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德春拍】六朝墓志集萃

 alayavijnana 2017-05-31


2017嘉德古籍春拍撷取六朝墓志精华24件,包括隋张通妻陶贵墓志铭,隋苏孝慈墓志铭无跋、有跋、铲跋三种,北魏元显儁墓志并盖等六朝墓志名品,期与广大藏家共赏。





墓志是融合史料价值与书法价值的一种特殊载体。墓志记载墓主人生平梗概,内容有官衔、姓氏、世系宗支、生平事迹、卒葬年月,末尾系以铭辞赞颂。形状有圭首碑形,有顶愿龟状,有四角方柱,有梯形方版等等。初期的墓志有额、有阴、有侧、有题名,一似碑刻。北魏后始有志盖,盖刻官衔姓氏相合而置,用以代额。墓志与棺椁共埋墓穴之中。


东汉时期开始出现相当于墓志的墓石,而墓志在六朝时期大兴,尤以北魏元氏墓志最多,上至王公,下至庶民,均有刻石。随着历史的发展,墓志本身的字体和形式也有变化,六朝墓志楷隶相杂,面目焕然一新,在中国书法史上独具一格。到了隋代,墓志书法渐成楷则。而对于墓志中所蕴含的历史事实,不少可以补史志之阙,或是纠史书之谬。


Lot 2216

隋张通妻陶贵墓志铭

清初出土拓本

1轴 纸本

37.5×37.5 cm


隋张通妻陶贵墓志,清代陕西咸宁出土。原石已佚。著录于《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八琼室金石补正》等载籍。此石原拓罕见,流传者多为翻刻之本。此拓为南海黄氏劬学斋旧藏,可持与故宫藏本对勘。此志立于隋开皇十九年(599年)。志文楷书,书法结构平正,并具有齐陈峻整绵丽的风格,在隋代墓志中属于秀丽一派的书风。



Lot 2217

隋苏孝慈墓志铭

旧拓本

3张 纸本

82.5×83.5 cm


隋苏孝慈墓志光绪十四年陕西蒲城出土,初出土拓本无光绪戊子下知县张荣升在三十一行所刻跋文,刻跋不久即被凿去,是志遂成无跋,有跋,又无跋三种。此次上拍拍品内收《隋苏孝慈墓志铭》无跋本、刻跋本、铲跋本三种,齐聚一处,颇为难得。



Lot 2201

北魏元显儁墓志并盖

民国间精拓本

2张附1封、2张印刷品 纸本

100.5×68 cm


北魏元显儁墓志刻于延昌二年(513)二月,民国六年(1917)出土于河南洛阳,出土后不久就由傅增湘购得。初藏于京师博物馆(前国立北平博物馆),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将故宫博物院的国宝南迁,元显儁墓志也随着辗转迁徙,最后落脚在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现在珍藏在南京博物院。该墓志琢刻精致,形制特殊,志盖和志文上下相合,正好为一个生动、完整的石龟,而且龟的首尾、四足毕具。把墓志制成象征长寿的龟形,祈求墓主在九泉之下得其永年。这一形制,在北魏墓志中为仅见,后世也极少出现。此件拍品钤“京师历史博物馆藏石”、“京师历史博物馆藏石记”,系民国间精拓之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