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中国中学应有的样子

 houfour 2017-06-01

图片来自 Crossboundaries

当一颗精子,遇到一颗卵子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就已经被定制了,我们会在母亲腹中十个月,我们会在在12岁的时候上初中,我们会在青少年时期接受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好好学习才能有完美人生... …爸妈啪啪的时候我们都是孤品,怎么长大后就变成了赝品了?


在中国,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接受被定制的中学教育,那被定制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整齐成排的教室,老师永远站在讲台上,细长空旷的走廊,每个教室之间严格的分界线,能清晰听到一遍一遍大声朗读课文的声音,操场上的体育器械依旧崭新... …现在教育理念提倡:“因材施教”,“通专并重”,“全人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可是近200年的教育实践并不是那么理想。


放眼望去,教育的背后没有了“黄金时代”,没有了那些“知文理、通中外、晓古今”的全人了,多的是只知局部不知世界的瘸腿技术知识“工人”


图片来自 Crossboundaries

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建筑师,为教育提供重要场所的人,如何用建筑设计参与到教育的变革中去?我们又可以为社会做些什么?


北大附中改造项目负责人董灏告诉你,过去3年,他和他的不端不装的专业团队,如何以创新思考者的角色展示:建筑对教育的力量,教育对建筑的影响。


“区别于给出所谓的最佳答案,等待让每一个人都能成长为最优秀的自己。”—— 董灏


图片来自 Crossboundaries

1. 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是:教育模式

甲方的教育理念:

这里不得不提北大附中,这个雾霾一样神秘的甲方。传统的建筑设计工作是基于甲方的具体要求提出空间上的策划,以满足使用要求。但雾一样的甲方迟迟提不出一份明确的“任务书”或者“设计说明”。倒是组织了设计单位到学校里频繁地看学生戏剧演出,听学生音乐节,做游戏


“好的教育是让学生在通过解决眼前学习技能的方式,为未来激发出更多的想法和理念。所以说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组织,教育应该是可持续性的、终身的。”——北师大校长王铮


这个学校认准了现代教育改革的铁目标,是不停地改变、调整和折腾,经受了质疑、捣乱和考验。通过不断地调整组织架构,去实现现代教育的目标。从设置个性化课程,到取消常见的行政班,建立书院制;学科之间的壁垒要被打破,学习的节奏更以每个人的步伐为准,技能的培训更多地转移到方法和思维的养成


图片来自 Crossboundaries

设计师的教育理念:

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不应该只有一个设计方案,完成任务的角色,还需要有独特的哲学立场,董灏所扮演的角色远远的超出了传统建筑师的定义。他拥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这才是这座学校受欢迎的真正原因吧。


“教育其实是把寻常的事(人的自然成长)按照寻常的规律去实现罢了。 ”—— 董灏


1. 要等而不是催,要个性化。尊重每一个人不同的性格节奏、习惯、兴趣去进行教育活动的实践。好在科技让这些可以更轻松的实现,而不是50个孩子一起123地跟着一本标准教材踏步走。


2. 要提供让每个人选择的机会和土壤,要选一定要有可选的内容。否则只吃过杂酱面的怎么选择海鲜啊?这也正是为什么北大附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体育,科技类选修课。只有广泛地接触了,才能够更自信地在未来做出选择。


图片来自 Crossboundaries

3. 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我们看,项目制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先人说“知行合一”。学校就是社会,学生学习就是为了将来在实际生活中去寻求幸福,生活中本身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项目,从职业发展到安排陪父母春运出游。最好从第一天就开始锻炼大家发现问题,找到方法,实现想法的能力。


“能够把变革坚持下来的,要求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要有终身学习的素质和特点:开放的组织设置;明确的目标;探求达到目标道路的多样性(等待最佳方案的诞生,区别于给予最佳方案)。 这不仅是终身学习型的特点,也是现代教育的目的。”—— 董灏


图片来自 Crossboundaries

图片来自 Crossboundaries

2.  教育与建筑的碰撞:重新定义

也有人问,建筑设计可以被理解为盖房的行业。跟教育有哪门关系?三年中,我们清晰的看到学校中看戏唱歌的观众逐渐变成了演员和游戏的组织者:团队从参与北大附中高中学生的创新课程教育工作,到参与其未来学校新老师团队建设的活动。 


面对这样不同寻常的甲方,不同寻常改革时创新教育理念,设计单位总共拿出了十条修改意见。条条看着都好像平平淡淡(全无神州大地上曲线、折体、假古董的建筑标新立异),条条看似都没什么必要,但条条又都对原有结构建筑伤筋动骨。不成想十条全部被接受,也从此走上了历时近3年的改造历程。(建筑师说:其实早知今日,3年我们就应该策划它二十条,反正也是走一遍这个程序)。


图片来自 Crossboundaries

这是一个重新定义的过程,建筑的一切含义都被重新定义。


  • 传统的教室走廊等交通空间在形式与功能上被重新定义,为学生在水平和垂直轴线上建立了丰富的视觉和空间连接。


  • 乏味的体育门厅桥廊被重新定义,在原设计中室内跑道的区域,变成了艺术区域并嵌有直接望向体育馆的窗户,形成丰富的空间关系。


  • 常规矩形教室被重新定义,将以教师为焦点的教室注意力转移到学生身上,形成一个强大的集成概念。将教室系统化,发展音乐和美术两学科合并的功能区域,去除隔墙,添加窗户和重新配置空间。


  • 单一表演形式礼堂被重新定义,改造成为一个双向的多功能厅,丰富了观与演之间的关系与转换。阶梯式坐席台阶形成的下沉空间创建了一个室内小广场,演出时台上台下演员观众零距离接触,还可以随时互相置换。“沟通互动”,以及模糊学科间的界限。


学校里没有奢华与花俏,要的是自在、融合、灵活与平等


图片来自 Crossboundaries

图片来自 Crossboundaries

图片来自 Crossboundaries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建筑中的同一个空间,设计成可以在不同的情景下进行集中或分散的教学,既节约了空间还适应了灵活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从小就记住“德智体”谁也离不开谁。体育区的立体设计让体育和学习空间不再是遥遥相望,无论是篮球场旁边还是羽毛球场上方,都有同学们讨论的考虑,谁说体育就是出汗啊?走到课堂区,看到多边形教室再也不是以老师和黑板为中心,活动的隔断门让老师和同学都自由安排。


“重新定义”的不仅仅是建筑空间的功能和形式,更多的是建筑师的角色被重新定义。


“Crossboundaries,作为设计团队的理念是 shape better ideas 。我们的方案在解决需求者的直接需求同时,还推动使用者在体验空间的过程中产生更具启发性和创新的想法,而这种意义促使空间使用者得以探索更多的生活、工作可能性,这也是一种可持续性。”—— 董灏


图片来自 Crossboundaries

这种设计的理念和教育理念是一致的。无论教育还是各行业发展的趋势,都是向自然、生态、可持续性发展。无论是模式、理念、个人都越来越强调如何从内容、内部去衍生发展而非由外部驱使,整齐划一,揠苗助长式的生长与发展。


这所学校刚刚启程,准备好了与未来对话,表达多功能化的理念,并鼓励使用者之间的丰富互动。


图片来自 Crossboundaries

图片来自 Crossboundaries

3. 建筑师董灏告诉你什么是“为教育而生的建筑”

董灏一直在强调三个问题:他的团队,他在建筑设计中的角色,以及“参与”的理念。他总结出下面三条经验,希望能给参与建筑的所有人一些启发。


“一切的合作以对教育的理解为起因,对于自身的认知、认可,自我内心的充盈与否,个人与周边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的关系,都是现代教育需要探索的范畴。”—— 董灏


1)体验式建筑:项目任务的提出是从“唱歌跳舞看演出开始的”,体验式要比文字、讲解来的更直观,深刻,有效。


2) 抓住现代教育的四个核心部分,4A: Academics / Arts/Athletics / Activities (学术 / 艺术 / 体育 / 活动)。最初的十条修改建议, 丰富了空间感受和使用便利性,更是更突出地体现教育的目的和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活动原则,强调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融合,强调了活动与体育、艺术在教育中与学习同等重要。


3) 沟通与合作:决定设计调整时,工程已经土建完成了地下室的大部分结构,十条建设里有对部分地下及地上的结构调整。同样牵扯了设备、电气专业的整体调整,那么消防条例,空调系统,电气设备系统全都要调整。建筑建成的三年中,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沟通与合作”者两件事情。过程中甲乙双方合作变成了一个团队,默契地并艰难地执行。(这个经历印证了现代教育中的倡导的学习方式4C:Creativity / Critical thinking & solution searching / Communication / Collaboration )


图片来自 Crossboundaries

最后,项目实现、人生、教育、成功其实都是一个过程,过程重要了,起点和终点就可以不断地被定义。 沿着貌似有、其实根本看不见的路摸着走,好在目标倒是望梅止渴的挂在前面,这样走下去恐怕就是终身学习吧?也相信这些“不寻常”能变得越来越“寻常”,我们的个体和社会才会越来越适应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