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藏作品](895)下五洋捉“冰” 启未来能源之门

 我爱创造 2017-06-03

  ——我国可燃冰试采最新进展

作者:本报记者 叶乐峰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冰”。继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成功的消息发布,6月2日,国土资源部通报了可燃冰试采的最新进展和成果,相关专家回答了记者提问。

连续产气超过22天

平均日产8350立方米

  据了解,本次试采作业区位于珠海市东南320公里的神狐海域,3月28日第一口试采井开钻,5月10日14时52分点火成功。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李金发透露,截至目前,已连续产气超过22天,平均日产8350立方米,气压气流稳定,井底状态良好,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

  李金发表示,此次试采实现了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的自主创新。首先是实现了三项重大理论自主创新:初步建立了“两期三型”成矿理论,指导在南海准确圈定了找矿靶区;初步创建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理论,指导试采实施方案的科学制定;初步创立了“三相控制”开采理论,指导精准确定试采降压区间和路径。

  “此外还实现了六大技术体系、二十项关键技术和三项重大工程管理系统的自主创新。”据李金发介绍,围绕可燃冰开采,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上,研制了我国第一台4500米作业级无人遥控探测潜水器“海马”号、研发了天然气水合物保温保压取样器、研发了海底可控源电磁探测系统、研制了适合试采储层特点的防砂筛管等。

我国可燃冰潜力巨大

开采风险可控

  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主要分布在两类地区:一类是在海底沉积物中产出;另一类是陆上冻土区,尤其是南北极冻土区。

  1988年,美国科学家预测,全球可燃冰资源量相当于21万亿吨油当量。“结合我国海域地质条件,预测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相当于800亿吨油当量。这与全国陆海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总和大致相当。通过重点地区普查,圈定11个有利远景区,19个成矿区带。经过钻探验证圈定了两个千亿方级的矿藏。”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副主任邱海峻说。

  可燃冰开采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一直为公众所关注。北京大学教授、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首席科学家卢海龙对此表示,在试采前,开展了10余个航次的环境基线调查,获取了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水化学等本底数据以及海底地层力学参数等。“在试采过程中,我们利用大气、海水、海底和井下四位一体监测体系,对甲烷、二氧化碳等参数及海底沉降进行实时监测,与本底数据对比显示,甲烷等参数无异常变化,海底地形无变化,没有环境污染,未发生地质灾害。”卢海龙说。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将会大大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程度,降低对外依存度,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于海峰说,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低碳清洁能源,甲烷含量高,比常规天然气所含的杂质更少,是未来理想的替代能源。

  根据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推进大洋海底矿产勘探及海洋可燃冰试采工程,力争2020年实现商业化试采。

  “借鉴页岩气开发经验,建议将天然气水合物设立为我国新矿种,并纳入新兴战略产业目录,制定相关产业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勘探开发,推动开发利用。”于海峰表示,此外,还要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划定勘探区块,做好矿权登记。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叶建良表示,美国页岩气革命从成功到商业化开发利用,前后走了20多年时间,“我们还需加大投入,对更多海域进行不同储层的可燃冰试采,为商业化积累更多经验。”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2017年 6 月  3日第6  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