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

 陋室书屋2 2017-06-03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历史厚度和时空宽度,包括其思想、语言、文字、学术、民俗等综合,是经历了五千年历史沉淀的产物,是我们民族蓬勃发展延续的精神血脉,也是我们向世界展现民族身份和软实力的内涵。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客观科学的认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凝聚国家的向心力维系大一统社会和建构乡土家族宗法制度,以及捍卫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不可或缺的纽带作用。但是,传统文化有的有历史的局限性缺陷性,有的本身就是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不能盲目崇拜盲目抬高,也不能妄自菲薄口诛笔伐彻底否决,应当站在时代与理性的高度去批判继承去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下是我了解的传统文化纲目。

1:思想类——老子《道德经》和庄子《庄子》所代表的道家,孔子《论语》和《春秋》、孟子《孟子》、董仲舒《春秋繁露》、朱熹《四书集注》等儒家,还有墨子、荀子、王充、李卓吾、王阳明、顾炎武、黄忠曦、戴震等。

2:文学类——先秦散文、《诗经》、楚辞、汉赋、建安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代表人物:屈原、宋玉、司马相如、曹操、曹植、陶渊明、左思、谢灵运、王勃、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韩愈、柳宗元、李煜、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柳永、晏殊、苏轼、李清照、姜夔、陈亮、范成大、陆游、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汤显祖、冯梦龙、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吴敬梓、蒲松龄、纳兰性德、曹雪芹。

3:历史——《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晋书》、《唐书》、《资治通鉴》、《五代史》、《宋书》、《元史》、《明史》、《清史稿》等。

4:道教、佛教和民间宗教信仰。

5:传统节日:春节、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上元、中元、七夕、中秋、重阳、腊八等。

6:戏剧:昆曲、黄梅、京剧、豫剧、秦腔、越剧、川剧、粤剧等。

7:书法: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欧阳询、柳公权、怀素、米芾、黄庭坚、苏东坡、赵佶、赵孟頫等。

8:《山海经》、《搜神记》、《唐传奇》《宋传奇》、《明传奇》等神话志怪故事。

9:《水经注》、《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张衡的地动仪、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科技文化。

10:中医:扁鹊、张仲景、华佗、皇甫谧、孙思邈、李时珍、叶贵等。

11:传统国画:顾恺之、吴道子、展子虔、阎立本、李思训、顾闳中、韩恍、贯休、荆浩、关仝、董源、张择端、马远、黄公望、王蒙、王冕、徐渭、仇英、石涛、朱耷、陈洪寿,董其昌、吴昌硕、任伯年等。

12:传统音乐:《高山流水》《广陵散》、《汉宫秋月》、《胡笳十八拍》、《十面埋伏》、《秦王破阵》、《渔歌晚唱》、《春江花月夜》、《阳关三叠》、《梅花三弄》等

13:建筑传统民居和园林艺术、服饰文化、礼仪文化、品茗文化、美食文化、篆刻艺术、微雕艺术、剪纸艺术、杂技、武术、评书、口技、相声、二人转、秧歌、杨柳青等。

14:大好河山,三川五岳,壮丽江水都是祖国的自然文化。


目前传统文化在中国这片热土上重燃烈火。大批高校导师,乡贤以及广发善心的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出资建立书院,创办学堂。为儿童启蒙,以及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对传统文化的观念做出了许多贡献。虽然我们不能否认,有心人借此机会大力炒作,为愚昧的传统封建思想代言。如之前炒热的“女德家暴”事件,和儿童读经的虐待事件。就总体趋势而言,目前传统文化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国学圈里普遍认为传统文化为儒释道三家并立,而书院、道场多依佛教香火之处建立。受我自小成长经历及入书院的第一位导师影响,初时我并不认同儒释道三家并归传统文化流脉。而此一路走来,佛家在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方面出力不少。我虽未深知其义理,然亦不妨感恩之情。

国人多以为儒家是封建王朝愚民的重要“武器”,谈“吃人的礼教”虽不至于色变,亦不轻易肯受。实则儒家乃入世之道,而传统文化多是国民日常言谈举止,礼仪进退,人情事故。

诸位老师常说起当今中国深受西方体系影响,校园里培养的大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尊师重道之心并无,爱敬父母之心亦无,忠诚守信更无。实乃国本之失。

上失则下不敬,虽有大批学子受到各方书院及各位大德老师影响感召,纷纷投身传统文化的弘扬事业,为此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礼乐复兴,任重道远。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在生存发展过程中理解总结升华的内在质,当然,很多传统文化有时代局限,但不防碍其精髓性,我们要发展的文化要有时代性,但首先根植于深沉传统文化,借用赞莲花的句子,出污泥而不染,是时代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