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艺术是艺术家对儿童虐待康复的心理治疗?

 昵称40324032 2017-06-02

恐怖的“儿童艺术”:在医院里,他所在的部门有大量和儿童虐待康复、外科重建、心理学和动物研究相关的资料和案例。这无疑都为他的创造带来影响。

提起以孩子们为主题或者和儿童相关的画作,即便还没有亲眼看到,首先跳到脑海中的词汇也大多是萌、可爱、有趣、快乐、单纯等等。而实际上大多数艺术家也的确是如此描绘的。

比如我们都熟悉的毕加索,虽然创作了很多力量十足、甚至是让不少人感到费解的作品,在描绘孩子的时候还是流露出了相当温柔的一面。

毕加索 Picasso - Child with Dove

又或者是玛丽·卡萨特,女性面对儿童的细腻观察在她的作品中表露无遗。

玛丽·卡萨特 Mary Cassatt - Children Playing On The Beach

在光影大师雷诺阿的作品中,女孩子的形象延续了其浪漫细腻的特质;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Pierre-Auguste Renoir - Portraits of Two Children

而梵高的偏执和纠结在孩子们面前则似乎变成了更多的趣味性。

梵高 - Two Children

但是,有那么一群艺术家,似乎并不满足于让孩子们停留在单纯可爱的常规印象里。他们中有的通过创作挑战我们对传统概念中“儿童”的认知,探索着人和社会更加隐秘复杂的一面;有的则不满足于“真善美”的限定,用黑色讽刺的笔触创造了一个充满奇想的异世界。

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因其笔下眼尾上吊、不怀好意的大头娃娃而为人所知。那种不友善的眼神有一种说不清的吸引力,诡异但有极具吸引力。不满就皱起眉头;不解就露出无知;质疑就扬起眼梢,这些身处在淡漠背景中的画作主角,不禁让人由怜生爱。他们的不友好似乎比所谓的善良更真实,直戳人心。在这些作品里,快乐变成了一件很肤浅的事。

奈良美智 - Damn it all

奈良美智 - Forget it!

英国艺术家Ray Caesar描绘的孩子有一种过于成熟的感觉,幼儿的身体加上只有成人才会有的世俗神态,再结合浮夸的服装饰品甚至是变异了的躯体。我们所见到的似乎已不再是一个调皮的孩子而是一个冷漠的小恶魔。这些创作和艺术家早年在多伦多儿童医院的工作经历息息相关——在医院里,Ray Caesar所在的部门有大量和儿童虐待康复、外科重建、心理学和动物研究相关的资料和案例。这无疑都为他的创造带来影响。

Ray Caesar的创作

来自意大利国中国圣马力诺的艺术家Nicoletta Ceccoli创造了一个充满童话风格的异世界。当然,这童话的受众或许不是孩子而是成人。女孩儿毫不犹豫的切下了小蛋糕的眼睛、用尖尖的叉子戳住香肠……唯美的画风中流露的是暴力和血腥的气息。在黑暗的幻想世界里,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

Nicoletta Ceccoli - Gingerbread Love

相似的场景,也出现在美国艺术家Mark Ryden的创作里。

马克莱登 Mark Ryden - The Ecstasy of Cecelia

马克·莱登 Mark Ryden - Rosie's Tea Party

如果我们不将画面中的主角局限于“人”,那么Luke Chueh和Geoffrey Gersten也应算是相当“腹黑”的艺术家。前者更关注人的个体经历和内心情感。

Luke Chueh - Inspiration (Bright Ideas from the Hole in My Soul)

后者则更多的通过作品与社会事件发生互动。

Geoffrey Gersten - Close Encounter

Geoffrey Gersten - Operation Northwoods

Geoffrey Gersten - Riot Police

其实,除了在艺术创作中,类似结合了“可爱童真”与“血腥暴力”元素的视觉形象还有很多。虽然家长常常对它们的出现表现出质疑与抗拒,但这并不能阻止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大受欢迎。

比如说美国喜剧中心推出的剪纸风格动画剧集《南方公园》。这部经常通过歪曲式摹仿来讽刺和嘲弄美国文化和社会时事的长篇动画,自从1997年首播开始,就以对根深蒂固观念的挑战、和禁忌并因其中的粗口、黑色幽默和超现实幽默而著名。直到2016年,这部作品已播到第20季,并被续订至23季(截至2019年)。

《南方公园》

《南方公园》中的人物形象虽然简单,但言行举止却丝毫没有一点“孩子”的感觉

《欢乐树的朋友们》(Happy Tree Friends)是美国另一部带有血腥暴力元素的动画系列,至今已有两百余部的长度在半分钟到七分钟之内的短片。这个动画系列的主要内容是森林里一群可爱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只不过,小动物们前一秒还在快乐的生活,下一秒就要遭遇血光之灾。口味极重的剧情发展,与动物稚嫩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属于限制级作品(美国等级限制为12+)的《欢乐树的朋友们》完全不适合儿童和大孩子(Not recommended for small children and big babies)观看,但这部作品最初诞生的目的却是作为儿童安全宣传教育短片!!!(估计看过之后的小朋友都不敢再出家门......)

不过,同样试图将可爱风和血腥剧情结合,却成功达到安全宣传教育的案例并不是不存在。

2013年,澳大利亚墨尔本为宣传铁路安全而制作了公益广告《蠢蠢的死法(Dumb ways to die)—— 因为那里一年有979人掉落轨道。这首歌曲视频在发布的24小时内即飙升至iTunes排行榜前十名的位置。3分钟的小MV,曲风无比小清新,歌词和故事发展却很重口味。人们还被MV里唱着歌却蠢蠢死掉的小生物们萌到一脸血。看着它们呆呆的死掉,跌落轨道也绝对不是什么“聪明事”!

Simon Jago - 蠢蠢的死法

日本动画《猫汤》是一个更加深沉的黑暗童话:猫姐姐病重卧床,灵魂正被死神带走。猫猫弟弟拼命与死神争回姐姐的一半灵魂,可是睁开眼睛的姐姐却变得痴痴傻傻。为了寻找姐姐的另一半灵魂,姐弟俩踏上旅途。诡异的旅途中,不乏血腥与暴力与人生取舍,但故事最后却落在了温暖亲情之上。在这个结合了可爱与恐怖的故事里,观看者将思索亲情与死亡。

看了那么多例子,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难以戒掉那些又萌又暴力的“血腥小可爱”?为什么“可爱”和“血腥”间的反差却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从网上各种各样的回复与讨论中,我们总结了5个主要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

1. 世界本来就不只存在“真善美”,血腥、暴力、死亡,种种难以预知的危险都是必然存在的。作品以夸张的方式表现出来也没什么不好;

2. 人和事物都有很多面,谁说“黑暗”、“暴力”等元素不能出现在一个看上去“很可爱”的个体身上?

3.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不意味着就不懂得暴力、黑暗、死亡,且面对这些最终都将成为他们的“必修课”;

4. 巨大的反差能给人留下强烈印象,从而更好的达到一些实际目的,例如:凸显公共安全措施的重要性、呼吁人们热爱生命等等;

5. 看到这样的作品可以释放生活中的压力。

马克莱登 Mark Ryden - The Ox Suckling Romulus and Remus

对于这个问题,你的答案又是什么?对于这些作品,你的态度又如何?欢迎留言告诉我们你的想法。

#《YT大艺术家》#

中国第一部世界级艺术家传记纪录片

由文化艺术传播者YT CREATIVE MEDIA联合小米科技出品《大艺术家》系列。10位世界级艺术大师通过小米全渠道与YT新媒体,向1000万年轻观众敞开心扉,展现艺术与青春的故事。《大艺术家》让公众第一次让走进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