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大概是所有做父母的共同心愿。然而,怎样才能教子成“龙”,却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清楚的。由于溺爱而导致放纵,便是一例。 做父母的都会爱自己的孩子,但决不能溺爱。爱与溺爱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赤诚的慈爱,而后者是过分的宠爱;前者与严教相成,而后者与任性为伍;前者扶着孩子走,而后者捧着孩子行。因此,慈爱能使儿女感奋,溺爱则使儿女放纵;感奋能使人进步,而放纵则会使人荒废。所以,教子要切忌溺爱。溺爱儿女的父母,犹如没有经验的农夫,往往会由于施肥过多,竟使良田荒芜。 对儿女的偏爱也是要不得的。一母所生的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总受偏爱,另一个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偏爱的结果常常是,优越者娇嫩,冷遇者离心。有时由于父母爱得不公,儿女之间也会闹起矛盾来。如果父母双方的偏爱又有不同,儿女之间的矛盾还会酿成父母之间的不和。可见,对儿女的偏爱,确有害而无益。其实,被偏爱者往往由于娇惯,既不能成才,也缺乏孝敬父母之心,而被冷遇者反倒由于较早产生自立之心,常常学有成效,德有所养。这一点,不少父母只有到晚年或临终前,才会明白过来。 在子女小时,勿用小钱去哄着他们做某件事情。金钱能使人在物质上富裕,也能使人在精神上贫乏。如果在儿女幼小的心灵里就埋下无钱不干的种子,其后果不但是无钱不干,即使有钱也会不干。因为他们的责任心已被金钱所吞噬。须知,在教子方面,金钱的魅力要远差于道德之威力,更差于父母美德之影响力。 不要总怕孩子吃苦。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孩子们在十几岁的时候吃点苦并无害处。温室里的牡丹远不像高山上的雪莲能够抗寒,蜜罐里生长的孩子远不如苦水里泡大的孩子那样刚强。苦能使人早熟,苦能使人自立,苦能催人奋进,苦还能磨练人的意志和品格。因此,凡有条件的家庭,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到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是完全必要的。 护短对子女的成长绝无好处。聪明的父母发现自己孩子的过失时,总是循循善诱,娓娓规劝。只有头脑简单者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站在孩子一边,为之撑腰壮胆。要知道,护一个短,就可能多一个短;护一次过失,就可能多一次过失。尤其在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时,父母一般不要亲自出面,更不要为自己的孩子护短。 当儿女取得成绩时,父母给予鼓励是必要的,但不可轻易夸赞。即使别人夸赞时,为父母的也要及时提醒儿女,不要骄傲自满。因为儿童的自满比成人的自满更加有害——成人自满贻误的只是后半生,而儿童自满影响的则是整个人生。 此外,人是应该有一点个性的。在严教的同时,对子女应多一点了解与理解,少一点压抑与束缚。因为驯服的羔羊并不理想,驰骋千里的总是扬蹄飞奔的骏马。 老年人在教子问题上负有双重责任:既要教育自己所生子女,还要帮助儿女教育他们自己的子女。人是隔代亲。爷爷奶奶对孙儿孙女的爱往往超过自己所生子女。这既是十分正常的,也是需要稳妥把握的。为了后代的健康成长,你既不能放纵自己的儿女,也不要放纵儿女的儿女。尤其在你的儿女管教他们的子女时,你千万不要站出来充当“好人”,否则,好心也会引出相反的后果。 经验表明,为了培养儿女成才,要尽可能地增强那些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因素。例如,放任与引导,还是以引导为好;宽教与严教,还是以严教为好;享乐与吃苦,还是以吃点苦为好。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愿所有的父母都能成为孩子们的最好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