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祁奚举贤:“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史家之韵 2022-03-06

我国古代选拔官员有一种制度叫做“察举制”,也就是推荐制度,官员可以推举小官吏,甚至是平民百姓直接做官,这种制度从春秋战国时已经诞生,到汉代更为流行,直到隋唐时期用人采取了科举制度,察举制才宣告终结。

既然是推荐他人做官,那么,如何真正能做到公正用人,是一个直接影响王朝政权能否长治久安的大问题,在这方面,有一个2500年前的古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就是春秋时期晋国掌管军政大权的——祁奚。

祁奚(前620——前545),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春秋时期晋国人,因食邑于祁(今山西祁县),遂为祁氏。

据《左传·祁奚举贤》记载,公元前570年,晋国中军尉祁奚请求告老还乡,晋悼公批准,并询问祁奚谁可接替他担任中军尉一职,祁奚向晋悼公举荐了解狐。

晋悼公奇怪地问道:“解狐可是你的杀父仇人啊!”

祁奚回答:“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可惜的是,解狐还没等到正式上任就病死了。

于是,晋悼公又问祁奚还有谁可接替他的职位。祁奚又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

晋悼公又奇怪地问道:“祁午可是你的儿子啊!”

祁奚又回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这就是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

恰巧不久中军尉副职羊舌职也死了,晋悼公再次征求祁奚的意见时,祁奚又向晋悼公推荐了羊舌职的儿子羊舌赤接任。

晋悼公难解地问:“你为何既举荐你的仇人,又推荐与你关系密切的人呢?”

祁奚答道:“主公问的是何人能胜任,并非问及与我的关系呀!”

晋悼公认为有理,便任命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职的儿子羊舌赤为中军尉副职。

为国家举荐贤能,必须出于公心,祁奚根据当时实际情况,以能否胜任中军尉这一要职位标准来举荐人才,而没有考虑过和自己是亲还是仇,这种毫无偏忌之心,又不怕国君朝臣议论的做法,表现出他是认真求实地位国家举荐人才的精神。

相传解狐为祁县东冀里人,为人正直廉洁,做官时也曾举荐和自己有夺妻之恨的家臣刑伯柳为上党守。后来,刑伯柳得知是原先的家主解狐推荐的自己,他向解狐表示感谢,解狐却说:“举子,公也;怨子,私也,子往矣怨子如初也。”

祁奚的儿子祁午也是晋国当时著名的贤才,他“好学而不戏,守业而不淫,柔惠小物而镇定大事,有质直而无流心”,任中军尉后,“军无秕政”。

祁奚这种举贤不避亲仇的做法,受到世人的称赞,当时被誉为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

孔子听闻此事后,也是大加称赞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称赞道:“祁奚可谓不党矣!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后世认为《尚书·洪范》中所说的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指的就是祁奚这样的人。

历史上,“外举不避仇”的人大有人在,“内举不避亲”的人也不少,但是,能同时集“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于一身的人,大概只有祁奚这一人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