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梯关

 与狐独做伴 2017-06-03

响水县黄圩镇云梯关村境内,有一块巨碑,上刻四个 隶书大字:“古云梯关”。这就是 史志上所载的“云梯关”遗址。

云梯关原是古淮河的入海口,在明代它曾是苏北海防重地,筑土城五座,设置大河卫,驻兵防守。明初,洪武帝在京师和全国各地设置卫所,卫以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一个卫的总兵力为五千六百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设置内外卫三百二十九个,其中就有一个大河卫。明成祖时,内外卫增设到四百九十三,其中仍有大河卫,卫所就设在云梯关。

 康熙三十五年(1696)当时的总理河道大臣董安国说过:“云梯关以下为昔年海口,今则日淤日垫距海二百余里。”

由于黄河所挟带泥沙全部由云梯关出海,海岸迅速扩展,至清康熙年间海口已下移五十余华里,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由山东入海时,云梯关已距海一百四五十华里了。故至清中叶以后,这里已不再置军戍守,仅存'云梯关'之名了。为了存其遗迹,清 嘉庆十五年(1801年)在这里立一块 石碑,高245厘米,宽11O厘米,碑心阴刻隶书'古云梯关'四字,字长47厘米,宽45厘米。上款正楷阴刻'嘉庆十五年十月谷旦',落款亦楷书阴刻'三韩马慧裕书',另一行阴刻小楷'江苏淮安府山安河务周知师兆龙勒石'。

因云梯关是河防重地,自黄河夺淮后,黄淮合流,屡有决堤泛滥之灾,朝廷的河防官吏,如河道总督等,常来云梯关勘察,或驻此督导河防工程,这里也就逐步增建许多可观的官衙殿阁。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河督张鹏翮为镇水患,奏请在云梯关敕建禹王庙。殿宇为五进、两厢,各数十间,外围花墙。据禹王庙碑记,二套有明代古寺崇福寺,因年久庙圮,神像露野,张河督嘱移供于禹王庙中,使禹王庙成为多神庙。

与水不争能,力尽八年惟注海;升堂思肯构,目穷千里更登台。

云梯关20世纪40年代毁于战火。1943年日寇侵华,把云梯关的建筑和周围树木全部平毁,现仅存一块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竖立的“ 古云梯关”四字石碑一块。

1987年,当地政府修建了护碑亭,将这块“古云梯关”石碑重新树立了起来。

1990年“古云梯关”遗址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云梯关虽因黄河复归故道而逐渐名匿声销,但它在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却不可磨灭。作为交通要冲,它为推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海防关隘,它为抗御倭寇作出重大的贡献;作为险要河防,它为防治水患提供过有益的借鉴,作为古隘胜地,它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曾谱过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