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七十二冢因何成为千年不解之谜

 铁血老枪 2017-06-04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他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亲曹嵩原是夏侯氏的后裔,后来成为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文武双全,《魏略》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

  公元192年,他正式组建了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京城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他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形成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割据的局面。公元213年,曹操进爵魏王,名义上虽为汉臣,但权倾朝野,实际上已是皇帝。曹操死于公元220年3月15日,终年六十六岁。但是这样一个权力与地位不亚于帝王的枭雄却提倡薄葬,公元218年,他颁布了一道《终令》,再次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年后,他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为了防止死后陵墓被盗,在力主和实践“薄葬”的同时,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七十二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各个城门抬出。那么这种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假如是真的,这七十二座陵墓在什么地方呢?一种观点认为,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只不过是主张丧葬从简而已。

  从现存的史料看,曹操对自己墓葬的安排得到了认真的落实。他的儿子曹丕的《策文》、曹植的《诔文》中都描述了葬礼和入殓的情况,不仅交代了葬在邺城之西,而且写到曹操入殓时穿的是补过的衣服。晋代文人陆机、陆云兄弟的《吊魏武帝文(并序)》等作品中,都有关于曹操丧葬和墓田情况的介绍。在《三国志》、《晋书》等史书中司马懿、贾逵、夏侯尚等人的传记里也都有他们护送曹操灵柩到邺城入葬的记载。

  如果一定要说曹操设疑冢的话,那他就是在留给后人的这么多史料上都作了假,不仅在生前,死后还有儿子、大臣以及改朝换代后的文人、史家出力,且在随后的几百年间无人发现,之后却被人没有多少切实依据而指出来,这似乎有些荒诞。根据有关记载显示的情况是,由于丧葬从简,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在战火中,曹操的祭殿逐渐遭到了破坏。因为曹操的墓中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不为盗墓者所重视,再加上没有封土建陵,也没有植树,过了几个朝代之后,曹操墓所在便无人知晓了。

  史料显示,到唐代人们对曹操墓的位置还没有什么疑问,唐太宗李世民曾过曹操墓,作文为祭。宋代司马光着的《资治通鉴》中仍有曹操葬于高陵的记载,元人胡三省的注中更是指出高陵在邺城之西。从《三国志》到《资治通鉴》,曹操的丧事和墓葬,在史书记载中没有多少疑问。从北宋开始,虽然曹操墓位置在史书上有记载,但在实际的地理环境中就没有人知道其真实的所在了。

  从北宋开始,因为多种原因,曹操奸雄形象开始定型,其墓址不详就成了反映他奸诈的一个证明。邺城以西有北朝墓群,被传为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并从口头传说逐渐进入诗文,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传说加以渲染,成了曹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从《三国志》到《资治通鉴》,曹操的丧事和墓葬,在史书记载中没有多少疑问。从北宋开始,虽然曹操墓位置在史书上有记载,但在实际的地理环境中就没有人知道其真实的所在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北宋开始,因为多种原因,曹操奸雄形象开始定型,其墓址不详就成了反映他奸诈的一个证明。邺城以西有北朝墓群,被传为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并从口头传说逐渐进入诗文,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传说加以渲染,成了曹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褚人获《坚瓠集》续集有“漳河曹操墓”条,说有捕鱼者,见河中有大石板,傍有一隙,入行数十步得一石门,“初启门,见其中尽美女,或坐或卧或倚,分列两行。有顷,俱化为灰,委地上。有石床,床上卧一人,冠服俨如王者。中立一碑。渔人中有识字者,就之,则曹操也。”

  随着这些杰作的流传,曹操墓之谜就更加引人注目,也更加扑朔迷离了。在众口相传的民间舆论面前,史料显得有些苍白无力。1988年《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说,“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这片古墓,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关于疑冢的说法便被确证不是准确的了。

  那么,曹操的墓葬在哪儿呢?一些人根据古诗“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即令西湟犹堪思,况复当年歌无人。”认为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还有人根据民谣“漳河水,冲三台,冲塌三台露出曹操的红棺材”认为曹操墓在邺城的铜雀台等三台之下,这几种说法与史实明显不符,也没有考古发现的证据。还有一些人认为,曹操的陵墓在其故里谯县的“曹家孤堆”。据《魏书?文帝纪》载:“甲午(公元220年),军治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亳州志》载:“文帝幸谯,大飨父老,立坛于故宅前树碑曰大飨之碑。”

  曹操死于该年正月,初二日入葬,如果是葬于邺城的话,那魏文帝曹丕为何不去邺城而返故里?他此行目的是不是为了纪念其父曹操?《魏书》还说:“丙申,亲祠谯陵。”谯陵就是“曹氏孤堆”,位于城东20公里外。这里曾有曹操建的精舍,还是曹丕出生之地,此外,又据记载:亳州有庞大的曹操亲族墓群,其中曹操的祖父、父亲、子女等人之墓就在于此。由此推断,曹操之墓也当在此。但这种说法也缺乏可信的证据,遭到许多人的质疑。近来,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为寻找曹操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出土了可证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虽然还不能确定曹操墓的准确位置,但基本上认定了其大致范围,即在河北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或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境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的依据是:曹操生前对自己墓葬位置有明确安排,《遗令》中说要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这里方位与之相符;《遗令》中还说要其后人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经实地考察,这一带处在从铜雀台一带登高西望所见的最好位置;这里地势较高,漳河不能灌溉,土质较差,至今这里不少土地仍难以耕作,符合曹操《终令》中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的要求。

  《三国志》、《晋书》等正史中都有曹操葬于这一带的有关记载;从选墓的古代堪舆学理论,这一带也适于建造帝王陵墓。他还认为当地的地名如武吉、西曹庄、朝冠、东小屋、西小屋等也与守陵和祭祀有关。后来出土的后赵十一年鲁潜墓志也证明了这一点,鲁潜墓志反映的曹操墓位置,与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只隔一条漳河,属于一个方向。相信经过考古发掘,曹操墓之谜最终会解开。

帝陵未解之谜:曹操墓找到,成吉思汗陵在哪

  帝陵,古代帝王的坟墓。“陵”是帝王一级人物墓的专称,一般人的墓称“坟”。中国周代陵墓集中在陕西省西安和河南省洛阳附近,尚未发现确切地点,陵制不详。战国时期陵墓开始形成巨大坟丘,设有固定陵区。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县,规模巨大,封土很高,围绕陵丘设内外二城及享殿、石刻、陪葬墓等。

  秦始皇陵:何时打开成谜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开始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骊山脚下建造一座堪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围绕着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谜团和猜想。但秦始皇陵墓什么时候打开,是否打开,目前尚没有时间表。因为发掘后,从技术上来说,不能保证能保护好这些文物。

 

  特别是壁画、陶器、纸质、绢质、丝质等文物的保护现在还是难题。另外,打开秦始皇陵也与我国“保护为主”的考古发掘政策不符。有关专家称,如今几乎没一个国家主动开掘帝陵。“尽量不主动发掘”的理念在20世纪中后期已成为国际共识。

  唐代昭陵:位置成千古之谜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649年驾崩后安葬在西安城郊九峻山的昭陵,但其确切的墓穴位置一直是一个千古之谜。诗人杜甫曾经在一首题为《重经昭陵》的诗中写道:“灵寝盘空曲,熊黑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

 

  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艺家阎立德、阎立本两兄弟精心设计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座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期“潜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的。

  乾陵地宫:兰亭序会否在内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皇帝之墓,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的合葬陵园,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享有“露天石刻博物馆”、“历代诸皇陵之冠”、“睡美人”之美誉。

  根据考古工作者对乾陵主峰以下垂直地宫的局部探测,以及对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发掘,专家们推测乾陵墓室的结构是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通道和左右宫殿组成。

 

  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但由于目前乾陵地宫尚未打开,一切还是谜团。

  曹操陵墓:真假争论何时休

  2009年,“曹操墓”被发现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质疑声也此起彼伏。有史籍记载,认为曹操生前曾设七十二疑冢,一座座如山丘布列,其中必有一座真墓。

 

  而其中究竟哪座是真的,哪座是假的,目前尚没有定论。目前已经发现的“曹操墓”,或因缺乏实物佐证而不能断言,或是一家之言尚未得到公认。曹操陵墓何在?成为后人永不退去的热点,也成了后世争讼不休的悬案。

  三国疑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除了曹操墓之外,目前有关刘备和孙权的墓地的争议也非常多,像关于刘备身葬何处有3种说法:一种说法称刘备墓位于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之正殿西侧,史称惠陵。

  第二种说法,郭沫若1961年在奉节考察时认为,刘备死在气温极高的夏天,从奉节到成都逆水而上至少也要30多天时间。因此他认为,刘备墓在奉节的可能性比较大。第三种说法认为刘备墓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

 

  在今天的生活中,这些三国人物离我们并不遥远,仔细想来,这也算是应了《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那段话: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西夏王陵:神秘的“东方金字塔”

  西夏王陵就是西夏王朝历代皇帝的寝陵,座落在贺兰山东麓,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着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目前已经挖掘并开放的西夏王陵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小部分,那些尚未发掘的陵墓中,还有许多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成吉思汗真陵:几百年寻找无果而终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有一座成吉思汗陵。蒙古族人视那里为圣地,平日殿内圣灯长明,供后人祭奠。

 

  根据学界比较公认的观点,这里并非成吉思汗的真陵,而是一座纪念堂性质的衣冠冢。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几百年间,全世界至少有100个考察队风餐露宿,寻找过成吉思汗陵寝,但全部无果而终。

  明孝陵地宫:开了600多年玩笑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陵之一,它坐落在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按照常理来说,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但朱元璋究竟有没有入葬明孝陵,目前还没有一定公认的说法。

  雍正泰陵:是否有黄金头颅

  泰陵是雍正的陵墓,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泰陵曾被认为被盗掘过,于是198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不过沿着盗洞口发掘了2米后,发现下面是原封土,盗洞只挖了两米,泰陵没有被盗过。因而也就没有继续挖掘下去。

 

  曾经有传说,雍正皇帝的暴卒并且尸体无头,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永远无法破解的疑难案件,甚至有传闻说陵墓中是一颗黄金做的头颅,但这一切在目前仅仅是一个猜想。

  隋炀帝墓:还原历史真相

  在已发掘的一座墓中,出土了铜制的衔环铺首,以及金镶玉腰带,而表明墓主身份的铁证则是墓志,铭文清楚写着“隋故炀帝墓志”等字样,表明墓主为隋炀帝杨广。此次发掘的隋炀帝墓远远达不到帝陵所应有的规模和气势,更不符合杨广好大喜功的个性,这主要与他的死因有关。

  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宇文化及为首领,并缢死了杨广。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与史实相符。

 

  唐代以后隋炀帝陵渐渐荒芜,不为人知。清嘉庆年间,大学士阮元经考证认为,今槐二村的一处大土墩为隋炀帝陵,于是出资修复,并嘱托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写墓碑。

  上世纪80年代以后,该处经过多次整修,成为扬州着名的旅游景点。但此次考古发现,还原了历史真相,确定了隋炀帝陵墓的真正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