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昭馀游子】重回旧祁中

 淡泊宁静致远斋 2017-06-03



重回旧祁中,尽寒烟,衰草凝绿


已经很久很久不回母校了。听说旧址已经拆掉,要做新的开发,于是翻出我在2013年夏天拍的一组旧照片,权作怀念。那时祁中刚刚搬离旧址,在这个被祁中拥抱了一百多年的旧土地上,仿佛还散发着余温。


【一门洞开,一眼难忘】

我常常在想,1905年,那是个什么年代?

光绪三十一年,詹天佑刚刚动手修建京张铁路。而正太铁路还没有动工,山西大地上没有一寸铁轨。从娘子关、井陉出山西,到京师,要走一月有余。

而五年前的庚子拳乱,八国联军随着慈禧的脚步一路跟来,扰乱山西。山西巡抚毓贤又是主战派,颇遭兵火。五年过去了,也未恢复元气。

大清国摇摇欲坠,晋商的辉煌顶峰又渐渐过去,一切都是每况愈下的境地,谁能想到要办教育呢?

当然,还是有人的!

那就是渠本翘先生。


【不知道文津门的牌子在哪挂着的不算合格的祁中生】

渠本翘先生的父亲是渠源帧,性格古怪,是一个认为做商人就一定要做纯粹的人。但渠本翘自幼特别喜欢读书,所以渠源帧和自己的儿子就很不对付。于是渠本翘就在乔家堡村的外祖父家长大。跟着外祖父乔朗山先生,与舅舅乔尚谦、乔佑谦共同读书。

渠本翘先生于光绪十一年(1885)中秀才,十四年(1888)中解元,十八年(1892)中进士,为三甲第四名,任内阁中书。琼林赐宴,春风得意。后来又任驻日本横滨领事。

正是这等斯文之士,才能在一群商贾之间首倡教育,在1905年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份,敢为天下先,创办了祁县中学堂。

这在全山西省是第一份的。

祁县中学堂的办学经费,主要是商会捐赠的,形成了一笔基金,存入票号,用利息钱供日常开支。校址就选在了县城的庠宫。依着大成殿,一百多年来,校址未变。直到2013年迁入新校址。


【中庭生野草,稗莠瑟秋风】

渠本翘先生是个教育家,但实际上不仅仅是教育家。在创办祁县中学的次年,他就发起了保矿运动。成立了“保晋矿务公司”,任总经理。又和乔殿森共同出资,接管了山西官办火柴厂,成立了双福火柴公司。推动了晋商经营模式由农耕——游牧的贸易模式向近代工业模式转变。

渠公本翘是一位风云人物。然而,百年过去,当年功业大多随风云而逝,但是文化遗泽却顽强地绵延下来。

渠公逝世后,林琴南赋文《祁县渠公墓表》,感叹道:少有检格,于文史多有所涉。既遭国变,无聊不平,一寓之于酒,想其酒酣耳热,西望崇陵,血泪填满胸臆矣。


【庙堂之松柏,多有感应。人盛则荣,人去则枯。当年这株树还有森森绿意,可现在完全枯了。期待它下一次的荣发】

徘徊中庭,逡巡忍泪。祁中搬走了,却把灵魂忘在了柏树院。

当年清末民初,祁县的教育,真是走在前列。既有渠本翘先生创办的祁县中学堂,又有渠仁甫先生创办的竞新学校。更令人惊奇的是,1907年,清王朝刚刚颁布了《学部奏定女子小学章程》和《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祁县举人孟庆云,踩着点儿就在城内文昌庙中,创办了祁县第一所女子学堂。


【但寒烟,衰草凝绿】


我姓乔,也是乔家堡人。但是真的不希望一说起祁县来,就单知道一个乔家大院。

大家应该回忆渠本翘先生创办的祁县中学堂、竞新学校、女子学堂。

甚至,大家还应该回忆一下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王维、温庭筠、罗贯中。

唉。



【这个匾额的寓意很深。当年怎么也参不透,猛人解释说,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懂了吗】


【状元桥上少年郎】


记得有一年,我忘了是高二还是高三,总之天很冷,但是月亮很圆。同桌一次考试没考好,实际上我也没考好。于是两个人就从杏坛书院溜到这状元桥上赏月。一边哈气一边跺脚,那时候是真惆怅。

当时是晚自习,怕被老师抓到,大老远来个人,就赶紧蹲下躲在栏杆的阴影里。

十年过去了,聊的话题都忘了,连和谁一起都忘了,但是永远记得那个感觉。


【我不知道这个图书馆是否被拆掉了,胡富国题的字】


【杏坛书院,高三在这里受了一年罪】


【大成殿的一角】


【鼎中生乱草,其寓意为何?】


这个柏树院和大成殿,就是我们日常走动的地方。重大活动的典礼在这里举办,平常打水、踢毽子,也都在这里。日日浸染,好像每个祁中生都成了老夫子。说话胸腔共鸣,举手投足儒气十足。那天晚上,说起来竟然是入学十几年后的一个晚上了,我和小鱼同志在北京一家酒吧喝酒,聊到这个事情。都笑得打跌。

小鱼同志似乎在回去之后,立刻就在朋友圈中发了一通感慨。并且敬仰地提到了史先生德仁。

我回忆起那个晚上,作别的时候,小鱼同志钻入出租车,我抬头看了看风。正是春和景明,月静风清。蓦然就想到了高中时代。


【大成殿的转角铺作】


【窥探斯文】


【偶遇一个迟到的学生,哈哈,当年咱大概也是这幅样子】

我大概就是一个走不出回忆的人。总喜欢回头看,没办法。说起来也好笑,本来毕业了,应该马上走向工作岗位,但是忽然间又跑回去看中学。不过现在想起来,感谢那个夏天,我还回去了一下。


【车牌似乎还没变】



十载梦祁,昭馀千秋。

祁中现在虽然称不上什么名校,但一直也是昭馀大地上的“最高学府”。

中考前夕,我们这些学渣们,哪个不是被老师耳提面命:

你们要是能考上祁中就好了!

                                                        






还记得校歌吗?

古昭馀,教育兴。

依圣宇,傍学宫。

彬彬士子真堪羡,郁郁嘉气秀钟灵。

辛勤负笈非所易,勤苦研求期至精。

试看那,神州茫茫,全赖吾辈澄清。



【这是全县形制最高的牌楼,南面书写着凭麓永泰。文后会附一篇《东曰瞻凤记》,以飨读者】


【奔跑的童年】


【下面这张照片很有故事。应该是一对母子,和擦肩而过时,正好听见男孩对他母亲说,如果这次考试···我忽然就想起,就在这道街,父母也在深夜,开车从村里来看我。上百年来,不知道走过多少每日沉浸在学业中的学子。

现在来看,这明显就是少年的背影。个头拔节,但是肌肉还没有跟上来,所以整体呈现一种树苗般的柔弱和挺拔。当年咱们也是这样,拍照的时候也完全没有体会。时隔三年之后,忽然感觉到了。

【下面把镜头转向古城】


【文革遗迹尤未消除。果然常温下碳单质是很稳定的】


【乔家旗下大名鼎鼎的大德恒票号。现在应该是个杂货铺,还有打着中医幌子的药铺】


【长裕川茶庄】


【转角遇到爱】

其实,在这儿碰上了一个当年好友的房东,八十四岁高龄的老人。老人记性很好,见了我和我握手,拉住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可惜忘了合影······遗憾。

【再看一看这栋西侧楼。现在已经消失了】


这应该是当年祁中生搞对象最小资的地方了。。。逃课或者不逃课,从东南马道、西仓道、小东街一路杀过来,哄完女朋友就杀回去,多浪漫。。。


如山似峦,重岩叠嶂(西街的街景是最好看的,渠半城占东街,西街大多都是乔家的产业,乔家的财力还是更雄厚一些啊)可惜是逆光拍的。本来等到夕阳的时候更美,但是我下午就要赶回北京去,唉,如今是一个下午都挤不出来了。


【最后,我将一篇旧文章呈上来】


【东曰瞻凤记】

      古之昭馀有四门。

      东曰瞻凤,西曰挹汾。南曰凭麓,北曰拱宸。寰而矩其地,故成城也。

      所名恃者何?盖取乎境域之形势也。凤山悠然见于东,汾水淙然流于西。麓台巍然而峙城南,斗宸遥然而极郊北。

      夫声威之壮,实难尽叙。檐飞霄角,翼然如禽之振翅。门峙平野,岿然如山之拢形。列炮于其上,以慑未犯之敌。龙姿虎势而踞,虽乡陌之远而见其轮廓焉。

      怅立故址,吾难知古人何。提携扶荷,徙于此所。细考山势,详阅水文。察晨昏而辩南北,据寒暑以定正朔。营城于原,方长五里,高筑一丈。立郭于西,势以犄之,周围其半。辟经纬于其中,设诸部于通衢。为衙署,城隍,庠宫,百户。诸工已毕,视其形也,城如纱帽。兹为乐土,遂繁衍于斯。

      然如此威壮之势,竟劫于半世之前。梁檩灰飞,螭吻顿碎。五里之城,毁之纾路。明砖清瓦,尽为长街。故址城碟遂湮灭于长河也!然古之遗风亦湮灭乎?

      其人传乎?其迹录乎?其史存乎?人乎?城乎?万世不竭乎?其器安在乎?先贤之不见,吾惟怆然而归乎?

      其必曰:殊为不可。

      斯之城,气得汾岳之灵,星分昴毕之野。兹土所孕尽豪杰也。晋之祁奚恩封昭馀,汉之王允计诛董卓。唐之摩诘融画于诗,继之飞卿开派花间。前有温氏之三贤,后有罗氏之三国。此方文脉也。明清以降,晋商大盛。乡野有乔氏,半城皆渠何。利商贾而推九州,敛金银而聚潭府。行遍江南,名动世上。迹曾漠北,汇通天下。此方商脉也。明末戴公,交志士于天下,聚名流于丹枫。身虽满清,不渝朱明。此方志脉也。近有楚南,克鲁。前振文风,争矿于列强爪牙。后举武德,殒身于日寇刀戈。此方德脉也。

       如此渊远之四脉,安能而灭哉!

       其外星河之若者,安得胜数哉!

       然而邑威之壅蔽,安可袖手哉!

       心若不亡,动即天下。吾遂奔走欤乎?岁在辛卯,季在仲夏。古城之内有竖子二人,意欲录往复大观。其一曰浪迹江南,虚掷两岁光阴于大学。其一曰苦读寒窗,仰望象牙之塔于高三。砺志酷暑,尘埃既定。遂奔走呼号,以旗帜救复。上表章与官署,访耄耋于隐处。察故纸于尘封,创杂志于草庐。

       吾为种种,断胫不返。意欲以之存人言,录旧貌。记近史,明钩沉。传先德,正视听。如能辑录,影响一二。希冀成焉,则幸也哉!至于投稿进言,劳动如椽,则赖渊博诸公,及青年才俊。然而传承文脉,发掘文童,递千世之傲而及垂髫,以光昭馀,此志则愧然于心,犹不敢忘,非百年后而知其能否也。

       此吾志也乎?此先生之志也乎?此渊博诸公之志也乎?

      论及流深,莫如文也。载文之器,莫杂志也。论道之物,能不重乎?思虑问计,访贤若渴。鄙得方家之鼎力,幸然诸事而欲成。唯名一事,今乃定焉,即名之以城门也。

       夫道,蕴乎器也。非重无以传世。吾县之门,轮焉奂焉。城碟之所矩,汉唐遗风也。阡陌之所居,风雅贤士也。取乎《东曰瞻凤》 足当其名。既云辑录,故名亦足以追古也。

       忝定此名,亦欲以斯为祷焉。冀之乎,耄老之长寿,吾县之涅槃,后生之雏凤也。

       吾立东门,有凤来仪。古之道欣然而存乎?


       记之者,昭馀乔植也。

       同道者,烟花待雨之君也。

       时年公元贰零壹壹年七月四日凌晨也。




作者

乔植   人民日报社人民网编辑、记者。90后。山西祁县人。建筑历史爱好者。



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硕士研究生 杜文静题“最美祁县”



本期责编:郭瑞刚

校对:冯鑫磊


  


最美  祁县   

随稿件请附作者简介及近照一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