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xxjjsdt 2020-12-14

一、考纲考情素养

二、知识体系构建

三、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1.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形式和特点

(1)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表现形式

①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特点

①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②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命题点1 传统文化的特点

典例1(2016·全国Ⅱ)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我国历史悠久的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与其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密不可分,这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运用现代艺术手段的创新,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大众传媒,①不当选;②错在“取代”上。

2.传统文化的影响

影响

①积极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消极影响: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现实价值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命题点2 传统文化的影响

典例2(2018·江苏高考)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 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答案 D

解析D对:材料中古老乐器笙承载的“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考点二 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发展:在继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方向:反对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2.正确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

发展

原因

传统文化中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做法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提醒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命题点1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典例1(2018·全国Ⅲ)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②对:《经典咏流传》形式新颖,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了文化传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推陈出新。③对:《经典咏流传》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表明其满足了群众的需求。①错: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和归宿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④错: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以文化继承为前提,而不是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

3.区分文化传播和文化继承


文化传播

文化继承

区别

侧重

横向——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

纵向——同一国家的历史与现实之间

原因

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具有继承性

态度

洋为中用,对外推广

古为今用,发扬光大

联系

都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都存在精华与糟粕,要辩证分析,教育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4.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醒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对文化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而社会制度的更替导致的是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所以对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5.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角度

教育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交流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文化传承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精神文明建设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与人的素质  

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 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命题点2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典例2(2017·全国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文化素养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非科学素养,①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强行让各种文化统一,也不能人为地缩小文化的差异性,③错误。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易错辨析

1.传统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分析:错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能够因时而变。

分析: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能因时而变的是具体内涵,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3.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分析:错误。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4.文化发展是先继承,后发展。

分析:错误。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并非先后关系。

5.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分析:错误。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6.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分析:错误。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文化自身的因素。

四、典型例题精练

1.戏曲界有句行话:“内行人一伸手,就知有没有。”京剧、昆曲、梨园戏、川剧等剧种的旦角手势婀娜多姿、仪态万方,京剧大师梅兰芳独创53式兰花指更是醉倒全世界。对旦角手势发展脉络的追溯,可以窥测到戏曲表演程式形成与变化的轨迹,体悟到戏曲演员手势创作的无限空间。可见,戏曲表演中的手势()

①是推动戏曲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是我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是戏曲演员文化素养的核心体现

④体现了我国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戏曲表演中的手势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势发展反映戏曲表演程式的形成与变化,②④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戏曲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①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③表述错误。

2.随着城乡及人口结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包括清明节在内诸多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正在逐渐消失。当前应以敬畏的名义,还传统节日仪式感,其依据是()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

③有利于彰显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①错误,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

3.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尊老敬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提倡发扬古代“敬贤之礼”,必须赋予现代新人才观的内容,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说明()

A.要自觉改造或剔除传统文化中的落后内容

B.传统文化不能顺应时代的变迁,也会阻碍社会进步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应该因时而变

D.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 C

4.评弹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众多艺术家用“弦上非遗”评弹,加上新鲜的编曲,演绎《满江红·写怀》《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用评弹演绎古诗词()

①彰显了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②能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感

③实现了传统文化内容的创新

④是维护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不选,材料未体现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创新。④夸大了用评弹演绎古诗词的作用。

5“有一种孝顺,是带老人跟上这个信息时代。”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社会,子女孝顺不仅仅是物质赡养,更要注重情感赡养和知识赡养。事实证明,从绘制图文并茂的“微信操作说明书”,到教父母熟练使用各种出行软件,来自后辈的“文化反哺”,既能避免老人因知识脱节而被边缘化,也能大大减缓其身处数字时代的寂寞空虚。这表明()

①“孝”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②“孝顺”的具体内涵应该因时而变

③对“孝顺”的判断和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情感、知识赡养比物质赡养更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题干未涉及对“孝顺”的判断和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③不符合题意;情感、知识赡养和物质赡养都重要,都是孝的表现形式,不能比较谁更重要,④错误。

6.截至20196月,国务院公布了13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定历史建筑247万处。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来说,守护不仅意味着原汁原味保护,更要融入现代生活,继续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发挥作用。这是因为()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基本内涵能因时而变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传统建筑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深刻影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7.中国的木雕技艺有着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影片《匠心》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木雕为题材,除表达匠心精神之外,还致力于展现我国经由千年历史保留下来的作品历久弥新、亘古不衰,在如今商业片充斥的电影市场中,《匠心》给人们更多的期待。材料告诉我们()

①工匠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要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④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及文化创新。对于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技艺的木雕技术,我们不仅要保留,而且要创新发展,处理好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满足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②③入选;①观点不科学且与题意无直接关系,故排除;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说法错误。

8.近年来,各类翻拍剧层出不穷。有统计显示,《神雕侠侣》已被翻拍了11次,《倚天屠龙记》被翻拍了9次,而一些爱情、都市、励志类的当代剧,“不是已经被翻拍,就是在被翻拍的路上”,这引来不少争议。这启示创作者()

①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创新

②坚持文化创新,杜绝翻拍经典作品

③顺应生活变迁,赋予作品新的时代内涵

④挖掘优秀作品的丰富资源,推动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