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课时作业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选择题 1.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其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昆曲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C.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2.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一直高度重视昆 A.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B.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D.对社会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台中市市长胡志强在致辞时表示,诵读经典活动如今已走进台中市30多所小学,包括《论语》等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中华文化经典都将被逐一诵读。这些被诵读的中华文化经典 A.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B.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属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 D.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4.两岸经典文化推广会演,从第一届由济南、台中两座城市共同举办,到本届厦门、香港、澳门等多个城市积极参与,表明这项活动迎合了两岸同胞携手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需要,已经成为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C.传统文化是实现民族统一的决定力量 D.传统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5.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③海外华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认同感 ④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博大精深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习俗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12年8月,有着千年历史的绍兴开元寺大殿被开发商拆得只剩下骨架,对此无数绍兴市民和专家感到十分惋惜。在开发和保护上面,文物并不是“绊脚石”,我们应该明白历史建筑一旦被毁灭,将永远消失。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的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与经济的矛盾不可调和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2年7月,全国首届微艺术季在武汉落下帷幕。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7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在“微艺术”这一概念下创作了200余幅作品,“微艺术”也第一次以正式独立的形态被大家所关注。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对“微艺术”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具有发展性,不受时代的影响 ②具有创新性,是作者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 ③具有客观性,不受作者主观因素的制约 ④具有继承性,需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目前,“微艺术”浪潮席卷了整个网络,也延伸到很多人的生活中。微摄影大赛,微电影大赛……电影、摄影、绘画这些“高高在上”的艺术门类在“微”世界里,变得那么和蔼可亲。这体现了 ①大众传媒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文化发展要面向广大 ③受群众喜爱的“微艺术”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④“微艺术”的出现,意味着传统的文艺形式的衰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 10. ①两岸教育经验在交流中实现传播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教育交流是实现教育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两岸教育交流能促进两岸教育的健康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1. ①科技对文化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科技进步将推动新的传媒出现,新的传媒会很快取代传统媒体 ③科技发展能丰富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 ④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2.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到2017年,要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科技教育中心;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要坚持教育优先,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的文化原因在于 ①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②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最关键因素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优先发展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A.③④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 13. 此次活动旨在提升农民工子女传统文化素养,让农民工子女在游历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在 (1)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分析说明“走近孟子 感悟儒学”农民工子女修学游活动的意义。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文化。 14.材料一 近年来,“宫斗剧”轮番登场,泛滥成灾。大量似是而非的“历史”故事铺天盖地而来,让“严肃”的我们一时间手足无措,大感混乱,以致不能忍受。市场经济的复杂性确实产生着某种消解信仰和正当价值的消极作用,在我们对价值的追求还不得不继续由“历史”来承担时,的确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这些“历史”的严肃性。 材料二 民族复兴的美好 联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当前文艺创作应“如何面对历史传统和利用历史资源”。 《文化生活》课时作业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参考答案
13. (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走近孟子 感悟儒学”农民工子女修学游活动,有利于弘扬儒家文化中的精华,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农民工子女传统文化素养具有积极作用。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此次活动有利于激发农民工子女的爱国情感和奋发图强的学习热情,增强农民工子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10分) (2)①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儒家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要辩证地认识儒家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儒家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儒家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③要正确处理儒家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要在继承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儒家文化,在发展儒家文化的过程中继承儒家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10分)[来源 14.(1)对待历史传统和历史资源,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对待历史传统和历史资源,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