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经典做临床:扶阳抗瘤之两寒相抟致积论

 昵称65820384 2023-01-05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扶阳抗瘤之

两寒相抟致积论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形寒饮冷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

平素体质虚寒(形寒)又进寒食冷饮则会伤肺发病,两寒相感,内外皆伤,所以出现肺气上逆的病变。

《灵枢·百病始生》:“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虚邪之风侵入正气虚弱之人,虚邪遇上虚人,两虚相得,发而为病。

“两寒相感”、“两虚相得”的发病观,既突出了虚邪贼风、寒食冷饮的致病作用,又强调了正气亏虚的主导作用,对防治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片

《伤寒论》:“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苓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伤寒论注释》:“伤寒脉迟六七日为寒气已深,反与黄芩汤寒药,两寒相抟,腹中当冷,冷不消谷则不能食,反能食者除中也。四时皆以胃气为本,胃气已绝故云必死。”

《伤寒论注释》中提出本为脉迟体寒之人,再与黄芩汤之类的寒药,两寒相抟,导致腹中冷、不能食而反能食的除中死症。

中医扶阳学术流派的开山祖师郑钦安在其著作《伤寒恒论》中,对“除中”作了精妙的解释。“除中者,胃阳暴露,如灯光之火,欲灭而骤明,转瞬即灭也。”可知除中是一种回光反照的表现,所以必死无疑。两寒相抟可致回光返照,危害不可谓不烈。

《伤寒论注释》中“两寒相抟”的发病观颇足可取,可以借鉴用以阐述癥积肿瘤的致病观。素本阳虚体寒的人,再受外寒(风寒、寒食冷饮)侵袭。两寒相抟,和而为病,则易生癥积肿块。有据于此,提出“两寒相抟致积论”作为笔者扶阳抗瘤的一个学术观点。

再举一古代名医之论述,以加深对“两寒相抟致积论”的理解。

图片

清代初期著名医家陈士铎在其著作《辨证录》中关于癥瘕的一段论述,对深入理解“两寒相抟致积论”颇有助益。

《辨证录·卷之七·癥瘕门》:

“人有脾气虚寒,又食寒物,结于小腹之间,久不能消,遂成硬块,已而能动,人以为癥结而生瘕也,谁知是命门火衰不能化物乎。”

陈士铎提出的“脾气虚寒,又食寒物”以致生成癥积的观点,在今天仍然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平常体质虚寒,又偏嗜生冷水果等寒凉食物,两寒相抟,久久成积。“饮食者,人之命脉。”偏嗜寒凉的饮食习惯,其危害不浅,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图片

“两寒相抟致积论”经典源流梳理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形寒饮冷,两寒相感。

《灵枢·百病始生》: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辨证录》:脾气虚寒,又食寒物,火化不足而成积。

《伤寒论注释》:寒气已深,反与寒药,两寒相抟。

两寒相抟致积论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