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德地图

 悠悠淘228 2017-06-01

开元本是东夏国都,元代后期南迁

明朝时为避讳改名开原

拍摄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开原南城门。

锁龙桩

是金朝的拴马石,当地人传说宋朝的徽、钦二帝曾被绑在此石上。二帝被俘后,被拘押在咸平城,地点就在今天开原老城钟鼓楼南侧100米道东的一个胡同中,当地人称之为锁龙桩胡同。1927年,开原沦为日本侵略者的附属地,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听到这个传说后,专门到锁龙桩胡同,与锁龙桩合过影,锁龙桩由此出名。

1928年的开原崇寿寺古塔。

核心提示

开原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最早见诸史料的名称为辽代的郝里太保城,后来先后被称为咸州、咸平。金元时期达到鼎盛。

1217年,东夏国建立,定都在黑龙江的开元,后来东夏国被蒙古大军所灭。元朝后期,开元路治所南迁到咸平,仍称开元。明朝时因避朱元璋名讳,改称开原,沿用至今。

老城留有锁龙桩

曾锁宋朝徽、钦二帝

开原历史之悠久,不仅刻在斑驳的古城墙和饱经沧桑的崇寿寺塔上,还体现在地名的变迁上。

“开原,殷商时期曾是青州之土,秦时属辽东郡之域,汉代为夫余辖地。”4月30日,铁岭市历史学会理事高清林在开原家中对记者娓娓而谈。

今年85岁的高清林,自从1994年从开原市五中退休后,一直专注于开原历史文化的挖掘与整理。他告诉记者,开原最早的地名,既有史料记载又有历史遗存的当数辽代初期的“郝里太保城”。因为史书记载有出入,“郝里太保城”也写作“耗里太保城”“和抡台布城”,指的都是今天的开原老城。

从926年契丹建郝里太保城算起,这一名称持续使用了93年,直至1019年改名为“咸州”。

根据《辽史·地理志》可知,辽国的地方行政体系大体上是道、府(州)、县三级,州的辖区范围远超县。不同于辽国的其他州,咸州辖区内只有一个县,而且还是个附郭县,即依附于咸州,治所同在一地,下辖城郊地区的县。

对于这一点,辽北地方史研究专家刘兴晔解释道,咸州乃“头下军州”。这是辽代的一种特殊建制,契丹贵族建立州、军安置所俘掠的人口,督迫其劳作。虽然咸州的辖区只有一县,但其地位非同一般,朝廷在当地设的官员是安东军节度使。

“咸州”一名不仅在辽代存世107年,还在金初沿用了一段时间。

“金朝初年,沿辽旧制,开原地区仍称咸州,隶属东京路。不过,金朝的咸州较之辽朝地位大大提升。”高清林说,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年),金在咸州城置咸州路都统司,相当于省级建制,统辖范围十分辽阔,包括今天的吉林省南部和辽宁省北部的铁岭县、开原市、康平县、昌图县等地,当时的咸州地位十分重要,是塞北陆路交通要塞。

根据开原的民间传说,宋靖康二年(1127年),徽、钦二帝成了金国的俘虏后,被金兵押解北上,曾在咸州城停留3天。这3天里,徽、钦二帝被锁在今天开原老城东街的“锁龙桩”上。

“我查阅了开原地区的史料,并没有发现‘锁龙桩上锁二龙’的说法,但在老城东街的确有‘锁龙桩’。”高清林说,早年间梳理历史文化时,他还到老城东街去看了“锁龙桩”,后因当地筹建博物馆,将其搬运到老城西南隅的崇寿寺塔附近保存起来。

按照高清林的指引,记者在崇寿寺塔附近见到了传说中的“锁龙桩”,只见一块一人多高的长方形大青石上端凿有一个洞,而那个洞据说就是用来穿铁链锁皇帝的。

据介绍,除了“锁龙桩”之外,原本立在开原老城三皇庙的“仙石云屏”也与徽、钦二帝有关。金兵在押送俘虏时,将北宋皇宫中的“太湖石”当作战利品,一并用大车运往上京。经过咸州时,一块太湖石因震动而分裂为三块,于是被遗留在咸州城,人们称之为仙石。后来,有人还在仙石落地的地方修筑了三皇庙,仙石的身价也随之提高了。

如今,“仙石云屏”已成了开原八景之一。

耶律留哥曾在开原称王建都

金天德二年(1150年),海陵王完颜亮变更全国机构,改咸州路为咸平路,升咸州为咸平府。自那以后,咸平成为开原地区的地名。此时,咸平路不仅辖区广阔,而且经济、政治地位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据高清林介绍,当时的咸平城,不但有路、府长官衙署,就连平廓县的县令也驻扎在城内。此外,城内还有一些跨地区的高级机关,诸如东京、咸平路提刑司。在“一切为了战争”的前提下,金朝在经济方面另设一套管理系统,其中包括辽东路转运司,治所就在咸平。

“辽东路转运司是一个管理国库收入、支出的重要机构,征集对宋作战所需钱粮,主要由该机构完成,但其也只是将征集的部分钱粮发往军队,还有相当一部分被其运往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子)、东京(今辽阳)、中都(今北京),供金朝贵族享用。金朝时期,开原称得上是松辽平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高清林说。

金朝中期,咸平路的辖域变得更加辽阔。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辽西的广宁府和懿州(阜新塔营子)地区都隶属于咸平路。金代的行政区划变化频繁,到了后期,辖区缩小,只北辖韩州(州辖二县),南辖咸平府(府辖八县),东北辖海龙、辽源等地,但这一时期,开原地位依旧很高,甚至更高。

“金朝末年,耶律留哥在咸平称王,并建都于此,把开原在历史上的地位推向一个制高点。”刘兴晔说。

耶律留哥是契丹人,本为驻银州(今铁岭)将领(千户)。金朝末年,蒙古勃兴,金世宗第七子金卫绍王采取以两户女真人夹居一户契丹人的办法,防范契丹人叛金投蒙。

金崇庆元年(1212年),金驻银州将领耶律留哥为反对金朝的民族压迫,逃至隆安(今吉林省农安县)、韩州(今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一带,率众起义。起义军队伍迅速扩大,仅数月时间就达到10多万人,并占领了辽东很多城镇。耶律留哥被推为都元帅,投靠蒙古。金朝遣大将完颜胡沙率60万大军前来攻打,结果败退。

金宣宗贞二年(1214年),蒲鲜万奴率兵40万围剿耶律留哥,双方大战于归仁县(今铁岭四面城)北,蒲鲜万奴大败。耶律留哥乘胜攻下咸平,自称辽王。后来,耶律留哥攻破金东京(今辽阳),成吉思汗封其为辽王,驻咸平。

“咸平”一名在开原地区沿用200年,其中,元朝建立后沿用了64年。

“在元代,东京行中书省(简称为东京行省)治所曾设在咸平,辖区包括当时的东京、咸平、上京三路和北京路的大部分,在当时是比较大的行政区。”高清林介绍说,在咸平的历史上,东京行省的行政级别最高,东北诸王封地都在其管辖之下。

“东京行省治所在开原设立的时间非常短,仅有5个月。”高清林说,把行省治所立在咸平遭到了以乃颜为首的东北诸王的激烈反对,诱发了持续6年之久的大规模战争,最后重新确立了东北地区的“行省”体制,“东京行省”改称“辽阳行省”,治所定于辽阳。

开元本在黑龙江,元朝时南迁至咸平,明朝时改为开原

元朝后期至正二年(1342年),咸平地名被弃用,有了开元一名。而开元的由来,与金朝大将蒲鲜万奴称帝有关。

蒲鲜万奴属于金代女真族人,在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年),其作为右翼都统完颜赛不的副统与宋军作战。

金贞元年(1213年),即耶律留哥反金的第二年,金宣宗命蒲鲜万奴征讨耶律留哥,起初因轻敌,导致大败,时隔不久,由于耶律留哥所带领的队伍发生内讧,蒲鲜万奴趁机打败耶律留哥,收复咸平。打败耶律留哥后,蒲鲜万奴看到金朝日渐衰落,于是在金贞三年(1215年)十月拥兵自立,定都东京,自称天王,国号大真,改元天泰。

第二年,耶律留哥借蒙古兵袭破东京,蒲鲜万奴被逼降蒙。然而,不久之后,他就杀掉了蒙古驻辽东行省官,率众10余万逃往海岛(鸭绿江东橄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转移。

金兴定元年(1217年)二月,辽东蒙军统帅木华黎转向南伐,进图中原,未留兵力守备。蒲鲜万奴瞅准时机,再次起兵,转女真故地,占领曷懒、恤品等地区,并在这一年夏,建都开元(今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湖旁的城子后山城),改国号东夏,年号仍为天泰。

金正大四年(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窝阔台即位,开始在东北地区大举用兵。金末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二月,窝阔台举兵东进,击败东夏,杀掉蒲鲜万奴,东夏都城开元城毁人亡。

蒙古军占领东夏后,在那里建开元万户府和开元路,“开元”地名得以保留。到了元至正二年,元朝无力控制北部边疆地区,往内陆收缩,将开元路治所迁至咸平,只辖咸平一府。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古城咸平便以“开元”之名传世了。

“明朝建立之初,开元尚为元朝将领纳哈出所据,所以地名一直未变。”高清林说,直到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派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及大将蓝玉等,率重兵围困双辽东北的金山,纳哈出被逼投降,开原地区才归明朝管辖。次年三月,明朝在开元设三万卫,为避讳朱元璋的“元”字,改“开元”为“开原”。

“明朝初年,对皇家名讳管控并不严,《开原县志》与《辽东志》均有反映。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朝廷在公文中还在使用‘开元’。直至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开始严禁使用‘元’,开原之名也正式确定下来,并沿用至今。因此,历史上,开原地区‘开原’一名使用时间最长。”高清林说。

(本文照片为资料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