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生活》课时作业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持书斋 2014-01-27

《文化生活》课时作业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选择题

20126 29日至77,第五届中 国昆剧艺术节、第五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在苏州隆重举行。回答12题。

1.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其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昆曲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C.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2.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一直高度重视昆 曲艺术的发展,还就昆曲艺术作出了抢救、保护和扶持的重要批示。作出上述批示是基于传统文化

A.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B.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D.对社会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012527,“和谐中华·第三届海峡两岸经典文化推广会演”在台湾台中市隆重开幕,济南、厦门、香港、澳门等地也同步举行。这是近年来两岸及港澳共同举办的最大规模一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回答34题。

3.台中市市长胡志强在致辞时表示,诵读经典活动如今已走进台中市30多所小学,包括《论语》等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中华文化经典都将被逐一诵读。这些被诵读的中华文化经典

A.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B.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属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   D.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4.两岸经典文化推广会演,从第一届由济南、台中两座城市共同举办,到本届厦门、香港、澳门等多个城市积极参与,表明这项活动迎合了两岸同胞携手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需要,已经成为 两岸同胞交流情感、增进了解、加深友情的文化交流盛会。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C.传统文化是实现民族统一的决定力量 D.传统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52012618,中国三位航天员正式进驻天宫一号并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上了新台阶。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 天宫一号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海外华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认同感   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博大精深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2012823是我国的七夕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庆祝。这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说明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习俗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128月,有着千年历史的绍兴开元寺大殿被开发商拆得只剩下骨架,对此无数绍兴市民和专家感到十分惋惜。在开发和保护上面,文物并不是绊脚石,我们应该明白历史建筑一旦被毁灭,将永远消失。这启示我们

文化的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文化与经济的矛盾不可调和 

文化在继承的基 础上发展             传统建筑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27月,全国首届微艺术季在武汉落下帷幕。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7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在“微艺术”这一概念下创作了200余幅作品,“微艺术”也第一次以正式独立的形态被大家所关注。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对微艺术的认识正确的是

具有发展性,不受时代的影响         具有创新性,是作者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 

具有客观性,不受作者主观因素的制约 具有继承性,需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目前,微艺术浪潮席卷了整个网络,也延伸到很多人的生活中。微摄影大赛,微电影大赛……电影、摄影、绘画这些高高在上的艺术门类在世界里,变得那么和蔼可亲。这体现了

大众传媒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文化发展要面向广大 人民,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受群众喜爱的微艺术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微艺术的出现,意味着传统的文艺形式的衰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 ③④

10201289,第三届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在青海西宁开幕。论坛上,来自两岸的14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职业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题 ,深入分析近两年来海峡两岸教育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和新趋势。这说明

两岸教育经验在交流中实现传播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教育交流是实现教育创新的根本途径 两岸教育交流能促进两岸教育的健康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12012518,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文化与科 技融合座谈会上强调,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要主动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加快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我国文化发展的科技含量。下列关于科技与文化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科技对文化发展起决定作用 

科技进步将推动新的传媒出现,新的传媒会很快取代传统媒体 

科技发展能丰富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  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2.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到2017年,要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科技教育中心;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要坚持教育优先,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的文化原因在于

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最关键因素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优先发展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A③④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非选择题

132012719,“走近孟子 感悟儒学”农民工子女修学游活动在山东邹城市成功举办。来自济宁12县市的数十名农民工子女来到孟子故里邹城市,参观游览了孟庙孟府景区,并在孟府习儒馆聆听国学讲座,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此次活动旨在提升农民工子女传统文化素养,让农民工子女在游历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在 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汲取营养,以激发其爱国情感和奋发图强的学习热情。同时,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

(1)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分析说明走近孟子 感悟儒学农民工子女修学游活动的意义。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文化。

 

 

 

 

 

 

 

 

14.材料一 近年来,“宫斗剧”轮番登场,泛滥成灾。大量似是而非的“历史”故事铺天盖地而来,让“严肃”的我们一时间手足无措,大感混乱,以致不能忍受。市场经济的复杂性确实产生着某种消解信仰和正当价值的消极作用,在我们对价值的追求还不得不继续由“历史”来承担时,的确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这些“历史”的严肃性。

材料二 民族复兴的美好 愿望促使我们到历史中去寻求资源,但辨析能力和批判能力的缺失使得一些早应被淘汰的历史沉渣随着“复古”潮理直气壮地席卷而来。“宫斗剧”的流行启示我们,如何面对历史传统和利用历史资源依然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们要保持充分的理性意识和批判精神,准确把握历史的复杂性及发展方向,推动文艺创作健康发展。

联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当前文艺创作应如何面对历史传统和利用历史资源

 

 

 

 

 

 

 

 

 

 

《文化生活》课时作业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D

B

B

C

C

B

D

A

C

C

D

13.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走近孟子 感悟儒学农民工子女修学游活动,有利于弘扬儒家文化中的精华,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农民工子女传统文化素养具有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此次活动有利于激发农民工子女的爱国情感和奋发图强的学习热情,增强农民工子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10)

(2)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儒家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儒家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儒家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儒家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要正确处理儒家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要在继承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儒家文化,在发展儒家文化的过程中继承儒家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10)[来源

14.(1)对待历史传统和历史资源,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对待历史传统和历史资源,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 立足当前的社会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3)对于历史传统和历史资源的继承与发展,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