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的秘诀

 胜武工作室 2017-06-03

找准定位:“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的秘诀

腾讯儒学弓难张2017-06-03 07:25


文/弓难张

人和物是这个社会的两极,如何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避免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始终是个大命题。

定位准确:“物尽其材,人尽其用”的秘诀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资料图 图源网络)

物尽其用:木屑竹头均有大用处

《世说新语》记载:“东晋陶公性俭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木屑和竹头,看起来没用的废料,却在陶侃那里发挥了极大作用。木屑可以在雪后湿滑的土地上防人滑倒、摔伤,现在更可以做家具用,用途甚广;竹头可以在造船时作钉子用,这些看似没用的物料之所以有了很好的用途,在于陶侃事先为它作好了定位,在这些“废料”产生时就有意识的收集以备他日不时之需。如果当时随意丢弃一边,则风起时那木屑乱飞就会迷人眼,不仅阻挡人视线,又害人健康。

物尽其用固然可喜,但人尽其才更为重要,因为人始终是这个社会的主导。

定位准确:“物尽其材,人尽其用”的秘诀

物尽其用(资料图 图源网络)

祁奚荐子为将

《通鉴外纪》载:周灵王元年,晋祁奚辞军尉。悼公问孰可,对曰:“臣之子午,有直质而无流心,非以不变,非上不举。若临大事,可贤于臣。”公使午为军尉,军无秕政。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当晋悼公让晋国老臣祁奚推荐他的接班人时,祁奚毫不迟疑的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性格朴实耿直,不放纵自己,不合乎正义的事不做,没有上级的命令不随便行动。实践证明,祁午在军尉位置上干的很好,超过了父亲祁奚的政绩。老祁奚并没有因为祁午是自己的儿子而回避,“内举不避亲”,定位准确,荐人得当,悼公做到了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定位准确:“物尽其材,人尽其用”的秘诀

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资料图 图源网络)

括母谏阻赵括为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括父为赵奢,号马服君,善打仗,与廉颇、蔺相如齐名。其子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为莫能当。

赵括曾经和父亲谈论排兵布阵之事,赵奢辩不过自己的儿子。然而,赵奢始终不看好自己的这个儿子,认为他只会纸上谈兵,不堪大用。他对赵括母亲说:一旦将来赵国用赵括为将领兵打仗那就完了。秦赵长平之战时,赵王中了秦军的反间计,欲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括母上书赵孝成王,明确提出赵括不能为将的三条意见:1、括父赵奢生前不看好他,2、领兵打仗关乎国家生死存亡,不是儿戏,赵括从思想上、心理上就不知轻重;3、赵括私心太重,不知体恤将士,有了钱财只想着为自己修建私宅。赵孝成王没有听从括母的谏阻,一意孤行任用赵括代替廉颇为赵将,结果上了前线的赵括轻敌冒进,酿成了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万大军覆灭的惨痛教训,赵括自己也身死战场。

括母和括父对赵括定位准确而清晰,认为他的军事能力就是仅限于纸上谈谈,搞搞军事理论研究或许可以,但不可大用,尤其像长平之战这样倾国家之力的大战,任用赵括为主将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但赵孝成王不听括母谏阻,而是一意孤行、盲目用人,从而酿成了败亡的悲剧。

定位准确:“物尽其材,人尽其用”的秘诀

人才定位准确,方能人尽其才(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孔子说:以孟公绰的德高望重,做晋国赵魏家族的家臣很优秀,但他的才干却不可以做滕薛两地的大夫去处理政务。

孔子这里强调的也是一个人才的定位问题,把一个人放在最适合他发挥的场合才可以人尽其才。

以上几个例子,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付出的惨痛教训,可供我们今人借鉴参考。当今社会,无论是在家庭里还是在工作单位,要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其实并不太难,只要每一位参与者对“自我”有清醒认识,定位准确不好高骛远;每一位团队领导对自己的成员做到知人善任,合适的岗位配备适合它的人员,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则家庭和睦、团队和谐可期;否则的话,如果定位不当,则可能害人害己,给单位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