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都去哪儿了?公安部:失踪儿童过半都因离家出走!别让你的“忽视”成了家庭的痛苦

 抹云阁 2017-06-02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有家的孩子们都放起了假,开始准备伸出小手等着爹妈的礼物了。可是...有一些孩子可能早已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



儿童失踪,不是一个只发生在穷乡僻壤,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事实上,在今天(6月1日)上午国务院反拐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安部刑事侦查局联合主办的“关爱儿童 反对拐卖”六一主题活动上,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陈士渠称,离家出走儿童虽未被拐,但客观上增加了被拐的几率,应当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来自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教育部、全国妇联、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教委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也都在发言中表达了相同观点: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



今年3月18日深夜,北京朝阳区管庄派出所接到群众报案,13岁男孩小彬离家出走未归,直到第二天下午,孩子才被发现找到,经调查发现,其离家原因系与父母赌气。同样在北京,去年11月17日,小学生小聪因与老师争吵,一气之下离家出走,5天后才在离家30公里之外的某超市被找到。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刑侦支队打拐民警唐远说,近几年在工作中接到的儿童失踪报案,超过90%左右比例都为离家出走。


贵州织金县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李健讲到,该县儿童失踪案件绝大部分都是儿童离家出走,这些儿童大多来自“问题家庭”。比如吸毒人员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对此,织金县的打拐民警在严厉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的同时,也积极深入当地学校和问题家庭,希望通过深入人心的宣传,提高学校和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预防儿童离家出走。


“多数离家出走的孩子都是正处在叛逆期的未成年孩子,因为涉世未深,出走后很容易遇到其他危险,包括被拐卖或被诱骗从事其他非法事件。”一位一线打拐民警称,虽然多数孩子是离家出走,但孩子们并没有意识到,离家出走之后,危险也许随时会出现。



5月17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3.0上线时,就公布了一组数据:“团圆”系统上线运行一年来,平台共推送信息1100亿条,超过7亿人次接受过推送信息,发布失踪儿童信息1317条,找回1274人,找回率96.74%。其中溺水75人,遇害29人,离家出走750人,解救40人,迷路192人,外出到同学家玩耍67人,其他114人,其他意外身亡7人,未找回43人。


找回1274人,其中离家出走人数为750人,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失踪儿童有过半数都是离家出走。从贵州、四川、福建、河南等地打拐民警反馈的情况也表明,儿童因离家出走走失,正成为一种新趋势。



儿童心理学家宗春山表示,网络时代家庭关系容易变弱,而孩子是在整个亲情关系链条中最弱势的环节,一旦整个亲情关系变弱,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小孩。青春期的孩子主要表现是逆反想独立,父母不能过度控制,可以适度带领孩子一起外出旅游,辅助孩子去探索世界,满足他要独立的需求。


他说:“孩子从小长大,有两个成长期应该特别引起家长重视:一是3岁之前的陪伴,这种陪伴可以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亲密无间的信任关系;二是青春期的“心理断乳期”。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主要表现是逆反,该阶段孩子想独立,父母不能过度控制。父母应明白,亲子关系是一个逐渐分离的过程。可以适度带领孩子一起外出旅游,辅助孩子去探索世界,满足他要独立的需求。“带孩子就像风筝,父母的风筝线要放长一些,对孩子有积极的引导。”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认为,社会环境同样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产生影响。目前没有相关的社会服务为儿童托底,除了学校,很少看到有其他机构服务于孩子。顾骏呼吁应该从国家层面重视儿童离家出走问题。行政和财力资源适当向关心儿童身心健康领域倾斜,发动社会共同努力,建立各种儿童公共社会机构,营造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


早在2000年,公安部就发布了《公安部关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适用法律和政策有关问题的意见》。其中提到:“要正确认定拐卖妇女、儿童罪。凡是拐卖妇女、儿童的,不论是哪个环节,只要是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均以拐卖妇女、儿童罪立案侦查。”


上海警方也公布了打拐热线,对于网友提供的线索,警方将第一时间开展调查甄别工作。举报电话:11022028515,并欢迎登录上海市公安局门户网站“打拐”信箱。


(文/新民邻声记者 鲁明)


我是法律咨询的分割线         

新民法谭是新民晚报主办的法治服务平台    

欢迎广大粉丝提出问题        


    


法律咨询提供:上海申房律师事务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