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家作用大还是军事家作用大?美、苏这场暗战已经给出了答案

 卓尔不凡36 2017-06-01

按:本文原为本人在《军事百科》发表的文章,原题《战争中的科学家》

1950年冬,东北亚上空。

美军飞行员开着F86(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正在惬意的翱翔,突然,对面飞来几架长得和他们的“坐骑”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飞机。正在美军目瞪口呆的时候,F86已经挨了一顿痛扁,然后便冒着黑烟“以头抢地”去了……40年后,谜底终于浮出水面:根据前苏联解密档案,当年美机遭遇的其实是苏制米格15战斗机。二战时期,希特勒按照科学家们炮制的“武功秘籍”拼命修炼“神功”,最终功败垂成。眼见德意志第三帝国崩溃在即,美、英、苏三国都派出一支神秘特遣队,开始寻找“武功秘籍”和它们的作者。所谓无巧不成书,美国的F86和苏联的米格15都源自一页设计相同的飞机草图,换句话说,这对二战时的盟友,二战后的冤家居然是同门师兄弟!

科学家作用大还是军事家作用大?美、苏这场暗战已经给出了答案

F-86战机

比飞机更重要的是“飞弹”。如果以为V1和V2的“V”是指“Victory”,你就大错特错了,“V”指德文“Vergeltung”,是“报复”的意思。希特勒故意选择在7-9时、12-14时、18-19时三个交通高峰时段向伦敦发射飞弹,显然是想借此摧跨英国人的士气,结果弄巧成拙。希特勒大概忘了,1940年,当德国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对伦敦的空袭比现在要猛烈得多,英国人当时都没有屈服,在他日薄西山的1944年怎么可能低头呢?实际上,英国士兵为了消灭威胁他们家庭的火箭,在向德国突击的时候更加不避枪弹。虽然火箭的威力在它的“原始社会”时期还没有得到尽情发挥(最大的战绩是一次杀死了121个伦敦人),但它的“共产主义”阶段却足以令人瞠目结舌:新型火箭已经把人类的视野带入遥远的太空。美国人的欢呼雀跃淹没了另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其中一个微弱的呼喊来自安德鲁贺斯柯维茨——当年被迫为德国制造飞弹的几万名奴工的少数幸存者之一。他们不仅每天要忍受饥饿——全天的食物仅限于一片干瘪的面包和一碗毫无营养的汤(可以类比一下:大熊猫之所以不停的吃竹叶,除了他们对这种食物情有独钟之外,更是因为竹叶没有什么营养,无法抵御饥饿),更要时刻面对死亡——如果胆敢怠工或是破坏飞弹,等待他们的将是在大型集会上的绞刑。最后,飞弹的制造者(奴工)的死亡数目(10000人)居然是飞弹受害者的2倍!当曾为希特勒设计V1、V2的纳粹科学家,现在又为美国登月立下汗马功劳的维纳·冯布朗受到追捧时,安德鲁贺斯柯维茨愤愤不平:“当我听说他们在美国受到国家英雄般的待遇时,我既愤慨又憎恶……这些科学家是希特勒恐怖政权的台柱,他们却被当成英雄,真是令人作呕。”当初,希特勒找到冯布朗,表示希望他从武器的角度出发研制飞弹,冯布朗也企图借助希特勒的支持实现太空飞行的梦想,两人一拍即合,冯布朗不但加入了纳粹党,还成为纳粹党卫军的荣誉少校。这个长得有点象万梓良的科学家不但有“大智慧”,还有“小聪明”,在得知希特勒死亡的第二天,他就笑眯眯的高举着一只手(另一只手受伤了),主动从藏身之处走向美军。冯布朗心知肚明:自己对火箭的独门知识是白宫梦寐以求的,这不但能保住他的性命,还可能进一步提升他的名气。面对美军,冯布朗立即变成“识时务者”的“俊杰”,声称如果美国对他不光彩的过去既往不咎,他“将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美国的火箭事业”……

科学家作用大还是军事家作用大?美、苏这场暗战已经给出了答案

V1导弹

除了飞机和飞弹,还有更令盟军心动的东西,那就是核武器以及他们的试验者。在制造核武器方面,德国和美国就好象在隔了一道墙的两条跑道上赛跑,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比赛中,没有人发枪施令,德国在1939年4月抢先迈开了步子。美国没有立即跟上,直到4个月后,爱因斯坦对罗斯福说:“亲爱的总统先生,希特勒可能已经在核武器的跑道上了,我不明白您为什么原地不动呢?”1944年冬天,隔墙被推倒,美国科学家在觉得庆幸的同时也许也会感到失望——德国同行们落后了,他们制造核武器的水平只能向2年前的美国看齐。德国为什么先发不至?问题发生在1941年的一个冬天,几名德军高级官员来到科学家们的试验室,军人们对科学远远跟不上战争的步伐大为不满,断定要等核武器出来,黄花菜都凉了,于是大大削减了核计划的基金和组织力量。此后,德国科学家们只好“各自为战”,试验所必需的原材料又不时被盟军“打劫”,常常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说到核武器,海森堡是个绕不过去的重要级人物。奇怪的是,这个被贴着“纳粹科学家”标签的人在希特勒上台后却对纳粹保持了距离,到1936年甚至被指责为“白色犹太人”、“爱因斯坦的代表”。如果你是海森堡,又不愿象其他科学家那样离开德国,你会怎么办呢?海森堡选择了屈服,他向“大纳粹”希莱姆写信,从而得到了庇护,再没有人敢对他说三道四了。不过,海森堡并非“无条件投降”,当希特勒削减核武器研制基金时,他在《自然》杂志上公开与希特勒“决裂”,宣布抛弃对核武器的研究……英国人抢在盟友前面逮住了海森堡,但是海森堡守口如瓶。英国人于是把他和另外一些德国科学家一起软禁在乡间,并暗中在屋里装满了窃听器。尽管如此,英国人也没有能够收获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直到1945年8月6日。当海森堡和其它科学家象以前一样在屋子里闲聊时,他们突然都停下来,一齐凑近收音机——那里传出广岛核爆的新闻。海森堡大惊失色:“不可能,怎么可能呢?”读过《射雕》的人都知道,要让周伯通听话,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用新奇的武功引诱他,同样,最后让海森堡主动张开“金口”的还是关于原子弹的消息。海森堡继续对他的德国通行们说道:“爆炸原子弹至少需要1000公斤铀,而美国人却只用了56公斤,一定是骗局!”海森堡的心情可以理解,他就象一位江湖前辈,一种武功练了大半辈子却没有什么成就,结果一个后生几年之内就练成了,这让他如何接受?旁边的另一名科学家哈恩嘲笑他说:“如果美国人有了铀的炸弹,那么你们就统统就是二等货色。我可怜的老海森堡啊……总之,海森堡啊,你们确实是二等货色。”转瞬之间,曾被视为核武器“核心人物”的海森堡沦为一个毫无利用价值的人,英国毫不犹豫地释放了这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抓来的“顶级科学家”。

科学家作用大还是军事家作用大?美、苏这场暗战已经给出了答案

海森堡

如果说海森堡是真的无能,那么布雷格就是运气欠佳了。这位和爱因斯坦等齐名的德国科学家也在试验原子弹,并且急需一种减速剂——石炭。一天,埃尔温·施密特(波兰人,一家工厂的总工艺师)接到一笔奇怪的定单:100块炭片,虽然他并不知道德国人究竟要用来干什么,但还是决定做点手脚。结果,当布雷格拿着纯度不高的炭片做试验时,只能是“屡试屡败”。1945年7月,美国人用同样的方法在新墨西哥州成功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却写道:“本来布雷格教授是会比美国早两年造出原子弹的,只是由于他的一个差错,才使人类免遭一场全面的浩劫。”波兰人是纳粹最大的受害者,也是全世界的拯救者,否则恐怕你我现在都要用德语交流了。

德国玩完了、英国跨掉了、苏联解体了、美国得逞了,但追问还要继续。

是希特勒利用了科学家,还是科学家利用了希特勒?如果你在某个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某项科学研究,当你既没有资金,也没有试验所必须的“硬件”时,有人把位数诱人的银行卡摆到你家客厅的桌子上,再加上其它投你所好的许诺,你能无动于衷吗?德国植物遗传学家汉斯·施图贝就面临了这个诱惑,他没有怎么犹豫就答应和纳粹党卫军合作,在侵略苏联的行动中获得了有价值的俄罗斯植物收藏……被人家利用了还不知道,这叫傻子,德国科学家显然不是这类人。他们之所以情愿被希特勒利用,是因为他们也可以利用希特勒,这其实是一种“交换”关系,当然等价与否就不好说了。

科学家作用大还是军事家作用大?美、苏这场暗战已经给出了答案

希特勒

惟才是举?要顺利到达目的地(目标),速度(才能)固然重要,方向(德性)也不能漠视,否则南辕北辙有什么用呢?德国科学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滥用自己的才能,漠视了德性,结果为后世诟病,这甚至牵连到美国人。为了和苏联争夺战后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国抢夺了许多象冯布朗那样顶尖的德国科学家,为了使他们“安心工作”,美国还刻意忘记他们黑暗的过去。为了使这些科学家免受审判,美国人搜集了关于他们的所有资料,或付之一炬,或永久锁进档案柜。美国的这一伎俩中国人不会陌生:当需要利用日本牵制中国的时候,美国既“忘记”了南京大屠杀,也“忘记”了珍珠港和神风敢死队,并有意放过了许多应该千刀万剐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或许,这个世界根本无所谓“正义”,相反,“利益”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附:此文“为UC订阅号申诉证明”的证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