揉搓:用右食指自镜片的中心向边缘部放射状揉搓,分别揉搓镜片的两面,以揉搓外曲面为主;②旋转式揉搓:右手食指与拇指平拿镜片,两手指分别做反向旋转运动。揉搓完毕后,用护理液冲洗镜片,清除附在镜片上的沉淀物和微生物,最后将彻底冲洗干净的镜片放入护理液中浸泡消毒。
手揉搓是最为有效的物理清洁法,适用于硬镜和软镜。有文献指出,软镜的物理清洁法中,手揉搓优于机械波,机械波优于超声波。


(2)镜片的周清洁
也称除蛋白,使用周期超过3个月的镜片须进行除蛋白处理,每周一次,对高含水离子型镜片或过夜配戴者以及泪液不足或特异性高蛋白泪液配戴者,根据镜片情况应适当增加去蛋白次数,可每周2~3次。对间断戴镜者,以每戴镜5次去除蛋白1次为宜。
方法:将清洁冲洗干净的镜片按左右分别放入镜盒中,注入2/3护理液或生理盐水,将蛋白酶片放入镜盒浸泡15 min至2 h,然后用新鲜的护理液彻底冲洗镜片,更换护理液浸泡镜片至少30 min以上。
2.消毒
医学上将抗微生物活性的效应分为灭菌、消毒和防腐三级。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抱。消毒是指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物体上的致病微生物。防腐是选择性地杀灭和阻止某些种类的微生物的生长,以防止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被微生物污染。
接触镜的护理达不到灭菌的程度,只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使镜片表面清洁、基本杀灭或消除可诱发眼部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前常用的接触镜消毒方法有加热消毒法、多功能护理液消毒法和双氧水消毒法。

消毒方法 优点 缺点 适宜对象
物理消毒法 热消毒 经济、可靠、快速、无防腐剂 镜片易老化,沉淀物更易聚集、粘附更紧、不适合高含水及RGP镜片 中低含水软镜
微波消毒 效果可靠、快速、无防腐剂 需防腐、剂量不易掌握 软镜
超声消毒 无防腐剂 消毒效果不肯定 中低含水软镜
紫外线消毒 无防腐剂、对镜片无损伤、可用于空气消毒 紫外线穿透力弱、受环境条件限制、需防护 软镜、RGP
化学消毒法 氧化消毒 消毒效果好、无防腐剂 稀释法时间不足灭菌效果差,残留双氧水对眼部组织有细胞毒性,中和法不够方便,不能用于有色镜片,中和剂可引起过敏,催化法浓度下降过快灭菌效果降低 软镜,特别适合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或常因接触镜诱发眼病的配戴者及间断配戴者
多(全)功能护理液 非常方便、依从性好、刺激性小、安全、对镜片损伤小 时间较长。对少数致病微生物来活尚不理想 软镜、RGP
(1)物理消毒法
利用机械、热、光、微波、辐射等方法来杀灭病原微生物。在接触镜的消毒中主要有热消毒法、紫外线、超声波及微波消毒法,最常用的是热消毒法。
热消毒法:将彻底清洁后的软性镜片放在有生理盐水或保存液的耐高温小瓶中,或放入专门的热消毒器内,利用煮沸消毒的方法去除镜片上的致病微生物,标准加热方法是100°C加热10 min或70~80°C维持10~20 min。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在70~80°C下被杀灭,镜片材料在85°C下能维持稳定。
(2)化学消毒法
又称冷消毒法,利用化学消毒剂作用于致病微生物,使其细胞膜结构破坏、抑制酶的生物活性或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而死亡。目前接触镜的化学消毒法主要有使用多功能护理液消毒和氧化剂消毒两种。
1)多功能护理液消毒法已成为当今最流行的接触镜消毒方法,适用于所有的接触镜,具有使用方便、刺激性小等优点。用法:将充分清洁冲洗后的镜片完全浸入有效浓度的消毒液或多功能护理液中4~6 h,取出后用清洁生理盐水或多功能护理液充分冲洗后配戴。
2)氧化消毒法:是最为有效的消毒方法,用于软镜及其保存器皿的消毒。分为稀释法、一步法(催化法)和二步法(中和法)。
①稀释法。镜片进行表面清洁和冲洗后,直接放入3%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浸泡15~30 min,然后放入生理盐水稀释浸泡过夜约6~8 h。该法节约,但消毒时间不足时微生物灭活不彻底,且稀释不充分,镜片上过氧化氢的浓度不易降到安全阈值以下。
②中和法。又称两步法,将充分清洗过的镜片放入3%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浸泡6h以上,同时投入有抗溶外衣的中和剂药片,达到充分消毒的时间后,抗溶外衣开始溶解,中和剂开始中和过氧化氢,药片基质中含有有色指示剂,以提醒使用者注意,应注意有色镜片不能使用中和法消毒。
③催化法。又称一步法,利用微量金属可加速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原理,将铂金环和经清洁冲洗后的软镜同时浸入护理液中约6h以上,通常浸泡过夜。使镜片的消毒和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同时进行。该法方便省时,但由于过氧化氢浓度下降过快,灭菌不够彻底。
3.冲洗
无论是硬镜还是软镜在清洁和消毒后都必须进行冲洗,可使用含防腐剂或不含防腐剂的生理盐水冲洗。为避免防腐剂带来的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多采用无防腐剂的生理盐水,目前生理盐水已被多功能护理液取代。
4.储存
储存镜片时应按左右分别放置,应将镜片沉入镜盒底部,不能漂浮在护理液的表面,以避免镜片被污染及盖盒盖时损伤镜片。镜盒应经常清洗,储存液应每日更换。间断配戴的软镜必须完全浸泡在储存液中,以保持其充分的水合状态,并定期更换护理液、清洗镜盒,一般每周一次,间断配戴的RGP接触镜可以干保存。间断配戴的接触镜必须重新消毒后方可使用。
5.湿润
其目的是改善配戴舒适度及提高视力,增加戴镜时间。它不是一个必需的步骤,应视配戴者症状及经济情况而定。在特殊环境里如低湿度、空调环境或空气中有烟或灰尘造成眼干时,可点润眼液,值得注意的是过多滴入该类制剂可以产生替代作用,泪液的分泌相应减少,如果无任何明显不适,尽量不用或少用,最好控制在每日6次以内。



四、护理工具
1.清洁工具
机械波清洁器用于软镜的清洁。利用振荡能使镜片上沉淀物分解脱落,振荡频率较低的机械波可使软镜的聚合结构解聚,导致镜片配戴后不适及使用寿命缩短,现已较少使用。超声波清洁器是利用辐射压强所产生的骚动效应去除镜片上的污物,同时破坏微生物细胞壁从而达到消毒灭菌作用,此方法有可能损伤某些镜片表面,消毒效果尚有疑问。不能作为有效的镜片护理产品使用,较少用于个人护理。
2.消毒工具
微波及紫外线亦用于镜片的消毒。紫外线为低能量电磁波辐射,光波波长在250~265 nm之间,杀菌最强,有广谱杀菌作用,但穿透力差,需要镜片有较好的紫外线穿透性,紫外线还可用于接触镜验配机构的空气消毒。微波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实际上是一个加热过程,利用水中的极性分子在高频电流的电磁场中的运动产生的高热能来达到灭菌效果,此外还可通过谐振吸收和改变菌体的电势等非热效应直接破坏微生物。该法用于软镜,主要应用于大量镜片(多达40片)的同时消毒。家用微波炉也可用于软镜、镜盒、镊子及吸棒的消毒,但消毒剂量尚不好掌握。
3.辅助工具
一些配戴者喜欢使用镊子拿取镜片,用吸棒摘镜,这样会增加污染及划伤镜片的机会。因此,应提倡用自己清洁的双手操作,避免使用振荡器等工具清洁镜片,不提倡使用镊子、吸棒等辅助工具。
4.镜盒
微生物可通过镜盒污染到镜片,再通过镜片感染到眼睛。因此为了避免污染,镜盒每次使用后都应清洁。镜盒的清洁方法:用去污剂或专用牙刷刷洗,用热水冲洗后在空气中自然晾干,保持镜盒干燥,防止菌落形成。镜盒应每周煮沸消毒一次,每1~3个月更换,以减少污染,防止微生物膜的形成。



五、护理镜片的注意事项
1)依照规定的程序取、戴及护理镜片。①戴镜程序:洗手——从镜盒取出镜片——冲洗——戴镜。②取镜程序:洗手——取镜——清洁(揉搓镜片正反面各20次)——冲洗(清洗液)——消毒(消毒液)——使用周期3个月以上的镜片每周除蛋白一次(酶片)——冲洗(清洁液)——储存(储存液)。

2)清洁镜片要彻底,冲洗镜片要充分,每面揉搓要在20次以上(免揉搓护理液除外),软镜用食指揉搓,用清洗液或多功能液冲洗;RGP片径较小,最好用无名指或小指指腹揉搓,含防腐剂的硬镜护理液不能代替冲洗液,最好用生理盐水,尽量不用纯净水或冷开水冲洗,避免镜片污染。
3)使用周期3个月以上的镜片,每周除蛋白一次,眼部分泌物多者,每周可增加1次。使用蛋白清除剂后的镜片必须彻底冲洗后再配戴。RGP吸附蛋白沉淀虽比软镜少,但仍需根据镜片情况清除蛋白沉淀物。用过的溶解液必须倒掉,不能再次使用,除蛋白不能代替消毒,除蛋白后的镜片必须消毒后才能配戴。

4)护理液要注明开瓶日期,并在3个月内使用。护理液每次用量3 mL,(镜盒的3/5),消毒时间需4h以上,最好6~8 h,不宜过长。每次用后的护理液必须倒掉,然后将镜盒敞开自然晾干,每周清洗并煮沸消毒一次,至少每3个月更换新的镜盒。
5)接触镜间断使用时RGP可干保存,软镜必须保存在护理液中以保证其充分水合,每周定期更换护理液并清洁镜盒。需重新使用时,应进行清洁消毒后再配戴。间断戴镜者最好使用日抛镜片。
6)在护理镜片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振荡器等工具清洁镜片,不提倡使用镊子、吸棒等辅助工具,应用自己清洁的双手操作,以减少损伤镜片或增加镜片污染的机会。
7)除治疗性镜片外,戴接触镜时不能点眼药水,尤其是软镜。药液可渗入到镜片材料中,改变镜片各种参数,可使镜片老化、变性,缩短适用寿命。
8)有过敏史的人员,在购买护理液时,要分清品牌,注意成分差异,避免使用诱发发生过敏反应的产品。




实习一 验配前基本检查
目的
1.理解角膜接触镜实验室操作规范
2.掌握对接触镜评估的内容,包括接触镜相关配戴史、配戴镜片的种类及设计等
3.掌握裂隙灯显微镜、角膜曲率仪的使用及主观、客观验光法
设备
1.裂隙灯显微镜
2.角膜曲率仪
3.综合验光仪
4.检影镜
5.试镜架
步骤
1.对实验的要求、目的、流程、预期值进行简单讨论
(1)病史,
1)主诉:
2)眼病史:
3)药物史:
4)家族病史:
5)现服药史:
6)过敏史:
7)接触镜配戴史:
i.平均配戴时间(h):
ii.今天配戴时间(h)
iii.护理系统:
(2)视力
未戴镜视力、戴接触镜矫正视力或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远视力、近视力,分别查右眼、左眼、双眼。
(3)基本检查
1)遮盖试验:
2)辐辏近点:
3)眼球运动:
4)调节幅度:
5)瞳孔:
6)立体视:
7)色觉:
(4)验光
(5)角膜曲率
(6)眼压
(7)裂隙灯显微镜
检查右眼、左眼的眼睑/睫毛、睑板异常、球结膜充血、角膜缘充血、角膜水肿、角膜点染、新生血管、虹膜、前房/前房角、晶状体、玻璃体。
(8)眼底检查
2.对你的同伴完成所有所述项目并完成实验表格(表2-4),指导老师将核对你的检查结果
表2-4 验配前基本检查表

病史
主诉:
眼病史:
药物史: 家族病史:
现服药史: 过敏史:
接触镜配戴史:
平均配戴时间/h: 今天配戴时间/h: 护理系统:
视力 □未戴镜 □戴接触镜 □戴框架眼镜
远视力 近视力
O.D.
O.S.
O.U.
基本检查
遮盖试验: 辐辏近点:
眼球运动: 调节幅度:
瞳孔: 立体视:
色觉:
验光
右眼 左眼
旧镜度数:
检影处方:
主觉处方:
角膜曲率:
眼压:
裂隙灯显微镜
右眼 左眼
眼睑/睫毛
睑板异常
球结膜充血
角膜缘充血
角膜水肿
角膜点染
新生血管
虹膜
前房/前房角
晶状体
玻璃体
眼底检查












榆林市北方医院眼视光中心

电话:0912-323034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