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么痛的领悟之二 —— 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红会医院康复科 2017-06-06

痛觉是上天赐于人类的一种保护功能,可以让人避开伤害。但长时间的疼痛往往适得其反,会对机体造成极大的损害。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疼痛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


疼痛对精神、情绪反应的影响


短期急性疼痛可导致病人情绪处于兴奋、焦虑状态;长期慢性疼痛可导致抑郁,对环境淡漠,反应迟钝。疼痛刺激还可以使患者出现恐惧感、失眠、焦虑等心理上的改变。严重影响其和他人的正常交往。


疼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疼痛刺激可引起体内的一些内源性递质和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从而影响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如儿茶酚胺、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和血管紧张素等物质的释放,均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甚至出现心律失常等。


疼痛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腹部或胸部手术后疼痛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大。疼痛引起肌张力增加及膈肌功能降低,使肺顺应性下降;病人呼吸浅快,肺活量、潮气量、残气量和功能残气量均降低,通气/血流比例下降,易产生低氧血症等。由于病人不敢用力呼吸和咳嗽,积聚于肺泡和支气管内的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并发肺不张和肺炎。长时间的呼吸做功增加可导致呼吸功能衰竭。


疼痛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疼痛作为一种应激源,可引起机体发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导致体内多种应激激素的释放,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如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升高,导致血糖升高、负氮平衡。


疼痛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疼痛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反射性地抑制胃肠道功能。使得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而括约肌张力增加,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


疼痛对泌尿系统影响

疼痛本身可引起膀胱或尿道排尿无力,同时由于反射性肾血管收缩,垂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尿量减少。较长时间排尿不畅可引起尿路感染。


疼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由于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可导致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和网状内皮系统处于抑制状态等免疫系统的改变,使患者对病菌的抵抗力减弱,受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一方面使体内杀伤性T细胞的功能减弱,数量减少,同时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另一方面内源性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和前列腺素增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甚至加快肿瘤转移和扩散。


疼痛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对肌体凝血功能的影响包括使血小板的黏附功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能力降低,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心血管、脑血管异常的患者,有导致脑血栓或心血管意外的可能。


疼痛对骨骼、肌系统


疼痛可诱发肌痉挛而进一步加重疼痛。同时,由于疼痛时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可进一步增加末梢伤害感受器的敏感性,形成痛觉过敏或异常疼痛。



总之疼痛对身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慢性疼痛也常常被人们形容为不死的癌症,长期受疼痛折磨的患者应到医院就诊,一方面减少自身痛苦,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增加家庭幸福、和谐。


关注承康   关注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