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里“西八道街”老邻居在动迁22年后大聚会|看湿了眼框

 四天天语图书舘 2017-05-31

距离5月28日约定聚会时间还有两小时

饭店门口就齐唰唰地站满了人

当88岁的张淑霞坐着轮椅出现时

十几位头发花白了的大爷冲下去

像当年调皮的少年一样

将大娘连车带人搬了上来

……

这看起来像是普通的家庭聚会

但所有参与者见面打招呼的场景却有些特别

道里“西八道街”老邻居在动迁22年后大聚会|看湿了眼框

有着上百张笑脸的西八道街“大院全家福”。

“还认没认出来我是谁啊?”当对方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只有彼此知道的“小名”,接下来就是用力拍打着肩膀、狠狠一抱,问题就像机关枪:“老爹老妈还在不在?”“你家那老四都退休了吧?”手紧紧握住不松。

道里“西八道街”老邻居在动迁22年后大聚会|看湿了眼框

他们聚会的礼堂门前摆放着名牌:

道里西八道街老街坊相聚联谊会

他们的身份是“老街坊”

一个极具年代感的称谓

道里“西八道街”老邻居在动迁22年后大聚会|看湿了眼框

64岁的桑淑玲是这场聚会的发起人之一。22年前道里西八道街动迁后,她和3个好朋友始终未断联系。4年前,她们偶遇老邻居,几个人一撺掇,建了个微信群,而后搞了一次十几人的老街坊聚会。这个聚会到了去年发展为40人,并在今年突破100人。他们中很多人是从全国各地赶回来的。有的人自 22 年前离开西八道街之后,是第一次相见。

道里“西八道街”老邻居在动迁22年后大聚会|看湿了眼框

聚会的所有宴桌上,摆放着“西八道街1号院”、“12号院”这样的桌牌。

道里“西八道街”老邻居在动迁22年后大聚会|看湿了眼框

男主持人“老牛哥”是专程从北京飞回来参加聚会的。“老牛哥”主持过程中,一个戳泪的环节,是在大屏幕播放的提前从每家征集来的老照片。

黑白老照片上,有梳着两条大粗麻花辫、穿布拉吉的姑娘,有站在防洪纪念塔手里还端着自己刻的木头枪的几个淘小子,也有站在“妇儿百货商店门前”的小脚老太太……

坐在下面的几位大叔年纪的人,哭得戴不了眼镜,一直用粗糙的手在脸上胡乱抹……

道里“西八道街”老邻居在动迁22年后大聚会|看湿了眼框

道里“西八道街”老邻居在动迁22年后大聚会|看湿了眼框

道里“西八道街”老邻居在动迁22年后大聚会|看湿了眼框

道里“西八道街”老邻居在动迁22年后大聚会|看湿了眼框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照片上大辫姑娘已是头发花白的姥姥,当年的淘小子已经是脑梗两次的重患……

道里“西八道街”老邻居在动迁22年后大聚会|看湿了眼框

道里“西八道街”老邻居在动迁22年后大聚会|看湿了眼框

西八道街这些老街坊,绝大多数来自山东,家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闯关东来了哈尔滨,落脚在此。那时候,西八道街叫“中国八道街”。街上流行着顺口溜:“山东掖县人儿,小脚大腚垂儿……”

西八道街出过名人。上世纪50年代,国书增、素惠琪夫妇拿过全国体操全能冠军。他们的4个孩子国林生、国林显、国林红、国林跃都是体操运动员。国林跃15岁入选国家队,1990年亚运会夺过团体、鞍马和双杠三项冠军。

这种“大牌教练”在那个年代里是大院里义务“体育老师”,西八道街的孩子们个个是他们的徒弟,都能整上几段前翻后翻。大院里还出过电影演员和将军。

更多的大院儿人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来到聚会现场的这些人大多60多岁,很多人生在大院、长在大院里,后来从大院出嫁,或是出去当兵、工作……

道里“西八道街”老邻居在动迁22年后大聚会|看湿了眼框

聚会上来的人最全、最多的是28号大院的老刘家。老少四代12口人的队伍,既当年在大院儿凭借“9个孩儿” 获得人口第一大家后,22年后以参加人数最多再次夺冠。

老刘家五姑娘刘菲菲说,88岁的老母亲张淑霞一听说老院老邻居聚会,说啥也要坐轮椅来现场。她是这场聚会里最年长的老街坊。耳朵不灵了,腿脚也不好了。不过,当有人趴在耳边喊她“张婶”时,一直没什么表情的老人,脸上立刻浮出一丝微笑来。

道里“西八道街”老邻居在动迁22年后大聚会|看湿了眼框

那年月,每个大院里分好几个串儿堂。平均每家面积不超过8平方米,三层铺、地铺,全家四五口人大通铺上打通腿儿。那时候住家没有上下水,晚上家家都把泔水桶拎进来上厕所。环境挤,也就藏不住什么秘密。说得更直白点,就是半夜谁家起来尿尿,隔壁都能听得见。

当时房子小,孩子们经常跑到邻居家睡觉。有人家有那种日本大立柜,孩子们就睡进立柜里。当时一楼老刘家面积最大,有30平方米,属于大院里的“豪宅”。当年谁家娶媳妇,办两三桌婚席从厨房到“包房 ”,都要征用刘家“豪宅”。

这种没有“秘密”的生活环境,在现在听来十分困窘,但当时却增进了老街坊们之间的关系。桑淑玲回忆,年三十包饺子,大院里所有人家一起包,一起放在院中间冻上,“收回去一准儿‘收错’,吃到嘴的还有别人家的馅儿 ……”

道里“西八道街”老邻居在动迁22年后大聚会|看湿了眼框

老街坊提供的老照片↑↑

关于当年老街坊们互相帮衬的这些点滴情分,即使在西八道街动迁、大家四散之后,仍未改变。前几年,得知当年的老街坊孙景林瘫痪了,住到老年公寓,邻居崔学美尽管住得远了,仍穿过大半个城市跑去一直照顾,直至孙景林去世。聚会上,提起这件事,孙景林的姐姐有些哽咽:“啥叫邻里情呢?就是你平时察觉不到,一有困难就有人来伸把手 ……”

道里“西八道街”老邻居在动迁22年后大聚会|看湿了眼框

有人带来了一张当年刊登老街坊好人好事的《新晚报》↑↑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闯关东那辈人算起,西八道街这些老邻居的情分已近百年。聚会上,这些上了岁数的老街坊们,一提起当年的生活,热泪盈眶。

刘菲菲也是一样。无论是顺路还是绕远,只要穿过中央大街,她都会走西八道街。这些年,她有些苦恼,因为“找不到老房子的坐标了”。她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种下了一棵柳树苗,拆迁走时,柳树像小碗口般粗,每次路过西八道街,她都能一眼找到当年种的那棵树,而对着树的地方,就是当年自家的窗户。十年前,这棵树无论如何找不到了……

道里“西八道街”老邻居在动迁22年后大聚会|看湿了眼框

新晚报记者 李玥 王坤 / 文 王东 / 摄

新晚报记者 窦兵兵对本文亦有贡献

声明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