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称它为史上最“六 · 一”的碑帖?

 伯乐书香小屋 2017-06-01

来源:综合网络

编辑:超市编辑部


       首先我要祝大家儿童节快乐!童年是每个人值得追忆的,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那些童心未眠的书法大师以及他们带着童心的瑰丽作品。首当其冲我尽想起陆老翁有句诗道:“荟兰移取偏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里,老翁七十尚童心。”可见陆游超凡脱俗的追求,书法对延年益寿的作用是显著的,历代医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陆游喜欢练书法,并说习书能“驱尽心中愁”。这个观点又一次在《郑板桥集》“补遗”篇中出了《册子》的“残本,共九百零三字,《册子》书法真迹“全本”,其书法:通篇跌荡、真气弥满、童心所欲、沛然旷达。板桥老人挥洒之时,以是老辣迷踪、物我两忘了。此《册子》书法真迹的横空出世甚称“六分半书”的代表作,为空前绝后的收山绝笔之书,是一件及其珍贵的作品。一位六十八岁的老者一气而成千字长卷,且其书法与文采同畅、让世人酣倒、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而从六十八岁至七十三岁他辞世前的五年中他的精力、体力恐难再一气而成挥洒这样的千字长卷了,所以堪称绝笔。



当然要是以书法风格堪称“童心”的要属爨了,其碑文堪称风华绝代,爨宝子碑,也称小爨碑。其原因在于它的规模、字数等都不及今陆良薛官堡的爨龙颜碑,由此区分为大爨、小爨。二碑历来并称“二爨”。爨宝子碑立碑早于爨龙颜碑53年,为南朝碑体之首,素有“南碑瑰宝”之誉。此碑于咸丰二年重新发现后,书法爱好者尤为珍视,莫不拓本珍藏。康有为称其书法“朴厚古茂,奇姿百出”,当为“正书古石第一本”;清末云南名土袁嘉谷为之撰写楹联:“奉东晋大亨瑰宝增辉三百字,称南滇小爨石碑永寿二千年。”此碑的书法在隶楷之间,体现了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种风格,还为汉字的演变和书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日本书法家曾多次组团前来临赏研究。其极高的书法艺术成就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楷隶互参的用笔,不拘常规的结体,以及由于字形大小参差而形成的整齐中寓错落的章法,这些外在的形式特征共同构建了《爨宝子碑》内在的艺术风格:古拙、肃穆、天真,同时又带有几分滑稽和幽默。如果打一个比喻的话,它颇像一个老顽童,既骨老血浓,又童心未眠,时有天真烂漫之举;或者说,它像一个小大人,走路尚步履蹒跚,却又故作深沉之貌,其言其行,实令人忍俊不浚因此,它是一个多种成分复合而成的综合体,但这种复合却十分自然,各种矛盾对立的因素在豪爽强悍、朴野率真的“蛮夷”“书家”笔下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心态下观赏此碑,都会有新的感受。不可否认,该碑作者的书艺是拙陋的,至少是不精隶法。但更不可否认,该碑是奇妙的,奇妙得令人心醉,令人流连忘返。而且,其拙陋处正是该碑的奇妙处,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从拙陋到奇妙,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两极之间的转换,是审美观念吗?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刘熙载“怪石以丑为美,丑到了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的理论在这里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和验证,而对《爨宝子碑》,不由自主地便思接千载以上,视通万里之遥,回望起一千五百多年以前,西南边陲少数民族那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情有所动,心亦摇焉。




其实话说回来是一个真正做艺术的大家,或是不问世事、又或忘身江湖,不争名夺利,专心自己的创作,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记得韩美林曾说:艺术家永远要保持童心。保持童心比保持童贞要难:一结婚就没有童贞了,但是艺术家到老都得有童心,通过这么多我也发现原来只有忘我、忘世般的不争才有古今流传的佳作!


《 书画超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