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泽鉴《民法思维》书评

 夏日windy 2017-06-05


本文前部分为台湾大学法律系助理教授吴从周为王泽鉴著《法律思维与民法案例》(后改为《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所撰书评,原文为中文繁体版,后改为简体版,方便阅读,原载于《东亚法律评论》第1卷第1期,第165-170页。



1、民法方法论之经典

 

这本书的前身,是作者王泽鉴大法官于1982年撰写的《民法案例研习基础理论》,1999年5月修订改版后,更名为目前的《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后在大陆更改《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原版全书原仅238页,改版后增加至496页,超过原书两倍的篇幅。这其中被大幅度扩充与改写的,是有关第四章“请求权基础”以及第六章“法律的适用”两大章节。虽然这本书始终从民法实例的角度出发与命名,但笔者毋宁要强调:不论旧版或新版,这本书都不仅是一本民法释义学((Rechtsdogmatik))的要义著作,也是一本法学方法论(Methodenlehre der Rechtswissenschaft)的入门著作,更是一本民法方法论(Methodenlehredes Zivilrechts)的经典著作!

 

诚如作者在本书修订版序言中所说的,本书的目的在于:建立请求权基础的理论体系,作为学习民法的一种方法,强化法律人处理实例的能力。实例解题,是依循法律处理具体案例中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为发现可适用于案例事实的法律,一方面须依案例事实去探寻法律规范,他方面须将法律规范适用于案例事实,因此产生教授所谓“尚未规范与生活事实间来回穿梭的观察”(本书页44)。于此,这本书所处理的,正是法学方法论要处理的学科对象:目光往返来回于大前提与事实之间,一种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法官发现法律的过程与方法。

 

就本书作为民法释义学的要义著作而言,作者透过请求权基础思考顺序(Prüfungsschema)之介绍,简要地论述了契约的成立生效、债务不履行损害赔偿的要件与类型、瑕疵担保与不完全给付的竞合适用、类似契约请求权之基本型态、无因管理体系之再构成、给付与非给付不当得利之类型化、一般侵权行为三类型之难题与特殊侵权行为之发展趋势,最后再辅以十二个精心设计的实例反覆演练。循着学习请求权基础顺序之检查与要件之分析,读者经历了一个简要民法释义学基本体系的建构过程,得以迅速掌握民法的轮廓面貌,却又必须在入门后反覆反馈与练习,始能参透本书中所蕴含民法之精髓!

 

就本书作为民法方法论之经典著作而言,作者透过衔接民法第一条法源论之起源,以德国现今通说的三阶层法律发现构造(即法律解释、法律补充以及超越法律的法之发现)为基础,完全援引我国民法解释适用上所发生之本土案例与疑问为例,循序开展法律的文义、体系、立法资料与立法史、比较法与规范目的等解释方法,法律漏洞与类推适用、隐藏漏洞与目的性限缩作为法律漏洞填补之方法,更进一步根据其数十年来对「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之深入观察,挑选了「慰抚金请求权」(人格权受侵害得扩大请求慰抚金之突破过程)以及「不完全给付」(是否为我国民法修正前债务不履行之一种类型),以这两个最高法院数十年来从事法官造法的「法之发现」过程,作为展示我国法官造法的典型案例。文字深入浅出,案例本土实证,使读者得以透过民法实例,迅速理解原本抽象难懂的法学方法之论述与概念。其所展现与代表的,正是我国民法继受西方与施行八十年以来,会通与转化的成果。

 

相应于公法与刑法也有其各自的方法论,民法方法论之研究,是以对民法规定之理解与运用而生之问题,作为展示其方法论内容之主要素材。除了一般法学方法论所探讨的学科对象(包括法概念论及法效力论)外,民法方法论则主要包括了:民法学为解决民法实例问题而发展出来的「请求权基础论」(此可参见本书页81-197,也是本书作者数十年来极力倡导的部分)、「法条结构论」(参见本书页66-72)以及「法律适用论」(参见本书页225-348)等部分。


对应于本文前述可知,本书的论述完全涵盖了民法方法论此三个主要部分,称它是一部民法方法论的经典著作,毫不为过。

 

 

2、价值法学在台湾

 

在德国,民法方法论的理论传统始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民法大儒R. v. Jhering以及P. Heck在民法上奠立利益法学(Interessenjurisprudenz)的法学方法,继而由当代民法大师K. Larenz、J. Esser、W. Fikentscher、H.-M. Pawlowski、F. Bydlinski等人接棒形成价值法学(Wertungsjurisprudenz)之主流传承迄今。可以说:德国民法(释义学)的大师,必然也是民法方法论的大师。在我国,本书作者明显地承继与开创了这样一个结合民法释义学与方法论的传统。

 

作者在其另一本经典著作《民法总则》中记述其写作之目的,同时也展示其治学之方法时,曾经说道:他一直是「本诸价值法学的立场,采请求权基础方法,藉着实例引导读者发掘问题,思考问题,及探求解决的途径」,「希望能有助于培养法律人所应该具备之归纳、演绎及来回穿梭于抽象规定及具体案件间思考的能力」。作者此种立基于当今法学方法论主潮之价值法学,以解决民法实例所特有之请求权基础思维为经纬,透过法学方法的解释适用,将台湾民法学数十年来的发展,贯穿植基在法学科学化的稳妥基础上,正是「价值法学民法方法论在台湾」的典范所在!本书,正是这种典范的体现与结晶。



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有感


文|苏冠铮


最近拜读了台湾王泽鉴先生的作品《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了解到了先生的民法思维之清晰,同时,非常后悔这么迟才读到这本书。或者说,作为任何一个研究民法的人甚至学习法律的华人,研读这本书,对法律思维的启迪和锻炼,非常有用。最大的感觉就是,这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这让我对本书的作者王泽鉴先生产生了兴趣和好奇。


关于作者,我大概了解才知道先生于1938年出生于台湾台北,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曾担任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访问教授。并在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政经学院、澳洲墨尔本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专攻民法、主要著作有《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民法总则》、《民法债编》、《民法物权》等。现任台湾大学法律系教授。以上经历,让我了解到王先生可以说是经历了近现代中国法律的发展,同时,阅读了本书,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作者对法学教育的案例学习法非常重视,这是难能可贵的。尽管中国大陆的法律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法律并不是通用的,但其中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尤其是法学思维,我们是可以学习贯通的。


本书的构架为:一、绪说 二、案例事实、问答及解答 三、历史方法与请求权方法 四、请求权基础 五、请求权与抗辩、抗辩权 六、法律的适用 七、解题的体裁、结构与风格 八、实例解说。其中,绪说一章,主要大致说明了法学专业的学习办法以及如何应对相关考试,主要是针对台湾地区的司法官考试。包括第七章解题的体裁结构和风格,非常实用,但浏览即可,关键是要用到考试中来。第二、第八章实例解说,阅读即可。关键是第三章、历史方法与请求权方法;第四章、请求权基础;第五章、请求权与抗辩、抗辩权;第六章

、法律的适用。这些章节着重说明了请求权在民法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适用请求权在民法中的运用。首先,阅读后得知,所谓请求权基础,主要是指请求权所依据的法律规范,说明作者逻辑的严密和思维严谨,任何权利都要有法可依。对于请求权基础非常重视,要求严谨。提出了请求权基础通盘依序检查的必要。民法上主要请求权基础检查的次序,已详如前述。除所提出的问题指明特定请求权(如甲的否向乙依不当得利之规定请求返还其所受利益)外,原则应依上列次序,通盘检讨各项请求权基础,切勿专凭直觉任意寻找一个请求权基础而作答之,其主要理由有三:1.可以籍此养成邃密深刻的思考。2.可以避免遗漏。3.可以确定维护当事人之利益。综上,可以看出作者王先生对法学治学要求的严谨,力求做到最好。


再来阅读到第四章:请求权基础。请求权基础的典型分析方法在书中写到可以表述为:“谁得向谁,依据何种法律规范,主张何种权利。”在学习请求权基础的分析方法之前,先重温了权利体系及法律行为体系结构。根据请求权基础的类型,当事人得主张的请求权,依其内容可归为六类:一、契约上的给付请求权二、返还请求权 三、损害赔偿请求权 四、补偿及求偿请求权 五、支出费用偿还请求权六、不作为请求权。书中也提到,实践中可能比较常用到的是损害赔偿请求权。在处理请求权法律问题上,严格依照上述顺序进行检索,具有可以养成严密的法律思维方法、避免遗漏、充分维护当事人利益的好处。民法学中各种请求权的构成要件是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的理论来源和法律基础。同时,在第四章还提到一个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就是合同的效力问题,王先生是这么说的“契约有效要件及其效果系法律行为的核心问题,须彻底了解思考为何有的法律行为(契约)无效,有的为得撤销,有的为效力未定。关于限制行为能力人未得法定代理人允许的契约,民法规定“效力未定”,宜否改为“得撤销”?关于受胁迫的意思表示,民法规定为“得撤销”,宜否改为“无效”或“效力未定”?此种利益衡量的思考,对学习法律至为重要,务请留意。”我想说的是,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王先生逻辑很严谨,且每一步学习的要求都很细心。


第五章是请求权与抗辩、抗辩权的问题。读到此次,了解到抗辩权是与请求权相对立的权利,可以分为下列三类:一、权利障碍的抗辩;二、权利毁灭的抗辩;三、抗辩权。前两者为诉讼上的抗辩,而抗辩权则为实体法的抗辩。为了便于观察,王泽鉴教授对这三类抗辩权进行了分析整理如下:一、诉讼上的抗辩;二、权利障碍之抗辩;三、权利毁灭之抗辩。一方当事人行使请求权,要求相对人为特为的作为或不作为时,相对人得提出各种抗辩,因而形成对立关系,属于对立思考的法律思维模式。我认为,在处理法律实务中,从请求权和抗辩权两个方向去分析问题是更加严谨、全面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学习,进一步理清了以请求权基础和以抗辩权为基础的相关知识内容,同时也学习了以请求权基础和抗辩权基础的法律分析思维方式。上述分析方法不仅具有精辟的理论价值,更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


第六章是法律的适用,我看得不够细致,毕竟对法律的解释和大陆地区有所不同,但王先生看问题的思维很值得我去学习。有一点引起我的注意,就是在很多案例中,王先生都用到了案例画图的办法,画图的办法可以让人一目了然,人物关系清楚,这样便于去理清其中的法律关系,继而寻找请求权基础。


很遗憾没能早一点在本科的时候知道这本书,这是一本入门级的书籍,但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法律中尤其是民法学习中的很多基础问题是模糊理解的,这本书从请求权基础的角度出发,对一些问题从细则上去理清,尤其是学习上的思维问题,很受启发,发现了以前自己的错误理解。这本书值得细细的多读几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