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型职业农民:茶痴卖茶 立起“北川羌茶”品牌

 宽和茶馆 2017-06-02

5月5日,“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在成都举行,穿着民族服饰的羌族姑娘在表演茶艺,空气中飘来阵阵茶香。“羌山雀舌”之下,纷至沓来的品茗者,让人应接不暇。牛义贵,北川羌族自治县羌山雀舌茶业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总经理就在现场,作为古羌茶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他的内心澎湃:在“北川羌茶”品牌营销之路上,他们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新型职业农民:茶痴卖茶 立起“北川羌茶”品牌

图说:茶博会现场,美丽的羌族姑娘和北川羌茶吸引了不少人

在北川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牛义贵,就是其中一位。

牛义贵是北川坝底人,出生在青片河边上,21岁才走出大山,第一份工作就在茶厂里。刚开始对茶艺一窍不通,随着对北川羌茶了解的逐渐深入,牛义贵在2014年终于开窍了,并且“越陷越深”。

新型职业农民:茶痴卖茶 立起“北川羌茶”品牌

图说:羌山雀舌的粗制车间

4月18日一个阳光晴好的下午,在北川擂鼓镇柳林产业园区内羌山雀舌生产车间旁的展示大厅里,牛义贵正不疾不徐地摆弄案前的茶具,招呼来客品一品今年的“羌芝灵芽”。这一刻的牛义贵跟前十分钟在生产车间里巡视的他可算是“两幅面孔”,摊凉、杀青、冷却、揉捻、烘干、二次揉捻、再烘干、提香……生产车间里,牛义贵介绍起茶叶制作,激情满满。而摆弄起茶道来,牛义贵的心境显然是慢了下来,一副茶痴模样。

新型职业农民:茶痴卖茶 立起“北川羌茶”品牌

图说:牛义贵在泡茶

新型职业农民:茶痴卖茶 立起“北川羌茶”品牌

图说:牛义贵茶叶生产车间

羌山雀舌目前有绿茶、黑茶、红茶、白茶四大生产线,60多种产品。好几款茶在大大小小的博览会上获得过荣誉,其中的“羌芝灵芽”荣获2015年世界绿茶金奖产品称号。牛义贵很看重每一次外出参展,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机会,一是可以为公司产品打响品牌、寻找销路,二是向其他茶艺企业学习。

见的世面广了,思考就多了。牛义贵觉得,“我们的羌茶品质并不低,并不比别的差,只是在整体品牌运作上有所欠缺。”多年来牛义贵一直致力于推广、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北川茶叶,“公共品牌立起来了,下面的企业品牌才有活路。”

北川茶叶有一个能够强势发展的基础,在于珍稀的茶树品种,北川苔子茶。这个品种长期生长于海拔1000~1800米以上的高山密林,是制作绿茶的优良品种。说起苔子茶,牛义贵双眼都在放光,“我们公司光百年以上树龄茶园就有4000余亩。”此外,牛义贵还介绍,以西路边茶为代表的羌茶文化,历史悠久。“用蔑包包装的边销茶历史底蕴深厚,饮用黑茶本身也是有诸多好处。”

新型职业农民:茶痴卖茶 立起“北川羌茶”品牌

图说:86岁的盖头村村民桂婆婆在附近茶山采茶

除了亲身推广北川羌茶文化,牛义贵与另外两名股东,带领羌山雀舌公司也在为乡亲父老贡献着应有之力。现有的42名员工,90%都是北川人,公司采用“公司+农户+茶叶种植专合社”及自建核心基地模式。与此同时,羌山雀舌还帮扶了擂鼓镇田坝村和漩坪乡桐麻村。对这两个村,实行茶叶能收则收,高于市场价收购茶叶,为农户开展免费培训。86岁的盖头村村民桂玉清婆婆也在茶山采茶,“我动作慢些,采的茶他们收4块钱一斤,只要我来差不多就找得到百把块钱。”

下一步,羌山雀舌准备在漩坪乡建立一个茶叶初制厂,解决当地农户务工问题,也是在提高北川整体的茶艺水平。“要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产业才会起来。”牛义贵说得平淡,却是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宏愿。

图 文:四川新闻客户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