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见志愿·遇见爱|青春最美丽的模样

 kathyyw 2017-06-05

 
我是海淀人,海淀医院出生,海淀地界长大,走过大半辈子,6月3日第一次走进海淀区人民政府大楼,参加一场夕阳再晨成立六周年的庆祝活动。



这个由90后青年人组织的青年助老团队同时举办了首届青年助老服务研讨会。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时候》,深情款款的朗诵拉开了活动序幕。


在海淀人民政府的大礼堂中,400多参会者中,满眼都是青春的模样。


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们从全国各地不同的大学汇聚到北京。两位来自扬州大学的女生张颖和张英略带羞涩地说:“老师,我想加你微信。”


一位来自福州的大三小伙子是第一次来到北京,他说母亲是文盲,父亲只念过小学一年级。


他们告诉我,来北京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北京夕阳再晨志愿者们的经验很丰富。



夕阳再晨,这是一个6年前从北京邮电大学开始的志愿者行动团队。


创始人之一张佳鑫1990年出生在陕西汉中固县老庄镇青蛙塘,2008年考取北京邮电大学,学习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


像每一个有理想和抱负的年轻人一样,这个汉中小伙子带着无限的憧憬和渴望,在努力学习并获得各种国家奖学金的同时,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更有智慧、更有爱心、更加卓越。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但是,我从哪里起步?我能做什么?他在寻找着不同的路径和方向,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2011年,21岁正在上大四的张佳鑫走过校门口,一幅希望工程的海报吸引了他的目光。


就是因为多看了这么一眼,他的内心翻起了波浪,萌发出搭建一个为老人服务公益平台的想法。



为何专注老人?这个念头来自张佳鑫和父母的一次聊天。


大四正是即将大学毕业的时候,张佳鑫和爹娘QQ视频聊天,因为信号不稳定,画面时常不清晰。


他想叫爸妈关掉重新连接,他们不会;他想远程帮他们解决问题,他们不懂如何协助操作。


这种在许多年轻人看来似乎很正常的事情,却在张佳鑫心里种下了一粒种子。


这粒种子在遇到合适的土壤、阳光和水分后,开始发芽。


他联合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迈上了科技助老之路。


他们给自己的团队起名为:夕阳再晨。



为了筹集起步资金做宣传,他们一起卖过雪糕、卖过明信片、派发过洗发水,每一瓶可挣一毛钱。


他们遇到团队更迭、遇到人走毕业。


他们遇到大雨滂沱、遇到失望沮丧;数次的通宵备战,守望黎明的朝阳缓缓升起…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夕阳再晨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更是一个公益创业的实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没有什么能阻挡夕阳再晨的脚步,社区里有等待着我们的老人……


做科技助老是一件需要极大耐心的事情。许多网友在网上吐槽,他们在教自己父母学习微信时,简直被折磨得要撞墙。



夕阳再晨的大学生们进入社区,教老人们如何使用手机和电脑,最初讲回车、空格、删除三个键就要半个小时。


(我个人认为,电脑设计的语言有问题,这一代老人不会开车,他们习惯写字换行。为何回车键上不印“换行”?)


学习网上预约挂号、ATM机取款、flash动画、会声会影、网上购物……


老人们认真记笔记,在操作中找到了窍门,在和儿孙们的视频交流中享受到了快乐。


我是2014年秋天,第一次见到张佳鑫。


我们约在邮电大学的咖啡厅,大学生们成双入对,一边看电脑,一边喝咖啡。


张佳鑫只喝一杯凉水。


他给我讲述了创办夕阳再晨的初衷和正在进行的各种细致的工作。


我问他90后们的理想是什么?


他说:“人要树立更高的志向,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做好一件事,而不是抱怨‘我很冷’。我们这群人会让整个中国不一样起来。青年人被激励后,能够在今后的几十年不停地发挥正能量。”



2014年底,张佳鑫被评为北京榜样。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


在评选北京榜样的专家团队里,就有一个我单位的领导。


她后来告诉我说,在众多候选人递交的材料中,一眼就看中张佳鑫。“这么年轻有朝气的博士,北京需要这样的榜样。”


这个女领导后来将我采写张佳鑫一文的标题从《正青春遇到夕阳红》改为《正青春拥抱夕阳红》。


一晃快三年了,我和张佳鑫一直是通过微信进行联系,看到他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体上,不断传播着科技助老的正能量。


即使2015年他在英国萨里大学读书时,仍然做着和夕阳再晨有关的各项工作。



在我看来,张佳鑫就是一台永动机,24小时不休息。


他说:“有些路,走了会很累,不走会后悔;有些事,做了会疲惫,不做会后悔。在这最美好的年纪,跟夕阳再晨一起,用最美的姿态,将爱释放。”


在6月3日海淀区人民政府的大礼堂里,我见到了不知疲倦的张佳鑫,几年的历练,更加成熟,更加挺拔。但声音依旧轻柔,眼睛里带着笑意。



夕阳再晨的发展又增加了哪些新想法和创意呢?

据张佳鑫介绍,六年磨一剑,如今夕阳再晨的发展不再盲目追求发展速度,而是追求服务质量,追求建立一套标准,方便更多青年助老团体开展为老服务的体系。


他还透露了一个小秘密:我们也在做卫星和窄带物联网+养老。


夕阳再晨创始人之一罗旭对这五六年来的工作做了总结讲话。


时光如水,夕阳再晨从扬帆起航到披荆斩棘,从最初的大学生志愿者到公益社团,如今成长为较成熟的社会组织,夕阳再晨团队不断在志愿中学习,在服务中成长。


夕阳再晨资深志愿者隋明哲推介了由夕阳再晨为老人专门编著的“防诈骗口袋书”系列丛书。



他介绍说,针对老年人信息渠道相对狭窄,近年来受到电信诈骗事件层出不穷的现状,夕阳再晨设计出通俗易懂的漫画形式的“防诈骗口袋书”,教老年人谨防电信诈骗。



“诈骗手法花样多,警惕防范要牢记;保持清醒不要急,夕阳再晨来帮你。”


漫画贴近真实生活,实用实在,是老年人的“安全小卫士”。


年轻人办活动,生动活泼、花样翻新。夕阳再晨为几十余名专家导师代表颁发了受聘证书。



在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夕阳再晨编著的《手机里的大世界》、《爸妈微信e时代》、《助老志愿服务工作方法》系列从书。


我翻阅了这三本书,悦目大字体,方便人阅读,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智能手机功能,微信使用方式等等实用内容,教老年人学习使用新科技产品。


这套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丛书是目前少有的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体特点而研究设计的夕阳再晨系列丛书,得到志愿服务领域的专家联名推荐,并被纳入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服务系列丛书,如今已正式登陆亚马逊、当当、京东、淘宝销售平台。



此次活动中还成立了青年助老服务联盟。张佳鑫提出,夕阳再晨青年助老服务联盟的成立,是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成立青年助老联盟整合了行业资源,加快了助老服务供需对接等脚步,推动助老服务行业理论、政策、产业、市场等地协同发展。


促进养老服务更加精细化、多元化与专业化,推进营造社会服务共建共享、共赢未来的局面。



志愿者,是社会文明的象征。科技助老,引领最时尚的信仰。


首都精神文明委员会办公室巡视员韩龙彬提出,“青年助老是目前助老服务的重要构成方面,社会组织作为青年助老的中坚力量之一,要和各政府机构、企业、高校密切合作,鼓励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志愿者队伍。”



由于会议是一整天,因此中午特地为与会者们准备了简单的盒饭。


令我没料到的是,这个来自马华快餐的盒饭里,除了米饭,全部是肉,一点菜叶也没有。


可见订饭的是一个小伙子,可见大学食堂里的饭菜有多素!可见这些年轻人肚子里缺少油水。我们当年上大学时也是如此呀。


这些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利用自己的周末休息时间,去社区做志愿服务,而不是去社会上找一些有油水的活挣外快,真是难能可贵。


我参加了下午举办的青年助老服务研讨会。在高校助老服务分会场上,以交流和对接为主,围绕助老的话题进行。



来自不同团队的领队走上台前,分享他们在志愿服务中的经验,以及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困惑。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知和老人如何交流,老人对他们不信任怎么办?如何培训老年人可持续性的关注?



这场研讨会的主持人隋明哲总结提出,我们对社区的意义是什么?一个社会组织走后,可以给当地留下什么?


比如我们对老人从不说上课,不要把老人当成弱势群体;


如何建立从0-1的信任?要抓住群体的骨干老人。他一旦支持你,突破点从一位或者几位开始,他们便会口与口相传;


以服务为导向,满足老人的需求。比如老人说喜欢语音就教语音,美图秀秀就没有必要。


我坐在台下听着,这些年轻人是否知道,他们的父母也为如何与他们交流犯难呢!

年轻志愿者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进入社区,简单地教老年人学习如何操作电脑和手机了,他们的助老服务又上了新的台阶。


夕阳再晨今后做什么?最简单的回答是行动。



在此次研讨会上,他们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十大服务方向:


青年助老诚信服务红黑名单体系建设;


发起青年助老服务嘉年华,集中在年底举办轮流展览、交流;


寻访百位故事老人,百位老手艺人,成立夕阳再晨艺术公益基金,支持老人开展文化精神类服务;


发起企业助老服务研讨品牌月活动,每月包括老年信息科技、老年照护专题、老年慢性管理专题研讨会;


发起养老服务倡议,每月主题,老年金婚、老年风采、老年书画、老年摄影、老年网页、老年彩绘等,每月一个主题,引领大家去服务;汇编青年助老服务蓝皮书并出版;


全年拟培训5000名青年大学生参与助老服务;达成养老驿站合作意向,拟与100驿站开展合作;


成立硕博科研中心及大学生实习中心;


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测评中心。


厉害了,夕阳再晨。


我不由得想起30多年前,我们那时候的大学生们可不是这样。我们也去做好事,但说这是学雷锋,而且还要做好事不留名,默默无闻。


我们那时候的理念是:“一个人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如今的大学生们,接受的教育是如何培养领导力和影响力,做事如何扩大传播力。做了好事就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影响更多的人一起做。这也使我想起一本流行教课书:《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them》。


他们赶上了好时代!


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面孔,听着他们充满自信的侃侃而谈,我在想,今后他们走上社会,踏入职业生涯时,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将会是什么呢?


我猜想,也许就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时时刻刻存在的以柔克刚的软实力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