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0多年前 客家人为什么要在永定夯建土楼

 心中有爱春常在 2017-06-05

来源:三姐姐视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野云闲带雨,林木静无风;村居一溪外,平田四望中。

一个生活在唐末五代,热爱自然的诗人站在了闽西文学史的开端,与渴望回归的我,在满眼生机的永定,隔着1000多年的时光对望。清逸、平白的《东山诗》似乎在告诉我:什么是理想中最自然的生活。



来之前我只知道,永定县,坐落在福建西部,因为拥有中国最多、最大、最古老的客家土楼而闻名天下。



然而当我真真切切地行走在永定,山青、水秀,村舍古朴,稻菽飘香,红柿清甜,几声鸡鸣、几声犬吠……



才清楚,永定不仅仅有神奇的土楼,还有养育着世世代代客家人的一方沃土,这里更是“客家祖地”。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的,因为身在异乡,眷恋故乡河洛,也就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区,他们自称“河洛郎”。



千百年前,五次大规模的南迁,使中原汉民背井离乡成了南中国的客家人。他们用自己的足迹,写下了浸透血泪辛酸的迁徙史诗,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建造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客家土楼。



永定土楼,“着土为大,因圆而恒”。这庞大而浑圆的土堡,带着本地土壤的肤色,散落在绿色深处的山峦与河川之间。



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



永定,值得客家人筑寨!它群山环抱,万木葱茏,流水淙淙,景色秀美。



永定,值得客家人缠绵!它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田园妩媚,魂牵梦绕。



行走在永定田园牧歌式的山水间,我才明白,难怪历史上中原汉人躲避战乱南迁,会选择在永定夯土安家,休养生息。



永定,就如同陈旧中带着醇厚的土楼,它的美丽不是惊艳,是自然;就如同远古黄河文明伴随客家母亲河汀江奔流不息,不是波澜壮阔,还是自然。



这份自然,无与伦比,画意诗情。

【关于交通】

1、从厦门到永定。可在厦门湖滨南路长途客运站坐去永定的汽车,车次较多,4小时到永定。

2、从厦门高崎机场到永定,可坐机场快线到厦门北站(15元)或打的到高崎火车站(13元),选乘到永定的火车。


【作者简介】姐姐: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旅行家。新浪微博 @三姐姐视界 ,微信公众号:三姐影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