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谭(二十八)

 山佳国学谭 2017-05-31

271、不要满足于不嫉妒、不贪求——《论语》谭  子罕篇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诗经》:不嫉妒,不贪求,此作用有何不好哪?子路听后终身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这样做是符合为人之道,但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哪?这是孔子希望子路不要满足于不嫉妒、不贪求,而是要有更大的志向。此两项要求正是针对当今时弊。

272、君子的性格绝不随波逐流——《论语》谭  子罕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松——君子的性格:绝不随波逐流。

273、唯有知者不惑、不忧、不惧——《论语》谭  子罕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倒过来体会:勇者不惧,但有忧、有惑;仁者不忧、不惧,但有惑;唯有知者不惑、不忧、不惧也。

274、随机应变不离道是得“道”了——《论语》谭  子罕篇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孔子说:可一起学道,未必可一起实行道;可一起实行道,未必可一起坚守道;可一起守道,未必可一起随机应变。随机应变不离道是得“道”了!孔氏的逻辑推理,

275、以唐棣之华喻仁呀!——《论语》谭  子罕篇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尔。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孔子这是,以唐棣之华喻仁呀!

276、做大事的人不会说家常闲话——《论语》谭  乡党篇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此话很有生活,做大事的人往往是不会说家常闲话的。

277、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不是贬义——《论语》谭  乡党篇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如也,与与如也。”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公正;国君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安,但又仪态适中。看来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不应是贬义词,因为,不同的人接受的能力不同,因此,对其说的话也就不应相同。与贬义词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诚心正意。

278、男子作揖左手握在右手上——《论语》谭  乡党篇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把左手握在右手上。此处应解释为:男子作揖的手式,把左手握在右手上,是不是由此而来,这也是礼呀!

279、孔子知礼成熟在胸有条而不紊——《论语》谭  乡党篇 

    “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脚步也快起来,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展开双翼,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复命说:客人已经不回顾了。孔子知礼成熟在胸如《尚书》所述“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280、为国当差恭恭敬敬——《论语》谭  乡党篇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孔子走进朝廷大门,如鞠躬一样恭敬,如没有容身之地。站不在门的中间;走也不踩门坎。为国当差恭恭敬敬。当下的腐败者为国当差是随随便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