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武汉市群众体育工作总结

 戈兵 2017-05-31
2016年是《武汉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国家全民健身战略和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我市群众体育工作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引导,以提高市民健康水平、满足市民健身需求、建设健康武汉为目标。在全力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2016年群体工作回顾:
  一、积极推进科学健身与健康生活融合发展
  自2013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将“科学健身示范城市研究”课题落户武汉以来,我们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科学健身示范区建设的总体部署,积极探索,先行先试。进一步优化全民健身发展环境,构建较为完善的亲民、便民、惠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市民科学健身需求,不断提升市民体质健康水平,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打造了功能齐全的“互联网+科学健身”服务综合体——“江城健身e家”。
   “江城健身e家”项目是集国民体质检测、室内器械健身、科学锻炼指导、健身技能培训与宣传、健身活动组织与指导“五位一体”的社区体育综合服务体,按照“政府投资、市场运作”模式和“公益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建立起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社区科学健身服务新模式。
  自2014年5月“江城健身e家”首家示范店“汉阳江堤店”正式对外运营以来,2015年陆续开业的有“武汉市全民健身中心店、江汉区工会店、硚口区英弢店、汉南区纱帽店、新洲区邾城店”。2016年开业的有汉阳洲头店、武汉体育学院全民健身中心店、市委党校店、理工大店、东西湖临空港大道店和商院店。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12家店,其中市级中心店1家,区级店8家,高校店3家。
  作为一项普惠百姓健身的公益性项目,立足市场需求提供服务产品,“江城健身e家”在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健身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了十余项免费的体质、体适能检测服务与增值服务,能够较大程度上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样性的体育健身锻炼需求,保障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科学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全市“江城健身e家” 各店累计完成国民体质检测及其它全适能检测20000余人。
  作为一项体育惠民项目工程,“江城健身e家”是武汉市全民健身工作中的一种公共体育服务产品,而与此同时,它也是全民健身产业发展的链条。“江城健身e家”一方面能扩大供给端,缓解全民健身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能提高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促进体育消费增长。它符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的指导思想,它为我市健康武汉建设以及全民健身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路径。
  2016年,我们研究制定了《“江城健身e家”未来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周期内“江城健身e家”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建设模式、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为健康武汉建设和科学健身示范研究试点城市建设提供了项目支撑。
  二、大力弘扬体育文化和传播科学健身正能量
  武汉作为全国首个“科学健身示范研究试点城市”,敢为人先,在全市传播体育精神,大力宣传全民健身在健康武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传递社会正能量,积极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升城市软实力方面独特的价值和作用。通过举办全国性的科学健身大讲堂等系列活动,宣传健康理念,普及健身知识。2016年全国“科学健身示范区项目研究和建设”研讨会于2016年3月28日—30日在武汉圆满召开。武汉作为课题组成员单位在研讨会上对我市试点的“江城建设e家”项目进行了经验交流和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国家体育总局原科教司司长蒋志学、宣传司司长涂晓东、群体司副司长邱汝出席会议并讲话,武汉市政府副市长刘英姿、市政府副秘书长周元出席研讨会,来自全国以及课题组成员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原国家体育总局科技司司长蒋志学表示,武汉科学健身示范区项目研究和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经验,达到预期目标。
  科学健身“武汉模式”在全面推广之际,2016年6月23日-25日,全国“科学健身指导技术培训班”暨“科学健身大讲堂”活动又一次圆满在武汉举办。来自全国科学健身示范区一期及二期课题项目所属健身指导中心的近百位负责人就“体医结合运动健康管理模式”、“运动处方基本原则及最新进展”、“健康和运动素质测评”、“大众健身中常见损伤”、“实用有氧训练”、“实用身体训练方法”、“现场急救CPR技术”、“运动安全防护”、“大众运动营养”等专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武汉市“科学健身大讲堂”活动作为武汉全民健身工作的一个品牌,将会在武汉持续发挥普及科学健身理念、传递运动正能量的作用。
  两次全国性的科学健身研讨,在全市上下营造了良好的宣传科学健身理念和倡导全民科学健身的氛围,为健康武汉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精心谋划全民健身顶层设计
  2016年是新周期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编制年,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一步发展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我们科学编制《武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并指导全市16个区同步开展编制工作。
  在编制前期,组织课题组对全民健身相关政策法律进行收集和深入的学习;调查汇总武汉市各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思路、发展定位、目标任务,深化对市情和区情的认识,做好区域计划与总体计划的衔接;赴成都进行调研学习,为计划制定做足准备工作。
  在《实施计划》编制过程中,严格以国务院《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和《湖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等政策文件为指导,同时依据武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2-2015年)执行情况;针对市民对体育的认知及参与情况,对武汉市全民健身发展的印象及满意程度和未来武汉市全民健身发展的意见及希望等进行专家会谈研讨;对中部四省会城市全民健身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掌握武汉的区位优势及劣势。
  在市级《实施计划》编制中后期,定期邀请专家进行会谈研讨,先后多次邀请武汉体院唐宏贵教授、武汉商学院夏云建教授、湖北大学石岩教授、华师侯斌教授以及武汉体院王学实出谋划策、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专家智库的作用。
  在市级《实施计划》修改完善过程中,广泛开展意见征求,在市体育局官网以及武汉市全民健身网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向局机关相关处室和局系统直属单位、16个区人民政府、16个区体育行政部门、以及武汉市全民健身工作联系会议26个成员单位进行了全面的意见征求,在征求的基础上吸纳并汇总了各单位对《武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反馈,对《编制计划》进行了十余次修改和调整完善。
  《武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十三五时期的全民健身工作指引了目标,成为健康武汉建设的重要贯彻举措。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计划,在推行层面,武汉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将全民健身各项指标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并将此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市人大每年的重大执法检查,确保工作有部署、有计划、有措施、有督办。这在全国乃属首创。
  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一)“千队万人” 大联跳活动引领年度体育大联欢
  我市的基层全民健身展示互动活动方面差距较大,具体表现在项目不多、影响不大、草根性不强。为此,我们2016年选择了有一定基础的健身广场舞进行尝试,举办了武汉市“千队万人”健身舞大联跳活动,通过市、区、街道以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围绕这项活动,我们具体采取了以下举措。
  1、精心组织、充分发动。为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我们下发了《武汉市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千队万人”健身舞大联跳活动通知》和《实施方案》,并多次召开工作会明确工作任务,一是要求各区至少按社区数的70%组队参赛,从而达到“千队”目标,二是加强活动完成情况的跟踪检查,要求各区上报活动开展的相关资料,三是列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由于措施到位,加之区、街道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群众的热情踊跃参与,活动效果超过预期。经统计,通过街道海选赛、区级分站赛,全市共有1273支队、25461人参加。
  2、依托协会、规范赛事。为保证本次活动的公正、公平进行,我们将竞赛组织工作交给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市排舞协会共同负责,承担赛事编排、规定曲目选定、裁判评分、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等工作。虽然这两个协会成立时间不长,但有一批工作认真、业务能力强、肯于做事的人群,在她们的勤奋努力下,协会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针对本次比赛,我们在赛前制定了具体的评分办法,同时深入各区组织了多期培训班,对全市1300名社区健身团队骨干进行了免费培训,明确和统一了技术要求,整个赛事做到现场亮分,无申诉,比赛组织井然有序,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后勤保障。作为公益性质的群众体育运动,以往主要在政府主导下,通过行政投入作为主要支撑。要保持常态化、大规模的有效推进,行政投入的负担自然水涨船高。此次“千队万人大联跳”在群众体育社会化运作上进行了有益和有效的尝试。“千队万人大联跳”的复赛和决赛阶段,我局与网易湖北合作,双方本着共赢的原则达成了合作协议。活动期间,该公司承担了7个比赛场次的场地搭建、150个奖牌制作、76台次参赛队交通接送车辆以及奖品等共计费用30余万元。武汉市体育局充分发挥媒体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聚合了大量的社会投入,不仅让千队万人大联跳的形式、规模和影响面都得到提档升级,群众参赛的积极性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4、分片办赛,群体活动覆盖深入。群众体育运动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的推广,关键在于深入群众中去的广度和深度。本次“千队万人大联跳”的赛事则一直秉承这一准则,确保活动开展时群众受益面的广和深。“千队万人大联跳”在预赛阶段分别在16个区的社区进行,在复赛和决赛阶段,共设置了七场落地赛。从区域上看,涵盖了江夏、新洲、东西湖等远城区,也覆盖了江岸区、武昌区、汉阳区、洪山区等中心城区。从举办地的类型上看,即深入到了远郊村镇,也兼顾了城市商圈。据统计,本次比赛预赛、复赛和决赛共计23场比赛中,单场现场观看人数均达到2500人左右。7场比赛,共计吸引17500人到场观看。因此,本次“千队万人大联跳”的赛事,不仅通过突出竞技性来提高专业队伍的竞技水平和相互交流,也凭借其赛事举办的深入和覆盖程度,极大地宣传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能指导作用,也达到了传播运动正能量的目的。
  (二)圆满举办武汉市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历时近一年的武汉市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随着2016武汉坐标·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的结束圆满落下帷幕。本届运动会共开展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步行、广场健身舞等20多项赛事活动,通过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报名的形式,为各类健身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参与人数达20万余人次。此外,结合本届运动会,我们还积极组织武汉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身气功、游泳等项目参加湖北省“时尚假日”体育竞赛活动11项。本届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同时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大力配合和支持,经过评选,市排舞协会等6个单位获最佳组织奖、市武术协会等18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1、规模大,影响深
  本届运动会,我们在坚持开展球类等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将徒步、健康跑、毽球、广场健身舞等简单易行、群众喜爱的项目纳入其中。如广场健身舞参赛对象以社区为单位,参赛队伍达千余支1万多人,并通过网络视频进行了7场赛事直播,活动线上曝光量共计100余万人,线上报道、直播点击量共计75万次左右,带动每场活动现场参与观看人数2500人左右,7场活动总共覆盖影响150万受众人群;武汉坐标·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将娱乐和健身休闲融为一体,3500名参赛选手围绕着名校、武汉之最、艺术非遗、两江四岸、老房子等9条主题线路,进行了一场交织着体育、旅游与文化元素的城市之旅,吸引众多家庭以及留学生组队参赛,网上累计阅读数达25万,数千网友留言参与互动。
  2、项目多,受益广
  本届运动会的项目设置较上届增加了10余项,重点是突出了足球、游泳等有城市优势或地域特征的项目。我市作为中国足球发展改革五个试点城市之一,足球运动在我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因多种原因,长期以来足球项目并没有纳入全民健身运动会。此次共有千名运动员报名参赛,场面争夺激烈,表现出较高的足球技战术水平。游泳项目吸引了1500多名运动员,创造了我市参加游泳比赛的人数之最。
  3、创模式,重实效
  “申办制”是此届运动会的又一突破,改变了以前靠行政手段办赛的做法。此次通过“申办制”,将承办单位由“被动”变为“主动”,全市三分之二的体育单项协会申办了竞赛项目。在竞赛经费方面,我们根据《武汉市社会体育活动资助办法》,按照各项目特点、竞赛规模等进行评审,分别给予不等的经费,有效调动了积极性,促进了赛事规模的扩大。
  运动会启动式结合武汉市第七届机关职工羽毛球比赛一并进行,做到简洁而热烈。市排舞协会为办好比赛,提高参赛人员水平,在赛前多次举办由社区骨干参加的免费培训班。市桥牌协会、飞镖协会深入基层,将比赛安排在有条件的社区进行,促进了项目的推广、宣传。
  4、讲文明,保安全
  在整个赛事活动中,我们注重营造文明有序的竞赛氛围,要求各项目将《市体育局关于深入开展“文明参赛 文明观赛”活动的实施方案》印制在秩序册,同时做好志愿者和医疗服务等后勤保障工作,所有比赛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和不文明行为。
  (三)调动社会力量兴办全民健身活动赛事
  按照“政府引导、社会承办、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工作新思路,市体育局自2012年制定并实施了《武汉市社会体育活动资助办法(试行)》(武体群〔2012〕47号)。通过近四年的不断实践探索,资助工作日趋规范和完善。2016年进一步加强了对申报材料的初审和活动过程中的跟踪评估工作,强化申报时效和评审时间等要求,注重发挥专家评审组的作用,力求评审工作更加合理规范,同时对资助评分办法进行了细化,向群众参与率多的体育赛事项目倾斜,鼓励各资助对象在赛事举办期间发动更多全民健身志愿者参与。
  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2016年共资助活动59项目,资助资金300万元。四年累计共资助活动160项,资助资金832万元,带动社会资金5557万元,直接参与活动达百万人次以上。四年来,资助项目类别由最初的13个扩展为今年的24个,既有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游泳、电子竞技、跆拳道、自行车、桥牌、棋类等竞赛性的项目,也有健身广场舞、健身徒步、飞镖、健身气功、钓鱼等休闲展示类项目,参与对象涵盖了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以及机关、企事业、社区居民、学生等人群,如2016全国徒步大会(江夏站)暨第三届环江夏徒步大赛的参与人数就达5万人,大大超出活动预期。
  五、竞进提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全民健身是全民健康的基本保障,在这个前提下,为全民健身保驾护航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就成为健康武汉建设和全民健身事业的主力军。截止目前,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共计30316人,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2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748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365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1101人。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全市常住总人口的2.86‰。
  2016年,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实现从追求数量向以质量为重心的思路转变,不断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水平,其重要方式是开展继续培训,2016年新年伊始就启动了“千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再培训,千队万人大联跳”之免费技能培训,培训活动于2016年元月11日启动,元月22日圆满结束,历时两周。来自全市16个区共计1300名全民健身活动站点的体育骨干、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了培训。市级层面的集中培训结束后,市体育局又发动各区开展推广再培训,把培训工作覆盖至全市所有社区的全民健身活动站点,惠及普通社会体育指导员,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注重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的发挥和典型示范效应的彰显,进一步推进我市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为健康武汉建设的有序推进提供智力保障。
  六、规范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
  2016年,我们出台了《市体育局关于加强晨晚练体育活动点规范管理的通知》,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对我市全民健身活动站点的条件、申请核准、登记注册以及分级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经过全面统计,截止2016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共计3724个,全市175个街道中有174个街道拥有全民健身活动站(点)5个以上,街道占比达到99%;全市街道内80%以上的社区拥有全民健身活动站(点)的街道总数为172个,全市每个街道内80%的社区拥有全民健身活动站(点)的街道占比为98 %。2016年新成立健身气功新站点30个。
  七、大力投建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
  2016年,结合武汉现有体育场地和设施体量,我们鼓励各区更新器材4500件,市局奖励各区器材67套,建成乡镇体育工程13个,多功能运动场10个,笼式足球场10个,精心组织安排贫困村健身器材的组织投放工作,80多个100户以上贫困村自然湾健身器材投建工作全面完成。为武汉市硚口汉江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新洲区凤凰镇陈田村全民健身工程、东西湖区常青街兴达文化广场固定笼式足球场项目、新洲区仓埠街项山村体育广场多功能健身场地项目争取省级援建资金共计260万元。
  此外,今年我们还针对健身群众和媒体反映的器材使用、维护、更新等问题,进一步发挥现有公共健身场地(器材)的社会效益,从摸清各区户外健身场地(器材)数量和完好情况着手,要求各区对公共体育健身场地(器材)进行了普查,本次普查范围包括:国家体育总局、湖北省体育局援建的健身器材、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多功能运动场;市区体育部门投建的健身器材(含辖区的公园、广场、江滩投建的健身器材)以及社区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中心;已纳入行政社区管理,由开发商或物业公司投建的健身器材。同时市局在各区普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抽检,通过市区两级的普查和抽检,达到了以查促管、以检促建的目的,较好地保证了全市户外健身场地(器材)完好率达97%以上,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的健身环境。
  八、提升全民健身信息化水平
  为贯彻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群体工作管理方式,推动各区政府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市体育局群体处于2015年,研究制定武汉市全民健身工作评估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全民健身发展的核心“120”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测评方法,为衡量我市全民健身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全民健身基础数据统计监测工作,为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武汉市全民健身评价“120指数”确定后,市体育局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全民健身信息化水平,打造并推出“数字群体”评价系统,截至目前,“数字群体”系统平台一期、二期工程的开发以及17个区基础评价数据的审核录入已全面完成,系统已具备了实现信息传送、输入、查询和分析汇总排名的自动化功能。今后,各区全民健身工作的评定将依赖数字化来进行,一切皆由系统自动打分,改变以往人工整理台账、人为评分的一年工作一次考评的粗放评比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要素配置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使群众体育考核工作常态化、精准化、规范化,促进群体考核工作向信息化、科学化转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