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在德国

 文山书院 2017-06-01
中医在德国

    笔者在德国从事以中医针灸为主的中西医结合医疗工作近20年,对中医针灸在德国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些了解和感受,现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希望对有志来德国从事中医针灸事业的专业人士有所帮助。

    历史

    欧洲“针刺”一词出现在17世纪,20世纪50年代初,德国Dr.Bachmann等几个医生开始在德国教授针灸,并于1951年成立第一个德国针灸医师协会。到了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掀起的针灸热引起了德国医疗界的关注,也开始研究针麻和针灸的疗效。到了90年代,中医在德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标志性的事件是1991年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德国人Herr Staudinger合作,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建立了德国第一家中医医院。迄今为止,该院仍是德国、乃至欧洲唯一一所社会保险公司付费的以中医治疗为主的中医医院。

    进入21世纪后,针灸医学不再仅仅是一种补充或者替代医学,而是得到了德国医学界的广泛认同,由大学和保险公司直接参与的大型的科研成果,引领针灸治疗初步进入德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从而成为某些病种的标准疗法之一。私人的中医针灸诊所在德国仍然是最主要的运营方式,从业人员和就医人数较前有明显增加,中德合作的各种中医医疗科研诊疗机构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渐有燎原之势。

    中药

    在德国,大部分动物类药物是被禁用的,临床使用的主要是用植物类药。德国是进口、制造、使用、出口植物药的大国,市值约20亿欧元,约占德国药品市场的20%-30%(含中药制剂),为何德国会成为出口植物药的大国呢?

    这是因为来自中国的中药饮片,往往需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口,但检验费用不菲,加上常会查出杀虫剂、重金属、黄曲霉菌、微生物等指标超标,因此被批量禁止进口,有资料显示,被禁止入关的中药饮片可达批量的20%。因此,德国农民已开始在德国种植无毒中药,从而进入中药市场。

    中药是中医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这里很多中医从业人员没有经过全面系统地学习,无法正确使用中药,再加上中药进口种类限制、价格昂贵等原因,中药的优势被严重遏制。另外,德国人对中药煎煮时的气味,汤剂的口感比较不适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煎剂的使用。另外,由于绝大多数中成药因为没有注册,不能达到欧盟药物的卫生标准也被禁止进口,因此,德国市场上基本没有中成药出售,但近些年来,中药颗粒剂因其价格低,服用方便等优点开始走俏市场。

    教育

    德国对中医没有立法,没有独立的管理体系,中国的中医文凭也不被承认,不允许私人开业。个别情况下,即使获得中医医师许可,但最多为2-4年,且必须在特定的医院或研究所工作,如果想长期工作或独立开业,就要去考德国的医师考试,或HP(自然疗法治疗师)的考试。

    德国医生的针灸文凭分为三种。一是Diplom A(基础课为主),共140学时,2/3为基础理论,1/3是实际操作,A文凭的目的是保证医生可以用针灸的手段治疗病人。二是Diplom B(深化班),共350学时,学习内容全面深化,教学更加贴近临床,通过对多种证型的学习、病历讨论等,提高诊治水平,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针灸师。第三种是2003年德国医师公会确定德国医师针灸再教育学时标准Artzekammerdiplom(医师公会标准),共200学时,包括中医诊断、证型、辨证论治等。

   

 科研

    德国人的严谨也体现在对中医的态度上。尽管中国针灸有几千年历史,现代科研也硕果累累,但德国人在对中医针灸的学习、应用过程中,还在不断地进行各方面的科学研究,很多大学、医学院、科研院所除了更详尽地研究中医针灸治疗痛症外,也对其他的适应症进行了扩展研究,如现在柏林Charite医学院正在进行的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月经病,中风病人针刺后引起的大脑脑电活动度的变化,乳癌患者化疗时伴随针刺治疗提高生存质量的研究等。

    他们的科研不仅限于临床研究,中医针灸的民意调查也是一项非常具有德国特色的研究工作。据德国权威的民意调查机构阿伦斯巴赫研究所数据显示,目前每年接受中医治疗的德国人已超过200万,约有61%的德国人表示,希望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经过中医治疗后的病人,有89%的人希望继续中医治疗,仅有不利10%的人想采用西医治疗;保险公司每年支付的费用(主要是针灸)为1.5-3亿欧元。

    学术交流

    中德之间关于中医的学术交流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如慕尼黑工业大学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手,加强双方在中医药教育和科研领域规范化和标准化方面的合作,双方商定共同申请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并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共同举办了3届“中欧中医药合作与发展论坛”,致力于将论坛发展成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医药合作与交流平台。目前,北京中医药大学与迪根道夫大学合作开展中医硕士学位教育的项目正在计划中。

    德国罗腾堡中医药学术交流大会是欧洲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学术年会,由中医同盟会(AGTCM)组织,每年有超过16个国家的与会者参加。中医药学术交流大会是一个非商业性年会,得到了众多中医社团和中医专业人士的支持,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传播中医知识、讨论问题并联系彼此的平台。

    展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古老的中医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德国大众的健康事业做出了越来越多的贡献。但中医及从业人员在德国还没有一个相称的定位,德国的针灸、中医还没有单独立法,大部分来自国内的中医人,以HP(自然疗法治疗师)的身份执业,但HP范围宽泛,人员素质鱼龙混杂,地位远比医生低,很多从事中医药治疗的人员缺乏相关的中医知识,从而使德国医疗界和大众对中医理论和中医的疗效认同产生负面影响。国内正规大学的毕业生以HP身份执业委屈求全,因为在中国5年的大学教育已经远远超过了HP所要求掌握的医学专业知识,其中不乏国内的专家、教授、博士,到德国来只能以HP的身份执业。

    随着世界各国中医立法的发展趋势,怎样保障我们中医针灸专业人士在立法过程中的话语权,保障中医实践者的切身利益,确保传统中医在海外发展的正确方向,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中医针灸在德国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作者简介

    耿直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骨科工作,1991年受北京中医药大学派遣来德国魁茨汀中医院工作。现为德国澳盆奈斯特骨科康复医院任主任医师、德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骨科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