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悟《弟子规》之四

 陈识123 2017-06-04

                 


          《弟子规》讲到,“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就是听到别人指出过错如果发怒,听到别人的赞誉就欢喜,那就招来损友,对自己有益的朋友就离开了。《论语》当中有讲到,“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友有三种人,损友也有三种人。“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应该交正直的朋友和宽恕的朋友(谅是宽恕),和博学多闻的朋友,这三种朋友对我们有益处。“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便辟就是不正直的朋友,善柔是喜欢阿谀奉承的朋友,便佞就是讲话不真实,虽然善于言辞,但是虚伪,这三种人都是损友,我们应该离开。益友也好,损友也好,最重要是自己不要去感召损友。怎样才不感召损友?你不要“闻过怒,闻誉乐”就可以了,所以什么都是自己感召来的。

     


         《弟子规》说“冬则温,夏则凊”,有孝心的孩子他懂得要去关怀、体恤父母,这个时候他关怀、体恤父母这种心慢慢内化,又能够转移到对其他的长者,甚至于他所有的亲人。

                        

                        

                    谁是老师?一切人可以是老师。所谓“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好人是老师;“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面对恶人,我们要反省自己,进一步又提起这一份宽恕包容去帮助他、引导他。所以善恶是老师,顺境跟逆境也是老师。你面对逆境的时候进步得大还是顺境?一个人进步多的时候是在什么样的境界?逆境。你回过头来要感谢这些磨炼,感谢困难。

                        

                        

                      《弟子规》说“宽为限,紧用功”,读书要有计划,每天应该读哪些东西,立定目标。“工夫到,滞塞通”,不是每天混日子。“明日复明日”,明天再说,明天再说,“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我这一生都等着明天,“万事成蹉跎”,很多事情就都耽误过去了。

                        

                        

                    

             “让食于幼”,为什么让食于幼?可是《弟子规》又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请问大家,有没有矛盾?你看,我们刚刚讲依义不依语,我们碰到了。义在哪?懂这个义理没有?“长者先,幼者后”是让孩子养成一个恭敬长辈的心。可是让食是代表什么?长辈的慈爱。什么时候让食于幼?就是刚好那个年龄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个时候他营养不够,可能他体质一辈子都不好。所以你看我们的记忆当中,父母宁可少吃,甚至于有很多妈妈都装着吃饱了,都给孩子吃。孩子后来知道了,非常非常的感激这些长辈父母的恩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