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将越来越大,发生的矛盾纠纷也将越来越多。为帮助企业预防和化解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风险,本文拟分析当前中小企业法律风险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以期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有所裨益。 送给还在坚持创业的你 正文 一 当前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现状及产生原因 中小企业常见的多发性法律风险可以分成七类,即: A.企业设立中的法律风险 B.公司治理中的法律风险 C.劳动人事法律风险 D.企业融资中的法律风险 E.签订履行合同法律风险 F.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G.行政管理法律风险 而上述几类法律风险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签订履行合同法律风险、劳动人事法律风险、融资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 A 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 大多数企业经营者从来没有主动学习过法律知识,多数企业经营者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才会学习法律知识或咨询律师,只有极小部分企业经营者会经常关注和学习。企业经营者要么是没时间学习,要么觉得企业遇到法律问题的情况毕竟不多,要么认为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咨询律师或者请律师打官司,没有必要专门进行学习。另外,企业对员工的法律培训也不够重视。大多数企业认为员工没有必要进行法律培训,还有部分企业认为员工懂得法律就不容易管理,反而对企业不利。其实,企业的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环节的员工都有可能因不懂法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和法律风险。 B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多数企业没有合同管理制度及合同管理机构,对合同的签订、审核、履约等环节缺乏严格的管理程序;有的企业没有司法证据制度,对证据不注重固定和收集;有的企业没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在对外贸易中不做或很少做专利检索和商标审查。有的企业为了提高业绩,把业务合同章或者盖章的空白合同交给业务人员随身携带,签了合同也不审查,对合同文本也无备案管理制度。有的企业在接受对方财产抵押时不做或很少做抵押财产合法性审查,有的企业在接受对方保证合同时不审查或很少审查对方签约人是否有权签约以及保证人是否有能力进行担保。其实,企业法律风险绝大多数来自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如果企业能够从内部管理上下一番功夫,企业法律风险将大大减少。 C 企业重大决策缺少民主程序 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喜欢凭自己的经验决策而不相信法律的预防功能,更不清楚法律赋予企业的权利和应当承担的义务,常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多数企业在重大决策时没有律师、法律顾问参与讨论,有的企业在投资和担保合同签署的程序方面没有股东会、董事会集体讨论决定,也就是说在关于投资和担保这样重大问题上一般由董事长、总经理或厂长一人拍板决定。这样很容易造成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D 企业对法律事务的投入不足 对法律事务的投入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置专门从事法律事务的职能部门;二是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三是绝大多数企业在法律事务上面的支出较少,按国际惯例企业法律事务方面的开支一般占到销售收入的1%,但是多数企业在法律事务方面的开支甚至连销售收入的千分之一都不到,有些企业甚至在法律事务方面的开支为“0”,尽管我们不能用国际惯例来衡量我们中小企业,但这至少说明了我们中小企业对于法律事务的不重视。 2 外因 A 经济环境的影响 很多企业从事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型企业,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巨大影响,企业的各种法律风险和纠纷集中大量爆发,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涉企案件急剧增加,说明中小企业在抗击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上不足,应对法律风险的能力不足,同时,也说明我市经济过度依赖外向型风险过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B 法律政策的影响 法律政策的调整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因素之一,也是企业发生法律风险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法治建设的步伐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原来企业合法或不违法的经济活动,由于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和调整,就有可能不再合法,从而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8年的《劳动合同法》,该法出台后因修改和增加了很多新的规定,很多中小企业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因此出现了很多劳资纠纷。例如,一些企业为逃避法律责任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一些劳动者根据新的法律规定,抓住企业这一漏洞,起诉企业索赔两倍工资而屡屡得手。 C 国家政策的影响 这主要来自行政管理和司法程序的法律风险。企业存在行政管理法律风险,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企业自身不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属于企业内部的原因,另一个方面是一些行政机关不依法行政,这属于企业外部的原因。行政机关不依法行政,表现在: a.行政不作为,相互推诿、“踢皮球”、拖延办理时间; b.乱作为、越权作为,如乱收费、乱处罚,擅自增设行政许可条件或办理手续; c.程序违法或者适用法律错误,如不按规定送达处罚决定书,适用已经失效的法律、行政法规。 企业来自司法程序的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 a.企业因客观原因举证不能,承担败诉风险; b.诉讼程序审理期限对纠纷及时处理的影响; c.法院诉讼保全、强制执行等,可能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风险。 D 其他市场主体的违约和侵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企业时时面临着违约与被违约、侵权与被侵权的法律风险,如:有的企业守约意识不强,对合同采取随便态度,发货拖拖拉拉,付钱不情不愿,轻微违约不断,一直到对方提起诉讼才交付产品或支付货款;有的企业为了多得利润,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商品导致法律纠纷;有些企业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总是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手段来打压竞争对手,侵犯其他企业的权益。从上面图一就可以看出这类法律风险在各类法律风险中占有比例最大,是中小企业风险防范的重点。 二 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和应对 强化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要加强企业高层领导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企业法律风险控制能否到位、能否实施关键在于企业高层领导。其次,要增加法律风险方面的投入,一方面要加大企业员工法律知识方面的投入,根据不同的岗位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培训;另一方面要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设置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或者岗位,企业有了这些部门或岗位后,就可以让这些部门和员工对企业潜在的法律问题和风险进行充分的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加以防控。 2 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内部管理不规范是发生法律风险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规范和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法律事务管理制度、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招标投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把企业的经济活动全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从而增强企业经济活动的可预测性,把企业的法律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得到了执行和落实才有生命力,因此,企业不仅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企业的管理制度。对于大多数以家族式管理为主的中小企业来说,亲朋好友更应当在企业管理制度面前一律平等、一视同仁,这样企业管理制度才不会形同虚设、企业法律风险才能降到最低。 3 建立法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企业应对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尤其对重大经营决策和重大经营活动一定要提前做好法律论证,发现和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确定法律风险点、风险源,梳理具体的风险清单,并进行归类。依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损失程度、损失范围等,对各类法律风险进行评分和分级排序,划分风险等级。法律风险评估制度要由企业法务部门或法务岗位人员负责,并且企业法律风险的评估要定期化和制度化。这样,企业就可以动态化地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并及时、准确地采取法律风险防范措施。企业法务部门或法务人员要及时将企业法律风险评估的结果向企业董事会、经理等决策机构报告,指明某些法律风险防范、采取法律措施的紧急性和急迫性;指明不采取法律措施进行防范的后果等。 |
|
来自: 行者无疆8c3m05 > 《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