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迪安:方广智"游"的心境与画意

 花甲少年王璧 2017-05-31

2017年423日下午,“方广智访问学者山水画汇报展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展厅举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与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议,会中讨论了该展览所表现出的独有的艺术特色与魅力。中央美术学院为访问学者做个展,开创了教育成果展示的先河,与会学者也共同就学院教育(包括现代中国画学院教育里对于高等人才的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讨和交流。范迪安院长在研讨会上的讲话——方广智:‘游’的心境与画意,高度概括了展览的主旨,并表达了对都市山水或都市风景命题的展望。



▲研讨会现场


方广智:“游”的心境与画意

“方广智访问学者山水画汇报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为工作繁忙,我很久没能够完整地参加一场画展研讨会了,今天由于是休息日,我可以自己安排一点时间,很高兴整体观赏方广智的作品展,也能够和中国画界的同仁、学者在一起交流。听大家的评价和分析,听大家阐发见解,本身就是跟看画一样的享受,这是一种很好的学术思想与情感的交流方式。

 

大家对广智的艺术有这么多肯定和评价,我感到都是从自己丰富的艺术经验和独到的学术视角来研判广智到目前为止的艺术状态。读画其实也是读书,当然我们首先要读好经典之书,同时也要经常作同行间的阅读,大家的见解对广智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帮助。

 

广智来美院做访问学者之初,我建议他在访学之后能办一个展览。我与画家朋友特别是年轻画家交流的时候,常用这种鼓励方式,希望他们以自己的展览作为一个阶段艺术探索的小结。有句老话说“画怕挂”,这个“挂”,今天来讲主要是一种公共展示。只有当作品进入展厅之后,才能够更好地反观自己整体的创作状态,听取同行、长辈乃至来自不同方面的建议,找到存在的问题。“画怕挂”的第二层意思,是把自己不同类型的作品放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编排,就是对自己走过的艺术道路的整理。这种整理能够对下一步的发展起到去粗取精,去杂提纯的作用。举办展览既是自己的目标,也是及时归纳总结的一个契机,所以我对广智提出了这样的期待。他果然不负众望,一年多来很勤奋地投入创作。

 

我既然期待他办一个展览,我也就对他这个展览有所思考。作品的准备和展览的筹划都是他自己的努力,也依靠组织、依靠朋友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尤其是中国画学院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个大家都看到了。但是展览需要有一个题目,展览的题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学术归纳,展览的题目要对应艺术家的作品面貌,更要体现艺术家整体的状态。为此我颇费周折,一方面跟他探讨,我说你自己最有感触的是什么,或者哪一幅作品的名称可以作展览的名称等等。但是,我隐隐约约感觉到一个“游”字似乎比较符合他的艺术状态,包括主题、题材、笔墨的气质,所以从“游”字开始,想到了“信笔游之”。

 

我觉得这个“游”字对广智来说还是蛮贴切的,第一层的含意是“游走”。正如大家评价的,他的艺术思维实际上是一种游走的状态,从乡村到都市,从自己生活的城市深入到类似于鼓浪屿的洋楼、洋房这些具体的生活场景,也包括他梦游一般的自由畅想,有一种超现实的、潜意识的畅快之游。当然“游”有更广阔的空间,正所谓逍遥之游,生平都难以完全达到,但是“游”是他的一个特点,这是一种精神的悠游,一种自在的、放松的游,由此落入他画面的东西就比较丰富、生动甚至有趣,这是当代画家自我意识的体现,形成了他作品舒展的情境,颇有移步换景、时空交错的意味。

 

“游”的第二层含意是“游学”。他从厦门来到北京,也包括早期一路下来吸收了多方面的营养。比如说洪惠镇先生作为他的研究生导师,就给他以重要的影响。洪先生从1980年代以来一直提倡水墨如何坚守传统,又能更多的追随时代,他自己也是双管齐下,在理论和水墨创作上都很有造诣。我至今都记得他当年发表的水墨作品,画的很放松,是一种水墨淋漓的意笔,天地之间,云气浑然,展现了笔墨的精神性。广智追随洪惠镇先生,从他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启发。此外他有一种很好的素质,就是注重整个美术的变化,尤其关注中国画坛的许多变革。在笔墨语言上可以看到他很悉心地从田黎明先生为代表的这一代艺术家所开创的水墨新境里面吸收营养,在色彩与墨的相互渗化、色彩的高级调性以及营造的如梦如幻的意境等方面,更是得到了指导老师姚鸣京先生的点化,如此等等,可见这个游学是很重要的,使他在笔墨语言上立足当代,兼及南北。

 

“游”的第三层含意是“游艺”。中国古代把游艺看得很重要,“游于艺”,指的是“艺”要通过“游”达到更自在的境界。广智在这方面是渐入佳境的,在表现上不断放松,笔墨语言也更好地综合起来,尤其在都市和乡村的融通这个主题上找到了自己的艺术方向。

 

当然,“信笔游之”还有“信笔”。“信笔”是需要充分的文化底气,深厚的学养功力的,才能达到纯化成熟的笔墨经验,所以我觉得“信笔游之”既是为广智取了一个展览的题目,也包含着对他的期待。比如说他在画面上表达自己的趣味、方法的时候,如何更好地把笔线的优长发挥出来?笔和线是精神的痕迹,在我看来在这方面他还显得比较谨慎,还有点瞻前顾后,“信笔”二字还体现的不够。比如在取景造境上怎样有自己真实生活中南方的实景,怎样在我们今天讲的都市山水或者都市风景命题上达到更加从容、更加雄浑的创造境界,因为今天的都市已经不是乡村的升级版了,而是一种丰富的奇观。类似这些还值得推敲。

 

总而言之,艺术家的道路总是在反反复复之间不断地升华,为此,我在感谢今天各位同仁对广智的关爱、支持和指导的同时,也祝广智接下来真正进入到“信笔游之”的最佳境界。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2017年4月


▲方广智老师给范迪安院长讲解作品


▲研讨会嘉宾参观展览现场


编辑/吴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