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转载]学伤寒笔记-3

 johnney908 2017-06-03


——————————————阳明病篇————————————————————

 

一、阳明病成因:

1、 正阳阳明  阳明经脉直接感受外邪

2、 邪由他经传来。 (太阳传来,或太阳误治。这个叫太阳阳明。)

(少阳传来、误治。这个叫少阳阳明。)

(太阴传来,阴病出阳,臓邪还腑。)

二、病位:

1、 经表  足阳明胃经。 (手阳明大肠。手太阳小肠?)

2、 腑:  大肠  (小肠)。    (胃家,大肠小肠皆属于胃。)

 

三、生理:

经脉:行于头面胸腹,从头至足。  (六经辩证,主要见足经,因循行长,影响范围广。)

      络脾属胃,沟通表里。

      经别上通于心。(神昏、谵语、烦燥、心中懊恼。)

腑: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肠主转输排泄糟粕。它的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功能上,纳化相依,升降相因,燥湿相济。 是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后天之本。

阳气:阳明的阳气,从量上来说,是二阳。作用部位,主要在胃肠道,腐熟水谷,转输排泄都是需要靠阳气才能完成的。不像太阳作用体表。

 

四、阳明病的证候分类和治法:本证、变证 

A本证:、123 

1、邪在阳明经脉(持继短,临床少见,易循经入里化热。)

   证见: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麻黄汤主之。

         太阳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太阳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这里的阳明合病,都是指的阳明经证。  

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目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阳明经表受邪证见歌决。 

治用 葛根汤、桂枝汤(无汗)、麻黄汤(有汗)。

 

2、阳明热证: (分上中下三焦,是因为经脉行于头面胸腹。)

上焦   热郁胸膈  (栀子豉汤) 清宣郁热。(221228

中焦   胃热弥漫/伤津  (白虎汤/白虎人参汤) 辛寒折热(中和)

(白虎汤适应证176350219注意:未成实,不可下。

(白虎人参汤证 26168169170220

下焦   水热互结,又兼阴伤。  猪苓汤(223  清热利尿育阴。(阿胶 育阴)

(猪苓汤使用禁忌,224。它是白虎汤或白虎人参汤证,热在中焦。)

   

3、 阳明实证:

气份证:  阳明腑实证  邪热伤津 津伤燥化 因燥成实   三承气汤证

#调胃承气汤适应证#248249207

#小承气汤适应证#213214250

#大承气汤适应证#  220212241242239215217238

252253254)、(255256、)

          脾约证  胃阳亢盛,脾阴不足,小便量多,大便干燥。  麻子仁丸(247

          津亏便结证  (密煎方 导便)  (猪胆汁汤 灌肠)233

血份证:阳明蓄血 阳明之热和久有的淤血相结,喜忘、健忘、屎硬便黑、但易下。

        抵当汤。(237

阳明虚寒证  列在阳明实证这里,与之相鉴别。

 

大、小承气的辩证区别: 208)(209

大、小便的关系:(251)(203)小便数多知便硬,无苦数少是津还。

 

阳明病治禁:(204)(205)(206)(189)(194)。

 

 

B变证:湿热身黄证  阳明之热与太阴之湿相合。   茵陈蒿汤(199236260

                    伴中气不足  因为茵陈蒿汤有大黄   栀子柏皮汤  261

                    若兼了外感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262

 

与湿热发黄证的鉴别证。

1、(津伤发黄,200

2、(寒湿发黄,寒湿中求之259

3、(谷瘅发黄,阴黄。中阳不足,食郁食滞195

 

              血份有热:(202)(227

                        257)(258

阳明病的辩证:(190191197226243210211201245246

 

阳明病,法当多汗。

 

阳明无汗,见于:

1、 寒邪闭郁阳明经表,葛根汤症。

2、 湿热身黄证。

3、 热盛津伤,汗出无源。196

 

传而已尽曰转属。传而未尽曰转系。

 

180)胃家实,实 按《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释,但伤寒论中白虎汤、或白虎人参汤证从没出来过实字。以仲景言释仲景意。故知非也。

 

白虎汤    热型  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调胃承气  热型  蒸蒸发热/大承气汤  热型  日晡所以潮热。


 蒸蒸,里热炽盛的样子。

 

219)汗出如油,凝而不流,汗似有根,所以用“额上生汗。”

 

(四大: 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见于白虎人参汤证)脉洪大,是白虎人参汤证 主脉。 不是白虎汤证主脉。 常须知此,勿令误也。

 

白虎人参汤适应证,临床表现特征:

1、热   热结在里,表里俱热。热源在体内,热型弥漫全身。(168

 无大热、心烦。(169)汗出太多,肌肤体表有散热。

2、汗   大汗出(26)热迫津液外越。

3、渴   26大烦渴不解。

168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

169口燥渴。

170渴欲饮水。

220渴欲饮水 口干 舌燥者。

   热盛伤津,欲饮水自救,内有所缺,外有所求。

 不解渴 的原因是  热盛耗气,气不化津。

4 脉洪大 26 来盛去衰, 邪热盛,鼓动气血,来时盛,但不是真的盛。

                       去衰体现了气血虚,津已被伤。

5 时时恶风(168)大汗出,汗孔开,肌腠虚,不胜风袭。

        背微恶风寒(169 先同上, 热盛耗气,气不固表。

 

后背和四肢是反应  人体阳气是不是虚衰  最敏感的两个部位。

 

注意:未成实,不可下。明明是白虎汤适应证,别错选了承气汤。

 

阳明病 无汗不可用白虎  有汗不可用麻黄。

 

白虎加人参汤+生脉饮。

 

白虎加人参汤  病机对  治过糖尿病,改善证状。

 

舌红、口渴、舌上有小红点。胃热盛,白虎人参汤。

 

手脚出热汗,胃家有热。手脚出冷汗,脾阳不足,阳不摄阴。

 

调胃承气汤 以热为主。小承气汤以腑气不畅为主。大承气两者兼而有之。

 

阳明燥热伤津 有三种情况:

1、 热迫津液外越(多汗)

2、 迫津液下泄,下利(下利清水,色纯青。)

3、 迫津液偏渗(尿多)

 

多汗、多尿 两种症状肯定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条文里。

 

阳明腑实证的证候特点:

(两条缺一不可 如果只有2,没有1,只能断为杂病的腹痛,不能断为阳明腑实。)

(如果只有1,没有2。那是白虎汤或白虎人参汤证。)

1、 全身热内盛证候(潮热、谵语、大汗出)

2、 腹部的实证表现(腹胀、腹满、腹痛、绕脐痛、腹大满不通,腹胀满痛拒按。不大便。)


 

————————————————太阴病脉证并治————————————————

 

经脉,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处百病,决死生。

 

一、 病位:脾经、脾臓、四肢

二、 成因:

1、 外寒直中太阴。(外邪不经三阳,直接侵犯三阴之臓,还不是经。叫直中。)

             (跟内臓阳气素虚有关。)

2、 邪由它经传来。

太阳之邪可传太阴(自传或误治)。

少阳之邪可传太阴。(小柴胡汤里有参甘枣这类补气实脾的药。)

阳明泻下过度,导致邪传太阴。(无条文支持,但临床有实例。)

三、 生理:

1、 脾经

·从足走腹。所以有脾主大腹之说。

(腹部的胀满疼痛,如果不属于阳明病,那么都归属于太阴。)

·络胃属脾。臓腑又一膜相连,太阴阳明相表里。

          (阳明主受纳,太阴主运化。纳化相依。)

          (阳明主燥,太阳主湿。燥湿相济。)

          (阳明主降浊,太阴主升清。升降相依。)

2、 脾臓

A主运化  

·运化水谷精微。

·运化水湿。为胃行其津液。

当脾阳虚、脾气虚的时候,运化失司,水湿不运,寒湿内盛。

B主升清 

 出现升清功能的失调。不能升清,于是乎出现脾气下陷寒湿下注,下利的证候。

C主统血。

伤寒论中没有出现与脾不统血功能的关的条文。

所以,这里不复习脾主统血的生理功能。

四、 证候与分类:

1、 太阴臓虚寒证。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素体阳虚,邪从寒化,寒湿下注的证候。 273277

2、 太阴经脉受邪。(经脉,行血气、营阴阳。气不和则满,血不和则痛。)(279280

3、 四肢烦痛证。太阴中风证。(274276

五、 预后:

1、 邪传少阴。(273277 。“自利益甚至”和“理中、四逆辈”,都提示传少阴。)

2、 外迫阳明。太阴湿浊不化,在肠道久郁,会从阳明燥化。)(187

3 自愈证。(四肢烦痛可自愈,经脉受邪可自愈。)(274

(湿浊内盛,脾阳脾气充足后,祛邪外泄,自愈。) 278

(外迫阳明。太阴湿浊不化,在肠道久郁,会从阳明燥化。)(187

 

臓虚寒证,必须积极治疗,不会自愈。

 

下利责之于脾,呕吐责之于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