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宣怀为什么打倒胡雪岩

 gudian386 2017-06-01
而胡雪岩最开始的后台并不是左宗棠,而是王有龄


  如果王有龄没有在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队打入浙江杭州时以长官守土有责自缢而亡的话,胡雪岩的命运肯定会改变,为什么这么说呢?胡雪岩和王有龄是真朋友,有患难之交,而胡雪岩和左宗棠更多的是一种带着利益关系的上下级关系,其间左宗棠一次次试探胡雪岩,而胡雪岩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一些困难没有及时和左宗棠沟通,不是他不愿意,而是两人关系没有到那一份上,况且左宗棠的脾气实在不敢恭维(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缺点,包括和曾国藩、郭嵩焘翻脸),如果是王有龄这个政治新星反而有机会和李鸿章一较高下,两人都在反抗太平天国运动中有功劳,况且年龄具有优势,不过这一切都只能是假设,因为胡雪岩除了左宗棠不可能投靠别人(左宗棠率先带部队攻入杭州和湖州,解放浙江),大本营在浙江的他只能选左宗棠当自己的后台。最后说说他们两人竞争的结果会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盛宣怀会获胜,一是他在经济结构上有优势,二是胡雪岩没有了年轻时当断则断的魄力以及没有及时寻找自己的接班人,胡雪岩曾经为了不让丝农破产而以高于当时市价的价格收购缫丝,这和当时认为火车进入中国会强了马车夫和人力车夫的饭碗一样,只看见眼前而没看到更为广阔的将来,但我个人很喜欢胡雪岩这一份情谊,因为他来自草根,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出身,在富甲全中国的情况下都不忘本,不忘自己是个平民出身,为农民着想,担心他们无钱过冬,光这一点上人品就能甩盛宣怀多少条街;说说胡雪岩破产的过程,首先是因为胡雪岩当时以个人身份向外国洋行贷款作为左宗棠剿捻以及收复新疆的军费,或许你会问,为什么要胡雪岩出面贷款,把风险揽载身上有什么好处?因为当时外国人不相信清政府,认为它没有信誉,他们更相信商人出身的胡雪岩(不二价和胡庆余堂就可以看出他的人品和信用),而还款是以各地的款项(类似地方税收和关税),每月按时还款,而李鸿章本着倒左先倒胡的原则,先把左宗棠的“财神爷”打下,也更好打(政争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先让上海邵小村(就不说这畜牲大名了,当时应该是上海县令(职称记不住了,反正是上海地区最高行政长官))拖延应该给胡雪岩的还款,卡在上海,同时放出风声让民众挤兑阜康钱庄,攻胡雪岩的大本营,而胡雪岩刚垫出还款以及在缫丝被套牢的巨款都让他不可能短时间回流资金,一场挤兑风波在所难免,胡雪岩被迫抛售缫丝还让外国人疯狂砍价,自此中国人丧失了农产品上的定价权,百姓买不到便宜的产品,农民也只能任人宰割低价出售农产品,而李鸿章收获了政治上的大成功,盛宣怀也在商场上所向披靡,但被他们挤死的胡雪岩本应死在中国和时代化的潮流下,而不是被中国人和洋鬼子联手绞杀! 胡雪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