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谭(三十四)

 山佳国学谭 2017-06-03

331、孔子认为礼是仁的外在表现——《论语》谭  颜渊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此处孔子认为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针对当时的礼崩乐坏,是要通过克己实现复礼达到为仁的目的。

332、通过修身实现复礼达到为仁——《论语》谭  颜渊篇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既然礼是仁的外在表现,那么,克己就是要人们通过自觉地修身,自觉地实现复礼,已达到为仁的目的。说明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的又一大特点。中华传统文化做人,靠的是自觉的修身:而西方文化做人,靠的是向神赎罪。

333、外在强制克己就是修身的要求——《论语》谭  颜渊篇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一个“勿”字,说明了这是孔子要求“强制”克己的“克”字的意义。外在的强制克己就是修身的要求。

334、可谓古今中外仁政之典范——《论语》谭  颜渊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仲弓问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意思是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在此关键是“使民如承大祭”,如此不可随意而是严肃认真的对待使用百姓,可谓古今中外仁政之典范。

335、当今地球村和谐的基本理念——《论语》谭  颜渊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只有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才能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此处的“无怨”,就是没有人怨恨你,如此,就会没有敌对,就会没有争斗,就会实现和谐。要做到如此,只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当今地球村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

336、因“非礼勿言”能不谨慎么?——《论语》谭  颜渊篇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司马牛问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是谨慎的。司马牛说:说话谨慎,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谨慎吗?皆因“非礼勿言”能不谨慎么?!  

337、君子无愧何来忧惧?!——《论语》谭  颜渊篇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司马牛问如何做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讲得很有道理,君子无愧何来忧惧?!

338、任何人生都是一个努力的过程——《论语》谭  颜渊篇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在下体会: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还是一个人经过努力后的感悟。任何人生都是一个努力的过程。

339、君子处事认真待人恭敬——《论语》谭  颜渊篇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君子处事是严肃认真而无差错,待人是恭敬谦让而合乎礼,那么,“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只要处事认真待人恭敬皆兄弟。

340、挑拨和诽谤都是投其所好——《论语》谭  颜渊篇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张问怎样做才算是明智。孔子说:像水润物那样暗中的挑拨,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明智的了。暗中的挑拨和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有远见的了。很难做到,尤其是当权者,因为,暗中的挑拨和直接的诽谤,都是投其所好,防不胜防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