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伤寒论》第三百三十四条解密

 johnney908 2017-06-03

            关键词:厥阴阳虚外感寒邪,误用黄芩汤则命顷危。

        《伤寒论》第三百三十四条原文: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撤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文意:伤寒脉迟:因厥阴阳虚引起的太阳经外感寒邪的厥阴病。其脉为迟。

                     六七日:(厥阴阳虚外感寒邪)已经六七天了。

                     而反与黄芩汤撤其热:(其一,厥阴主阴,有两面性,阴气足则生阳也足,阴气不足则生阳也虚,厥阴生阳不足则各脏腑阳气不足;其二,六七天是一个过经时间,在这六七天中,外感寒邪乘虚而入厥阴,途中历经各脏腑经络,消耗各脏腑阳气,因此,各脏腑阳气已经非常虚弱;此时应益阴助养,以挽生命顷刻之间。)却反而用黄芩汤清除厥阴之中仅剩有的阳热。这是极其错误的治疗。

                      脉迟为寒:肝脉为迟,明确的表明是寒证。

                      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现在却与黄芩汤再除去厥阴之中仅有的阳热。

                      腹中应冷:(肝阳被除,相火消失),腹中应感到十分冰冷。

                      当不能食:(胃阳损没),理当不能吃东西。

                     今反能食:现在却反而能吃东西。

                      此名“除中”:这就叫“除中”。“除中”就是胃气殆尽,回光返照之象。

                      必死:(肝阳除尽,相火消失,胃气殆尽,无一线生机。因此),必死无疑。

            诊断意:本案为仲景案例说教条。其意义有二。其一,记述了一个厥阴阳气不足外感寒邪的厥阴病,阳气本已虚弱至极,却用黄芩汤清除肝阳,导致“除中”的案例。其二,厥阴肝脏为至阴之脏,一面为阴,一面为阳,阴足则生阳足,阴虚则生阳不足,所生之阳实为少阳之气,具生长生发作用;当厥阴阴虚时,则生阳不足,即少阳之气微弱,若保养不慎,外感寒邪,即为厥阴寒病,及极危险,当养阴助阳,绝不可使用黄芩汤。

                                                                                                                                           元阳道人张敏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