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中无处不在的《影响力》,你都知道哪些?

 蜗牛的家WJ 2017-06-01

图片发自简书App

花了两周时间,每天精读一章关于《影响力》的章节,边读边做笔记,运用自己在写作上已经建立的知识构架来分析书中论述的7大原理。今天,我通过写作的视角,来为大家解析《影响力》在写作中是如何运用的。


01影响力的武器——发挥习惯的力量

在原文中作者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一家珠宝店的老板,苦于珠宝卖不出去,便进行了促销活动,所有产品打半价。然而营业员错误地把1/2写成了2,这样一来,价格反而贵了一倍,然而神奇的是,店内珠宝竟卖出去了大部分。为什么无人问津的东西,价格乘以2后,反而被一抢而空?

这牵涉到了思维惯性的原理。因为人们根据固有的认知,贵的总是=好的,渴望通过这种以往成功率高的预判方式来进行决策,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写作中也是如此。坚持日更有个好处就在于:可以让读者养成阅读你文章的习惯。大家了解你是高产作家后,在想找文章来读时往往会先想到你。适当地树立一下自己地形象,把自己做到地一些厉害地事讲给大家,让读者记住你地存在。


02互惠,给予,索取,再索取

在原文中提出了这么一种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明明不喜欢某个人,却对他提出的要求无法拒绝?

原因就在我们潜意识中信奉的互惠原理。比如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推销员,他们先是给我们塞一个小礼物,然后再向我们推销。我们往往会因为收了对方的礼物而感到愧疚,不想欠这份人情债,于是就答应了对方的请求。互惠原理恰恰就是利用人们这种不愿意背负负罪感的心理。

在写作上,如果想让作品有更高的曝光率,不是等着别人来看你的文章,而是主动去看别人的文章,认真评论。这世界上有一个奇怪的道理是:你想要获得什么就必须先付出什么。多出去走动走动,聊聊天,这也是让大家有空多水水群的原因所在。


03承诺和一致

原文中举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案例:

为什么像宝洁和通用视频这样的大公司,经常发起有奖征文比赛,参赛者无须购买该公司任何产品,却有机会获得大奖?

这利用了人们对“言行一致”的自我要求心理。这些大公司通过征文的形式让参赛者树立承诺,在作品中表达自己对公司产品的信任和喜爱。人们往往不会违背自己说过的话,许下的诺言,特别是以这种写在纸面上的形式。这样会使公司产品在不知不觉中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大家都认可了,自然会来购买产品,这区区一点小奖又算的了什么呢?

每一个知名作家都有自己的一群铁杆粉丝。以往的话传媒技术不发达,名家大师同粉丝建立的直接联系比较少。而如今是发达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超级个体。对自己粉丝团队的运营需要下点功夫。写文章是一回事,运营自己的IP又是另一回事。多举办一些活动,比如“我最喜爱XXX作家的哪一点”等,跟粉丝保持互动,更有助于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图片发自简书App

04社会认同

原文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假如有一个老太太摔倒在地,如果路过的第一个人不去扶,那么紧跟着的第二个人、第三个人同样不会去扶。那么,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求救方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旁观者效应”。人们容易受别人的行为影响。为了避免旁观者效应,我们需要清晰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并将求助的对象准确到个人。这其中还有一个叫多元无知效应的东西:因为我们喜欢在公众面前表现的优雅而成熟,又因为我们不熟悉陌生人的反应,所以,置身于一群素不相识的人里面,我们有可能无法流露出关切的表情,也无法正确解读他人关切的表情。旁观者群体没能帮忙,不是因为他们无情,而是因为他们不能确定。

这在写作上启示我们:写的文章要准确清晰,把读者的需求落实到位。同时作为读者,如果对一部作品有意见,要准确的评论到底是哪哪哪不好,而不是只简单的丢下几句话,如“不太同意”就走。这会给大家带来很差的互动体验。


05喜好

原文中举了监狱中的例子:

在审讯嫌疑犯的过程中,为什么“好警察/坏警察”搭档的方法能够奏效?

这运用了比较偏好的原理。“好警察/坏警察”的做法之所以管用,有若干原因:靠着坏警察的威胁,嫌烦的心理很快就充满了对长期监禁的恐惧情绪;相比于满嘴胡言乱语的坏警察,好警察显得像是个特别讲道理的好人;又因为好警察屡次帮嫌烦说法,甚至还自己掏钱为嫌犯买咖啡喝,互惠原理让嫌烦感到了压力,让他想要回报好警察的好意,自然就会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招供。

这点就很容易理解了,在写作上,要多去看那些热门文章,同时冷门一些的文章也要常读常思。在比较中找出他们的不同。写的好在哪里,差又差在哪里?哪些需要注意?哪些又应该吸收和借鉴?如果只是一味的埋头更文而不注重横向比较,你进步的速度和空间自然逊别人一筹。


06权威

文中讲了这么一件事:

一个医生由于笔误,把右面写成了后面,致使护士拿着滴耳朵用的药水把药用在了患者的屁股上。为什么受过正规培训的护理人员会毫不犹豫地执行来自医生的明明漏洞百出的指示?

人们总是有一种天然地服从权威心理。医生代表着一种权威,而我们天性里都带着对权威的一种服从。很多情况下,只要有正统的权威说了话,其他本来应该考虑的事情就变得不相关了。

写作亦然啊!我们可以在文章中引用更多的名人名言,以此来增加文章的逼格和可信度。我想,很少有人会去质疑大师名家所说的话吧?

在宣传推广自己的文章时,没有必要低声下气,求着别人一览,不妨把自己的形象树立的高一些,写一些“不看你会后悔”之类的话,反而更能引起对方兴趣。


07稀缺

文中提到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面值一元的错版纸币,其价值远远超出了面值的几百倍?

这正是运用了稀缺原理。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越高。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倘若把一样东西变得稀缺了,垃圾也能化身成值钱的宝贝。面值一元的错版纸币就是由于太过稀缺,才导致其价值疯涨。

在写作上,一个人的定位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仅是对普通人来说,就是那些名家大师,也都有所长有缩短。因此,要想长久的坚持下去,得花工夫去寻找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样才会有来自内心的驱动力激励自己克服前行路上的困难。

关于定位问题,有两个原则:

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专题不分优劣,没有所谓的热门冷门之说,文章的质量才是王道。
②不怕门门通,就怕一门精。大家在不属于自己定位专题的领域更文完全不必要,这只会显得你的文章很乱很杂,读者对你的辨识度会大打折扣。

这之前我也是写的乱七八糟,可是当我决定投入谈写作领域后,我其他的专题一概不碰,再想抒发感慨,表达感情都克制了。就这样,才慢慢取得今天的成果。


结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影响力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与自身实力有着密不可分地关系。可以说实力是第一位,没有实力就没有运气更别说什么贵人相助。但实力又不是最重要的

实现目标=三分实力+六分运气+一分贵人相助

然而现实是,大多数人都没有那起着先决条件作用的三分实力,而只是翘首期盼着好运和贵人。这中间,有你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开了写作班,价格便宜,干货多多,精品私密群,正在火热报名中,有意向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文章链接,获取报名信息。

《田宝的文章健身房招募说明》

谢谢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