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选择变为一种抉择的时候,自由对人来说无异于刑罚。
当选择变为一种抉择的时候,自由对人来说无异于刑罚。 ——海德格尔 【智海踏浪】 人如果只能生活在一种状态下,别无其他选择,我们可以说,他生活在一种不自由的状态中。但是,如果选择太多,没有了限制,又会如何呢?人的选择多了,受的限制少了,自由度也就增加了。但是,这并不能证明人活得轻松了,相反,人的选择越多,人活得越沉重,特别是人必须在在众多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时候,人需要承担的是自己的命运。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在你面前摆着很多条路,而你却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这时候,问题出现了,困惑也来了,因为你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就无法选择其他了,而你又无法比较选择那条路会对你更有利。两难选择让人很难受,但选择太多了,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因为在自由面前,你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代价。所以,自由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字眼,在古希腊,“自由”一词本身就有“刑罚”的意思。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当选择变为一种抉择的时候,自由对人来说无异于刑罚。 【知心小语】 曾经有一个幽默是这样讲的: 在某国首都举行了一个妇女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各界妇女代表。一位上年纪的妇女在会上发表了她对选择爱人的看法,并说明她的丈夫就是她父母为她选定的,这使她至今都很高兴。 有位妇女不理解她的观点。问她:“为什么?” “因为,”她说,“如果是自己选择的,我将悔恨终生。” 自己选择的,就要承担这种选择所带来的一切。正是因为这种情形,自由才显得如此沉重。有一个问题经常会被人提及,而且多出自女人口中:“如果有一天我和你母亲一起掉进水里,你会先救哪一个呢?”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因为对于这样责任深重的情况,任何人都不会用“我不会游泳”来搪塞,至少都得跳进去。 然而就算你可以把两个人都救出来,这个“先”字却是要命的,有一种孰近孰远的抉择在里面,而抉择之所以被称作抉择,是因为你要在“择”的基础上“抉”出一种大义凛然来。 有人说应该先救母亲,因为老婆可以再娶,娘却只有一个;也有人说应该先救老婆,因为即使可以再娶,但感情却不能再复制,所以也是唯一的,而老娘嘛,当舍得时就要舍得。 当然,后者的回答不出意料地被嗤之以鼻,但是群众的态度一致却不能说明抉择的容易性,因为几乎对于所有人,不管你多么振振有辞,真要面临这种情况大概也是茫然,有时候大道理和自己的条件反射是两回事。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让成人左右为难的问题,一个天真的孩子确给出了简单而干脆的答案:“管他的,哪一个离我近我就先救哪一个。” 不错,也许这就叫抉择,抓住那一刹那间离自己最近的东西,对人如此,对世事也应该这样。所以首先我们要承认:这是一个难事,甚至很像赌博,而更多的时候是没有办法用理智就能解决的,我们只是选择了离自己最近的那一个而已。 抉择是不能等待人的,不要为了试图奢望得到最理智、最正确的答案而犹豫不决,因为这个答案你根本得不到,而且也根本不存在。在刹那间你本能地认为应该的那就是正确的,而且永远都不要回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