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空中楼阁

 澶州人家 2017-06-02

一、整体感知

本文作者好像一个画家,挥动着自己彩色的画笔,以小屋为中心,通过辐射式的笔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尽情地描绘着自己心爱的小屋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小屋与山,与周围的树相互点缀,小屋有自己的领土与领空,有形和无形的围墙又衬托出小屋的美妙,如此等等,使小屋独具特色而又令人赏玩不尽。因此,粗读课文,就要引导学生大体感知作者所说的“空中楼阁”,然后仔细品味这楼阁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绪。

对全文内容的感知,可按连续递进的三个层次进行:景物外观(小屋的位置,小屋周围的环境)──景物性状(小屋的神)──景物描写蕴含的感情(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二、鉴赏要点

1.点题之笔

本文题为“我的空中楼阁”,“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我”居住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构筑在天空中的楼阁一般,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尽管有着丰富的联想、想像,但写的是实实在在的山、树、房屋的形势、情姿。后一部分则重在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极小的“袖珍型”花园,有限的围墙,而“我”却因有无限的“领空”而陶醉;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我”却把它称做“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文章最后点题,写“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读到这里,我们会恍然大悟,其实作者所写的小屋是虚构的,只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生活居所,是作者向往的自由生活所在。

2.托物言志

作者穷尽笔力写自己心爱的小屋,但并不是纯客观地写小屋,而是在描写中处处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情,使各种各样的景物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寄寓着作者的主观志向和情趣。因此,这些外在景物实际上是作者内在精神的体现,所谓小屋、绿树、花、山,它们的活力、轻灵、自由、开放,无不是作者自身精神外化了的景物特征。由此可以推知,贯穿于全文的对小屋与周围环境的描摹与赞美,强烈地表达着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追求与向往,这就是作者的“志”。以对小屋的描写为例,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这里已暗含远离“人境”之意;文章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小屋已成了“空中楼阁”,而这空中楼阁又占了“地利之便”,可以充分享受自然,而不需人为的装饰,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自由和独立生活的向往。全文虽未明言情志,情志却无处不在,景语即为情语;景物描写越生动、形象,蕴含的情志就越具有感染力。

3.多角度描写

本文从多角度、多侧面描写小屋及周围的环境,构成一个立体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里有近看,树点缀了小屋,给小屋设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含蓄而有风度”;有远观,小屋在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轻灵而自由”。还有仰视:“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有俯瞰:“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此外有白天所见,有夜晚所见;有从屋外对小屋的描写,有屋内对屋外的捕捉;还有对有限与无限、有形与无形的描写与想像,可谓笔法灵活,变化多端。

总之,作者以心爱的小屋为焦点,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描绘,写出了小屋在各种视角下的各个方面,写出了小屋的神韵。只有心灵自由,襟怀开阔,胸无尘滓,而且爱屋情笃,才能如此放纵笔墨,视点任意东西南北。

4.生动的语言

生动的比拟。作者将景物人格化,赋予景物以人的动作、神态和精神,从而展示作者的志向和情趣。这样的语言比比皆是,如:“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巧妙的比喻。参看“有关资料”。

对称的句式。文中很多地方使用这样的句式,不仅强化了语言的节奏感,而且恰当地表现了事物的差别,或者精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感觉和情趣。例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解题指导

一、这道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三个小题分别就前后两个部分写景和抒情以及文章整体进行设计,可在反复朗读、重点把握的基础上完成。第二问看似理解语言,实际关涉到本文作者感情的抒发,要结合上下文认真体会。

1.山、树、屋三者互为背景,互作点缀,相生相依,组成作者心中理想的美景。山是小屋的背景,小屋的出现则“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带来“生气”和情调。树是小屋的背景,也是小屋的点缀,使小屋“含蓄而有风度”,使小屋“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显得“轻灵而自由”。

2.“无形的围墙”指浩渺无际的天空,小院中的花草就像天空中的云霞,五彩缤纷,绚烂美丽。把“山的怀抱”比做花蕊,花蕊的“绽开”和“收拢”比喻小屋光线明暗的变化;小屋在花蕊的怀抱中,更显出小屋的美好以及作者对它的深情。

3.通过对小屋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追求,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

二、这道题主要是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揣摩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语言运用的巧妙,进一步领会作者于语言当中蕴含的思想情绪。

1.拟人。“含蓄”和“风度”本来是写人的,这里用来写小屋,把小屋写得像人一样有生命,有气质,从中寄托了对小屋的赞美与热爱,也暗含着作者人格中的尊严。

2.“领土”“领空”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这里特指作者专有的小屋、花园、小路等,表达出对拥有自由、独立天地的欣喜豪迈之情。“有限”与“无限”对举,是说身体的活动空间虽小,但是心灵的活动空间却无比广阔,展示出作者自由而开放的心态。“开放性的院子”在这里比喻无限的“领空”,表明作者已经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3.这是由自家有形的院墙联想到天空这个无形的大围墙,二者都围住了一些东西;由自家院中各种各样的花联想到天上的云霞,二者在色彩、形状上都有近似之处。只有心境自由、胸怀开阔的人,才能有如此可爱而美好的联想,具有强烈的抒怀效果。

4.“香”即清香,将“清新的空气”通过味觉来表现,既给人以切身的感受,也展示出作者愉快的心境。

5.这里运用暗喻,将大自然比成一幅巨画,意境阔大,又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同时,把自然说成是天成的巨画,也暗含着作者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情怀。

三、本题是扩展练习,通过同题材、同体裁文章之间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在语言运用上的主要特点。此题可任选一项完成。教师可适当做些提示,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有余力,可要求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写一篇欣赏比较的短文。

1.学生学过《陋室铭》,可以先请同学背诵,然后自由讨论,最后由老师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立意大体相同,都是写自己的居室,都是托物言志,借对居室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情怀。但是《陋》文更多的是封建士大夫思想,表现自己的超脱、清高和安贫乐道;课文则表现的是现代人对自由、开放、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中的小屋也可能并非实有,只是寄托着作者的理想而已。二是写法方面,《陋》文以写室内生活为主,强调的是个人独善其身;课文以写四周环境为主,强调的是与自然的融合。

2.刚刚学过《荷塘月色》,可能学生对其中比喻的运用还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可由老师给实例让学生分析比较二文比喻运用的特点,也可由学生自己找出例句进行比较分析。重点应是《荷》文中通感的使用。

●教学建议

一、这篇散文意境优美、深邃,诗一般的语言将作者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小屋及其四周的景物完美地融为一体。教学本文,可以从诵读课文入手,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作品语言的美。

二、寻找文脉,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引导学生找出本文写景和抒情的线索,透过景物描写体会深蕴其中的作者的思绪和感情,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揣摩语言,体会一些关键语句中蕴含的深意。教师可列举一些语句,让学生讨论;也可由学生自己提出一些语句,互相探讨。

四、与《陋室铭》进行比较阅读。《陋室铭》是初中学过的课文,可先请学生叙述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注意只就某一两点进行探讨,不必做全面的比较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