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钢教授:如何管理好一个近400人的科室?

 hghhphf 2017-06-02

赵钢教授:如何管理好一个近400人的科室?

赵钢教授:如何管理好一个近400人的科室?

赵钢教授(右二)

记者 | 邢辰

编辑 | 曾立晗

● ● ●

赵钢教授带领的西神经内科(神内科)是一个与共和国同龄的科室,科室拥有各类专业医务人员近400人,设有5个病区。建科6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科室在医疗、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脑血管病介入和溶栓、脑出血颅内血肿穿刺术、免疫吸附等治疗,形成了以重症监护、脑血管病诊治、癫痫监护和神经系统疑难病诊治为主的医疗特色。那么,如何管理这样一个庞大的科室,如何带领科室取得骄人的成绩,未来科室要如何发展,赵钢将其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为科室管理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

发扬和继承“善动手”的科室传统

20世纪60年代初,西神内科在老主任粟秀初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了全世界第1例脑出血经皮颅骨钻孔穿刺抽吸术。在没有CT、磁共振的年代,面对脑出血、脑疝致呼吸骤停的患者,粟秀初教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神经解剖知识,在病床边为患者紧急施行了该术式,使患者转危为安。从那时起,“动手”成为了西神内科医生必备的一项技能。

改革开放后,西神内科在全国倡导开展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80年代初,由于对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防控较差,脑出血的患病率较高,赵钢团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开展脑出血经皮颅骨钻孔穿刺抽吸术。为更好地实施这一术式,粟秀初教授带领科里的年轻人研制了一套简易血肿穿刺器具,并举办了多期培训班,将这一技术向全国推广普及。目前,即使在县级医院也可顺利开展该术式,显著提高了脑出血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在神内科独立开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则是又一个发挥动手能力的项目。传统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多于检验科或病理科开展,而西神内科却在科内开设了脑脊液细胞学实验室,对脑脊液标本进行采集、染色、阅片等,并在工作中研发了国产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收集器。目前,该实验室已有脑脊液标本3万余例,仅次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成为全球第二大脑脊液细胞学标本库。在建实验室、标本库的同时,粟秀初教授还编辑出版了《实用脑脊液细胞学彩色图谱》《神经系统脑脊液细胞学》等专著,主持召开了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组建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脊液细胞学学组。

改良抗酸染色再次体现了西神内科“善动手”的科研传统。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是世界性难题,其难点主要在于脑脊液中结核菌阳性率较低。经过不断的尝试与摸索,在老中青三代的共同努力下,赵钢带领神内科成功改良了已有130多年历史的抗酸染色法,将结核性脑膜炎的阳性诊断率从之前的3.3%提高至82.9%。相关论文发表在JCM AJRCCM等杂志后立刻得到国际业内同仁的认可,《柳叶刀》杂志发表综述将该研究列为当年结核性脑膜炎诊断进展的第1位。

此外, 西还是国内首个在神内科中开展脑血管支架的医院。1998年,全国第1例由神内科主导的颈动脉介入手术在西成功开展,证实了血管支架在神内科开展的可能性。赵钢说,神内科医生的动手能力体现在多个方面,早些年科室医生还熟练掌握了气管插管术,为危急患者的救治赢得了时间。“现在按照国家规定我们已不实施气管插管术了,但我们始终强调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赵钢如是说。

第二板斧:

满足心理需求的人才管理策略

作为科室主任,赵钢的日常工作不仅仅是看病、搞科研,还有诸多的行政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便是其中之一。“如果我科要搞个聚餐,可得找个大地方,估计得有40桌。”赵钢幽默地描述了科室人数之多。面对如此庞大的“家业”,如何带好队伍是赵钢始终在思考的问题。西神内科的医务人员组成比较复杂,有在职军人,也有转业干部;有刚毕业的年轻医生,也有退休后返聘的老专家;有求学、工作都在西安的“土著”,也有从其他地方来进修培训的“西漂”。科室成员组成的复杂性导致个人需求的多样化,这就要求赵钢对人对事都不能“一刀切”。

赵钢认为:“带好队伍的关键是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专业水平的医生需求不同,我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想要的东西,尽自己所能为他们铺路。”对于返聘的老专家,赵钢请他们参与查房等临床工作,同时鼓励老专家和年轻医生组成“互帮对子”,既满足了老专家需要尊重及传道授业的需求,也给年轻人的成长提供了机会;对于中年医生,赵钢尽全力为他们争取展示自我的平台,满足其“功成名就”的心理需求;对于青年医生,坚持以激励为主,帮助其全面成长。对于人才进行梯队式管理,是赵钢留住人才的一大法宝。

第三板斧:

运筹帷幄,积极规划科室明天

在最新的复旦医院排行榜中,西位列全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第5名,其神内科位列最佳专科排行榜第12名。这个排名对赵钢来说,算不上“春风得意马蹄疾”,排名榜上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其他医院也在不断发展。如何运筹帷幄、决胜未来,是赵钢始终思考的问题;而审时度势,根据科室情况制定针对性发展策略,是赵钢的基本思路。为此,他带领他的团队从两方面进行了着重突围。

移动医疗

移动医疗是医学圈的热门话题,而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移动医疗分会主任委员的赵钢也对其进行了大量探索,其中包括开发基于手机的远程会诊软件,一款名为“e会诊”的手机软件(APP)便是依托西神内科而开发的。据赵钢介绍,该APP于2015年正式上线,可为广大患者和医生提供专业、及时、无缝对接的远程视频会诊服务,切实落实了国家分级诊疗策略,从侧面提升了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赵钢说:“前几天通过这个APP,我坐在办公室为富县人民医院的患者进行会诊。当地医生先将患者的各种检查报告发给我,然后我们进行一个视频/电话/文字形式的会诊,如有需要,我还可以指挥当地医生进行更为细致的检查。这些功能全部能通过手机实现,而不是传统的电脑。这样疾病的诊疗便不会受空间、时间的阻碍。”目前,e会诊有会员6000余人,并且护士、技师及其他医务人员都可在该手机软件上进行注册。“人工智能将是移动医疗的又一发展方向。”赵钢说。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高科技企业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医疗领域,并出现了“机器人医生”,其中以IBM的沃森医生最具代表性。“未来,我们将开发一个人工智能诊断辅助系统,通过使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凭借从各个渠道搜集到的信息和大数据,迅速给出诊断提示和治疗意见。”赵钢说。

精准医学

随着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宣布开展“精准医学”计划,2016年,国家科技部发文取消“863”“973”计划,设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并首次设置“精准医学”重点专项。在看到国家对精准医学的大力支持以及精准医学本身的光辉前景后,赵钢带领科室人员在既往开展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了基于组学特征谱的脑(膜)炎病因分型诊断研究。赵钢说:“中枢系统神经疾病是一组疾病,我们既往的工作只解决了脑脊液检查以及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问题。从理论上讲,自然界成百上千的微生物都可能导致脑膜炎,但鉴于目前诊断标志物的有限性,我们只能解答部分脑膜炎的病因。”不同于既往用试剂盒一个一个“试”出脑膜炎的分类,该研究将通过使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对脑脊液进行检查,找出不属于正常脑脊液的外来物质并与微生物基因库进行比对,从而找出感染的原因,实现一揽子解决脑炎、脑膜炎的诊断问题。该研究开展近1年来,已为多位患者找到脑炎、脑膜炎的感染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他的团队也获得了国家“精准医学”重点专项的第1批资助。

此外,西神内科在癫痫诊治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视频脑电中心。“癫痫的诊疗是西神内科的一个特色优势,科室的好几位医生在癫痫诊治方面颇有造诣。我要做的就是鼓励他们,帮他们建立平台, 让他们做想做的事情。”赵钢说。

赵钢说,西神内科的发展目标从来不是当西北地区的“老大”,而是成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专长、有独特优势的一个科室。而科室的管理、学科的发展也不仅仅局限于“三板斧”,但传承科室的优良传统、关注人才心理的需求、根据科室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目标,则是科室管理的实质和学科发展的源头。

【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7年第10期】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创刊于1986年,为中华医学会机关报。本刊以“传播医学信息,引领临床实践”为办刊宗旨,积极打造“中国医学学术发布首选平台”。

欢迎订阅信息导报

邮发代号:2-683;

订阅单价:半月刊,4.8元/期,115.2元/年。

咨询电话:010-85158530

投稿邮箱:cma_cmn@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