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讨人厌的宰相,却解释了何为“宰相肚里能撑船”

 四月的猴H 2017-06-01

问答

视频

人物

音频

辟谣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807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古代宰相们的传记图书,这几年格外火,身边不少朋友,闲下来就捧一本读。历朝历代名相们的心术权谋,茶余饭后常见如数家珍,聊得格外热闹。


但其中有一样宰相本事,却是啃书本学不来的:宰相肚量。间老话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但话容易说,做到却极难,生活中一点磕磕碰碰,就常见忍不了脾气,想撑船?着实高难度!


可只要看看那些声名显赫的宰相们,就知道这件难学的事,才是必须学的功夫。如果权谋是招数,气量胸襟就是内功,多少历代名相们,却都以气度襟怀,举重若轻的“撑船”,换得轰轰烈烈人生。只讲权谋不讲肚量?好比练武不练功!


其中的道理,任何年代都不变:有多大的肚量,就有多强的人生!

一:躺枪宰相


盛唐名相极多,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宰相张嘉贞,却是名气比较低的一位。可放在唐玄宗时代,这位宰相却也有个独家记录:躺枪次数最多的宰相。



比起诸多贵族身份的宰相们,张嘉贞却是唐朝少见的科举出身,然后从基层县尉官职起步,一级级苦熬上来,多年艰辛拼打,外加他天生暴脾气,整顿吏治从不手软,所以走哪都得罪人,稍有风吹草动,更是立刻犯小人。做县尉的时候,刚干出点业绩,就因上司犯法被牵连,落得狼狈回家。后来率军抗击突厥,屡次立下战功,但经常是刚立了功,黑状就立刻挨上。好些八竿子和他打不着的事,常见栽到他头上。


尤其最冤的一次,发生在开元六年,刚立过战功的他入京朝见,进长安后气还没喘匀,立刻就被御史大夫王唆一顿弹劾,竟扣上了谋反的大帽子,把唐玄宗也惊着了,认真立案调查,才知是没影的事。气坏的唐玄宗要把王唆治罪,却是刚躺完枪的张嘉贞挡在面前:王唆告发我,这是他作为御史的本分,御史们向天子提出不同意见,监督各级别官员,这更是大唐制度。您要是处罚王唆,就是坏了大唐国体,皇上您就饶了他吧。


无论受多大委屈,躺了多少枪,绝不能坏掉国家的政体大局,这就是躺枪宰相张嘉贞的觉悟!


不计前嫌的张嘉贞,也借着这件事,正式表明了自家工作风格:我就是这么个人,想开火尽管来。后来官至大唐宰相,却连田产都不置,整顿起贪污腐败来,更出名下狠手!以司马光的感慨:开元盛世这廉洁高效的风气,关键就在这坦荡做事的张嘉贞宰相!

二:海量寇准


谁是北宋最有量的宰相?宋初名相寇准,呼声从来很高。



当然放在他为官的年代里,相当长的时间里,寇准给同僚们的印象,却是一个十分没量的人,没量到锱铢必较。就连在皇帝面前,都是常见玩命掐架,掐的宋太宗受不了要回宫吃饭,他都拽着人家龙袍不撒手。事后气的宋太宗哭笑不得吐槽:你真比唐朝魏征还狠!


就连他最后的仕途悲剧,照好些宋朝人嘲笑,就是没气量惹祸:同僚丁谓好心和他拉关系,宴会上给他擦胡子,却被他当场一顿批:竟然给我这样溜须,你还有没有节操!从此犯了小人,被得势以后的丁谓一顿恶治,悲催流放雷州。


但是,也正是在晚年艰难的流放生涯里,一生倔脾气的寇准,却叫天下人看到他的雅量: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从来谈笑生风,把穷折腾的流放生涯,过得快快乐乐。后来老对头丁谓也惨遭流放,正好路过寇准地盘,眼看就要被寇准亲随们摁住痛打,却见寇准不计前嫌,反而好言一顿抚慰:咱俩的事过去了,回家好好过日子去吧!



当然,在这些雅量之前,寇准另一个“量”,也早早天下闻名:酒量。自从科场登第,就是大宋官场上出名的豪饮男,别管多高度数的酒,喝起来就似喝水。做地方官的时候,更是馋了就摆宴会,强令三班衙役赔着自己喝,有位衙役因为陪酒过度,居然喝的吐血,气的衙役老婆堵在寇准家门口怒骂,闹的寇准狼狈不堪,赔了一笔钱道歉了事。从此再不这么喝。


不过好些时候,还是照喝不误,尤其是宋真宗年间,二十二万辽军呼啸南下,兵锋直抵澶州。身肩抗敌大任的宰相寇准,坐镇澶州城时,每天都是大碗喝酒,边喝酒边运筹帷幄。事情叫宋真宗得知了,当场松了一口气:寇准天天在喝酒?前线靠谱了!果然不久后辽军大败,签订奠定宋辽百年和平的澶渊之盟。



如此喝酒建奇功的桥段,北宋末年的好些大臣们,也是心驰神往,比如宋钦宗的宰相何栗,被金兵打到汴京时,也是天天喝酒作乐,标榜向寇准学习,却是没几天就汴京沦陷,寇准没学成,皇帝都当了俘虏。


因为他不明白,寇准的锱铢必较也好,雅量酒量也罢,为的都是同一个目标:江山社稷。出手的每一招,都是牢牢扎住地气。所谓宰相肚量,不接地气,永远都是浮云。

三:何为负责


如果想在明朝的历任内阁首辅里,找一位能和北宋宰相寇准比讨厌的人物,放在十六世纪,首推就是高拱!



这位大明朝嘉靖至隆庆年间的内阁阁老,倒是没有寇准那般惊悚的酒量,相反生活作风严谨到刻板,哪怕后来贵为明朝文官之首,吃穿用度都相当简朴。宦海打拼几十年,出名的清正廉洁。闹得好些政敌憋足了劲想骂他,玩命刨他的隐私,竟都刨不出一件乱七八糟事。


但即使如此,该骂还是骂,甚至不夸张说,自从一代奸臣严嵩倒台后,他一度就是明朝政坛上挨骂最多的阁老——实在因为太欠骂。


高拱的做人做事,就是典型的霸道路线,甚至不夸张说,敢拽宋太宗袖子的寇准,跟他一比都是温柔类型。平日待人接物,就是一副冷冰冰架子,看谁都恨不得用鼻孔眼,隆庆皇帝面前,更是急了就摆老资格,说发飙就发飙,经常口水纷飞一顿乱骂,骂的隆庆皇帝经常目光发直,张口结舌思考人生。



当然骂皇帝还是其次,关键是同僚受不了,尤其是内阁议事,早年他还不是首辅,却是经常抢话,越是重大国事,越是抢着出风头,边干活边把同僚一顿数落,仿佛大明朝堂,众人皆是草包,就他一位能人。所谓“宰相肚量”,乍一看去,跟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如此风格,放在水太深的大明官场上,当然不停招风暴,特别是隆庆初年,高拱卷入了与内阁首辅徐阶的政争,却哪是老谋深算的徐阶的对手,被徐阶利用深厚群众基础,发动官员们连番上阵怒骂,把高拱一度骂的体无完肤,就连上班下班,都有年轻官员追着他的轿子狠骂。眼看落得墙倒众人推,只能慌不迭辞职而去。


谁知风水轮流转,三年以后,高拱时来运转,再度出任内阁大学士,更兼任吏部尚书,陡然成了大明朝堂的头号人物。兴冲冲的高拱,连忙从河南老家启程赴京,但京城里却炸开了锅,好些骂过高拱的官员,吓病的都有。有个当年骂高拱骂到祖宗十八代的仁兄,更吓得一病不起,高拱人还没到北京,他竟直接吓的与世长辞了。


可是,就在高拱到达前夕,高拱的学生,却已经给所有与高拱有怨的官员们,送来了高拱的心里话:大明朝现在时局艰难,是我们再互相算账的时候吗?同心协力才是真。


事实证明,这不是一句客气话,回归的高拱,半点往事都不再提,反而卷起袖子,一头扎进此时大明朝的凄风苦雨里,别说是秋后算账,昔日政敌徐阶的亲信们,不论和自己多大仇,只要有真本事,一概都重用。徐阶离任前在做的政绩,比如惩治腐败整顿军备,别管多大仇,自己接手后依然继续做。几年大刀阔斧,曾经腐败积弊丛生的大明朝,焕然变了新模样。大明王朝的黄金时代“隆万中兴”,就这样从他的手中开始。



真正的肚量,不在热情的寒暄作秀,而是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哪怕坏脾气如高拱,只要负责任,就是真肚量!


 好物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