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头条

 昵称32901809 2020-09-15
老罗评读《左传》:祁黄羊举才
祁黄羊,祁奚,晋国大夫,后升任中军尉。《左传》记载,鲁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
这里说的是,祁黄羊要告老还乡,晋悼公问他,何人可以接替他的职务。祁黄羊推荐了解狐,解狐和他有私仇。等任命下来时,解狐死了。晋悼公又问他,谁可胜任。他回答,祁午可以。祁午是他儿子。羊舌职死了,晋悼公问他,谁可以代替。他说,羊舌赤可以。羊舌赤是羊舌职的儿子。于是晋悼公安排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为副职。
《吕氏春秋》也有记录了祁黄羊举才的故事。晋平公问於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雠chou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雠也。”平公曰: “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这两个史书讲述的内容意思基本相同,但细心的读者还是可以发现有几个细微区别:一是国君不同,《左传》说的是晋悼公,《吕氏春秋》言晋平公,是晋悼公之子;二是举荐解狐职务不同,《左传》说中军尉,《吕氏春秋》言南阳令;三是《左传》还提及了羊舌赤的举荐。
两部史书对祁黄羊聚贤的行为,不吝赞美之词。《左传》: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不谄媚)。立其子,不为比(不偏私)。举其偏,不为党(不结党)。《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吕氏春秋》更引用孔子的话,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雠,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外举不避雠,内举不避子。”就这么流传下来。
祁黄羊举贤的故事,的确值得后人学习。特别是推荐仇人解狐,难能可贵,非常人可为。但客观上讲,从祁黄羊选人的范围看,还是不能跳出权贵阶层这个圈子,都是卿大夫之子嗣后代。这不仅仅在晋国,还有楚国,有学者做过统计,出任楚国令尹(相国)一职,绝大多数都是国君兄弟或者宗室权贵。显然无法同秦穆公三张羊皮换的百里奚、秦孝公任卫鞅、燕文公用苏秦相比。老罗认为,秦不拘一格用人才,是秦国得以迅速发展强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天看记录片《中国通史》,有位学者在评价春秋战国变法时说,什么叫变法,就是改变过去传统的做法。这必然受到守旧实力的反击反抗阻扰。老罗想补充的是,变法需要人来变,何人来变法呢?既得利益集团的人物肯定不会出来,那就需要寒门或外来者,打破原有利益格局。如李悝、吴起、卫鞅等局外人。凭个人好恶选拔人才显然不如制度选人,因为这对个人品性和能力水平要求太高;即便有制度,但没有品性端正的人来执行也是不行。如汉代察举制,三国魏九品中正制,都是制度选人,但最后选出来的还是贵族子弟。《科举制度史》介绍,公元605年,隋炀帝下诏振兴学校和选举,没有门第要求,不分士庶。公元606年秋七月,隋炀帝下令建立进士科以取士。这标志着我们古代科举制度的开始。后经唐到北宋,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这使得这套选人用人制度较为科学公平合理,让真正寒门子弟得以出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