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周血出现一过性原始及幼稚粒细胞1例

 开心100mm05xkw 2017-06-03



一、案例经过


一天下午两点左右,一位血液科医生和两位肿瘤科医生同时来到检验室,要求复核肿瘤科一位乳腺癌患者的血液常规检验报告。血液科医生要亲自用显微镜观看该患者血涂片,是否真的存在原始细胞。


当天的检验报告显示:患者姓名陈XX,女性,57岁。WBC 4.73×109/LRBC 2.45×1012HGB 79g/LPLT 110×109/L;手工分类计数(见图A):原始细胞16.0%,早幼粒细胞7.0%,中性中幼粒细胞19.0%,中性晚幼粒细胞24.0%,中性分叶核粒细胞9.0%,中性杆状核粒细胞4.0%,淋巴细胞18.0%,嗜酸性粒细胞2.0%,嗜碱性粒细胞1.0%。


在血液科医生复片期间,我们查看了该患者病历记录:临床诊断乳腺癌,术后转入肿瘤科。患者化疗后血液WBC计数仅0.52×1012/L,手工分类计数: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10,淋巴细胞8/10,单核细胞1/10RBC 2.42×1012/LHGB 78g/LPLT 96×109/L。使用吉赛欣治疗,用法及用量3.5μg/kg体重/日, 7天为一疗程。……我们第一次收到患者的血液常规标本是使用吉赛欣治疗5天,也就是说,患者的疗程未结束时,其外周血里已经出现了原始细胞。


当血液科医生确认检验结果准确无误后,高度怀疑该患者合并白血病,建议立即为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检查及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等。我们考虑到该患者在使用药物前后检验结果的巨大差异,以及患者使用吉赛欣的剂量较大等情况,可能是药物因素引起外周血出现原始幼稚粒细胞,建议医生当天立即停止使用吉赛欣,以后连续监测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变化情况后,再决定是否进行骨髓穿刺。为了说服临床医生,我们例举了使用吉赛欣做干细胞移植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最后,临床医生同意了我们的方案,停药后连续二天采集该患者的外周血送检,其结果如下表1:


二、形态学检验图谱



图 患者外周血涂片检验图谱(10×100)


A:用药第五天,患者外周血出现原始细胞;

B:停药第一天原始粒细胞明显减少,可见少量早幼粒细胞;

C-D:停药第二天,原始细胞和早幼粒细胞消失,出现大量中性分叶核和杆状核粒细胞。


三、分析与体会


近年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商品名:吉赛欣)常用于肿瘤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1]。追踪该患者血液常规检查时发现,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在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而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变化巨大。患者在停药后的第一天,外周血的白细胞总数虽然明显增加,但原始和早幼粒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这与未治疗的白血病表现恰恰相反,停药后第二天,原始细胞消失,逐渐被中性分叶核和杆状核粒细胞代替。事实证明,该患者是由于药物引起外周血出现一过性原始及幼稚粒细胞。随后,我们还陆续发现过其他乳腺癌、肺癌患者,在使用吉赛欣治疗后,外周血出现一过性原始及幼稚粒细胞的病例。


当发现患者用药前后检验结果差别巨大时,应该主动与临床主管医生联系,首先考虑药物因素。对患者进行追踪,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资料:

[1] 韩慧杰,朱霞,白佩霞.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观察. 医药论坛杂志, 2006,27(17):86-87.



作者:曾素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