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后风常见症状及分析

 为什么73 2017-06-04


01.

怕风怕冷

很多妇女生完孩子之后,忽然发现受不了风了,风稍微一吹浑身就不适,一吹就冷,一吹就刺痛,有的还会感觉身体里有风,游来游去的,外边再一来风,整个风就都起来了,非常不舒服,怕风的同时也怕冷,躺在床上,床边的空气产生对流的时候都会受不了,这就是怕风很严重,头怕风、脚怕风、四肢怕风、后背怕风、前胸怕风、肚子怕风,原先不在乎这点风的,现在变得对风极其的敏感。


为什么会怕风或者怕冷呢?


无非是人身体抵抗力下降,对周围的环境的耐受力下降,导致外在的空气的流动干扰到身体的体表,人受不了。产后风患者,大部分都是由于身体素质不强,导致她出现怕风怕冷,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即两到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调养,气血充沛了,能量够了,怕风怕冷的症状就明显减轻了。


有句很著名的话,叫“血行风自灭”,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充沛的血液,充沛的气血,在全身丰沛地运布开来之后,这个风,不管是内风还是外风,一下子就都消失了。


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治疗这个产后病很简单,以虚症为主,不能用猛药攻治,安养血养气为根本大法,后来各代的医家都本着这一条来做,也就是老人说的产后坐月子要进补。


02.

出虚汗

很多病人都会出汗,而且出汗不止,这是由于伤了气血,伤了气血就容易出虚汗,这种虚汗一定要通过补气血的方式来解决。尤其剖腹产之后,产妇伤了气血,狂出汗,这个虚汗一定是气血不足导致的。


在临床当中或者是病人看病的时候,凡是生产之后,狂出汗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喝大米粥加红糖或者是红糖加白醋都可以。


如果稍微一活动就爱出汗,或者心里一紧张汗就出来了,吃饭喝水的时候更多,这是血不养,血不足。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记住,不要去止汗。吃完饭后特别怕风怕冷,出完汗后身体会更虚,汗是血之余,心之液,身体虚的人,千万不要去汗蒸。


所以出虚汗一定不要去见汗止汗,而是要调养气血。


03.

麻木酸沉胀痛

麻木酸沉胀痛,是产后风患者最常见的伴随症状。


是虚损之后产生的麻,气血过不去的麻。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把二郎腿一翘,待一会儿一条腿麻了,为什么会麻呢?因为你把经脉压住了,气血流不过去,时间一长,没有血的地方就麻了。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把二郎腿放下,麻胀更厉害,过了那劲,气血流过去自然就好了。

产后风的麻是暂时的,气血恢复了以后,可能十天半个月就缓解了,也有的几个月缓解,但只要不瞎折腾,及时补充汤药,气血慢慢得到滋养,麻也就解决了。


比麻更严重,都没感觉了,麻还是有知觉,就是气血过去得少。


比如外面天寒地冻的,冻木了,筋脉冻住了,血流不过去了,所以酸沉,这个同样是气血空瘪下来之后产生的酸。

是因为浑身的血由于重力的影响被往下拽,本身的身体无法把血提上来,血沉在下面导致的。

产后风的肿胀大部分都是虚损性导致的,元阳回来了以后,肿胀就好了,尽量不要用消肿的药,消肿的药伤气血。


所谓无非是几种,酸痛、刺痛、胀痛,还有种说法叫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是有道理的。


那痛是怎么回事呢?


一定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内经早就告诉我们了,疼痛是正邪交争的产物,什么叫正邪交争?人有正气和邪气,它们在那儿打架,人才会产生疼痛,所以疼痛不可怕,越疼越不可怕,因为疼痛说明你正气还在。


痛的部位可能有皮痛、肉痛筋痛骨痛头痛肩膀痛手痛手臂痛后背痛腰痛胯痛腿痛脚痛等等。简单来说痛是正邪交争的产物,越痛越不害怕,很多病人卧床痛得死去活来,这种痛都有治。麻木不痛了没有任何感觉,这个就很危险了。很多重病人痛得死去活来,都是正气想做最后努力的表现,这时候如果能够正确施治,病人又有毅力,同时医缘又好,就有起死回生的可能,痛是应激反应,是身体努力抗争的表现。


04.

咳嗽气短

咳嗽气短,是因为受凉,这个咳嗽,有两种可能:第一种伤肾导致的咳嗽,第二个是受寒导致的咳嗽。有的患者剖腹产,夏天吹空调或者冬天冷,都有可能伤气,一虚之后,正气一弱咳嗽就起来了。有的肾伤了以后,肺的应急的反应会导致咳嗽,肾咳是内伤的咳嗽,具体是要辩证的。


气短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气血不足导致气短,气不够用了,我们老百姓讲的气不够用,就是气不足,气不足要补气,要用大量的黄芪党参等。


气虚就要补气,但如果这个气补多了,不补血,这个虚汗是止不住的,而且会加重出虚汗。气产生力,为什么叫气力,气足才有力,气不足人就没有力,所以叫气力,所以补气的同时一定要补血。



05.

骨头疼


有人全身骨头疼,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气血不溶于骨脉导致的,这种疼不是寒气进去了,也可以说是肾通骨,是肾虚的明显表现,同时可能会出现脚跟痛之类的,耳鸣,这些都是肾气虚的表现。


06.

心悸头晕


睡不着心悸头晕,这个心悸不是心脏出了问题,是脾肾出了问题,脾肾不养心会导致心悸动。


很多时候,心脏病都不是心脏本身的问题,都是脾肾的问题,是因为脾肾虚了。想把心脏的问题解决,就要补脾肾。


很多老年人、身体虚的人,很容易出现心悸,主要表现有什么呢?


有一点声音就醒,这是由于心气不足,脾肾两虚的表现。


心烦、头晕,所谓的头晕,是因为气血不上头,头就晕。还有一种晕是肝气顶着头晕,这两种晕是不一样的。


上午晕、一生气一发怒一干事就晕的厉害、身体劳累没有力气,这种是肝晕,容易发生在春天。


一累了就晕、头晕眼花了、一站起来就晕,躺下来好一些,这个晕就是气血不上头,肝脾肾三脏空虚的晕。


07.

脚跟酸软


脚跟酸软也很常见,这也是判断患者是否肾虚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不仅仅是产后风病人,很多老年人,老年的病人或者是身体弱的病人,站着的时候脚不结实,中间空虚,并且不耐站,脚脖子发酸,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要注意了,可能肾虚了。


为什么脚跟痛是肾虚呢?


首先从两点来看,第一是足少阴肾经,是从肾出发,经过大腿内侧小腿内侧最后绕过内脚踝,通到足底,这条脉是足少阴肾经,肾气足这一条经脉足,在下面脚心和脚跟的地方,气血就足,气血足,脚得到肾气的滋养就结实壮实,反之会产生空乏、酸痛、不耐久的现象。


从另一个角度看,脚跟是脚的根,正好和人身体的根相对照,肾要是虚的话,就相当于人的根虚了,同样脚跟也是这个根部,有些患者脚跟不饱满、发瘪发干,有时候会出现干裂,脚气迟迟不愈,这种情况都是肾虚的表现。所以脚跟出现问题的时候,相当于是肾虚。


还有哪些症状代表肾虚呢?


还有很多产后风病人会出现牙齿的问题,齿软,牙齿无力,咬后无力,吃东西怕酸冷,说话也不利索,吃东西也不利索,吃不了硬东西,牙倒了,这个也是肾虚的一个表现。牙齿是通肾的,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这个是肾的问题。


中医认为:人的五官和五脏六腑是密切相关的,下面好上面才能好,内里好外面才能好,一个人心理健康,他说出来的话肯定也是健康的,心理不健康,在不经意的场合,就会说出一些不健康的话,这个是一定的,因为内里有什么东西,就会以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来。


08.

耳鸣


耳鸣有可能是肾虚的问题,好多产后风患者,出现耳鸣,实时耳鸣,头晕耳鸣,这个跟肝火旺的耳鸣头晕是要有区别的,大家不要一概而论,认为耳鸣就是肾虚。


怎么来区分耳鸣呢?


很简单,凹平的,像这种耳鸣是肾虚耳鸣,声音尖的,叫声是高音,那是肾虚的。


低音的往上拱的,伴有天旋地转,三叉神经痛,牙龈肿痛,两颊胀痛口苦,生过气,这些症状的耳鸣是肝火旺的耳鸣,或者肝郁气滞的耳鸣,这个是有区别的。


肾虚性的耳鸣要补肾,肝火旺的耳鸣要调肝。


09.

其他症状


 1.关节嘎嘎响


关节嘎嘎响通常是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气血化成关节液,气血不足,化不成关节液来,那么关节就会嘎嘎响;


二是气血不通利了,整个筋不调柔,也会间接的导致关节嘎嘎响。


2.筋按着疼


肝主筋,筋疼,是肝气虚或肝气淤,中医一般从调肝气方面入手。


3.乳腺增生


什么是增生?气血在身体内运行,不通,气血堵在那,淤积住了,淤积久了变成增生。


就像淤泥一样,河水在不断的流,就有淤泥产生,淤泥多了,河水涨涨落落,它不断的沉积下来,变成有形的东西,就是增生。


乳腺增生也好,其他增生也好,都是气血不利,什么叫不利?就是不通达。就像马路上很多车流导致交通堵塞,不断的拥堵,久而久之,产生了增生,这时候肯定会有经脉不通的情况,把经脉调开了,气血能够散开,慢慢的增生就会消解了。


4.胆结石


胆结石的成因很简单,一是从肝论治,一是从脾论治。


胆为肝所裹,胆结石很多都是由于肝气郁滞所导致。爱发火、爱生气、郁闷、心眼小、事多,容易得胆结石;


另一种是脾湿不化,肝气郁滞也容易得胆结石。胆结石和饮食也有一定关系,不要吃肥甘厚腻,但鸡汤、羊肉汤可以喝,这些不会加重胆结石,基本的营养要补充上,不能因噎废食,有了胆结石就不敢补充营养了,这也不对。


合理膳食,按传统方法来制作的很多食物是不会加重胆结石的。做鸡汤时可以把油撇掉,盐不要多加,适当加些生姜、花椒,桂皮。


胆结石以利胆、调脾为主,并非难治病,不要强攻石头,容易耗气血,也攻不动。


5.感觉体内有凉水


有凉水,中医叫作“饮证”,饮就是水,稠的叫“痰饮”,稀的叫“水饮”,就是感觉身体里有水声,哗啦哗啦的,一动就会响,这就是水饮证。


水饮有可能停在上焦、中焦,甚至下焦,比如盆腔积液就可以称为饮证。


水饮一般是由于气血不调,脾气失调,水饮运化不开,停滞在那个地方导致的有水声。


治疗这种有凉水的病证以“温化寒饮”为主,慢慢的化开,化开之后,气血就将水饮代谢掉了,病就好了。


6.舌苔发黄


舌苔黄可能有热,但可能是郁热,把郁解了,热就解了。很多人觉得有火,吃去火的药,一吃拉肚子了,其实这是郁火导致的,把郁散开,火就解了。


人喜温恶寒,应该多吃温养、温散的药,气血调开了,身体自然就好了,不要见热就拿寒攻,见寒就拿热攻,一凉就上附子,一热就上大黄,这都是不对的。


7.眼干涩


肝通眼,肝血不足,眼就干涩。这时单纯治眼,如用滴眼液不能解决问题,必待肝血足,眼涩的毛病才能根本好转。



回复“目录”阅读所有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