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颅脑MRA涉及的MR相关技术

 shoupae 2017-06-06

     

我是柳桂勇!

我在MR技术培训工作室

在此呼吁大家一起学习MR,欢迎大家加入!

每天学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不要懒惰,不要任何理由的懒惰!


 

此文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进行任何转载!



一.应用序列

颅脑MRA扫描所应用序列为TOF  3D  multi  slab,不需要造影剂即可显示血管。



二.序列本质

此序列为本质为3D快速扰相梯度回波的T1WI,应用了时间飞跃法(time of flight,TOF)技术。一般为3个扫描模块,每个模块之间至少25%的重叠,并且要进行逆血流采集,第一模块在最上方。



三.涉及知识点

1.3D 扰相梯度回波(SPGR)序列的T1WI临床应用

     此序列可以进行流动血管的相关成像,采用2D或者3D模式,无需注射对比剂,T1权重较重,一般应用于颅脑血管的3D TOF MRA,也用于血管的CE-MRA,如肾动脉与颈动脉的血管增强扫描。

2.空间饱和(spatial saturation)技术

此序列中需要施加饱和带,本质就是空间饱和技术,其原理为在脉冲序列前施加90°脉冲对一定的区域进行激发,该区域由于氢质子被饱和而不能够再吸收能量,故在后面的序列成像扫描中不产生信号。

本节中的颅脑MRA就应用了此技术,其施加位置在目标血管血流方向的下方。如下图:

饱和带施加方向一般在血流方向的下方,如上图中,进行动脉扫描时,饱和带置于动脉血流下方,静脉被饱和而只显示动脉;同理,进行静脉采集时,饱和带置于静脉血流的下方,动脉被饱和而只显示静脉。

饱和带的常用参数有:放置的位置、厚度、其与成像区域的距离。一般厚度越厚,饱和效果越好。饱和带与成像的区域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越近,饱和效果越好,但是距离太近又会影响成像区域的信号,一般距离在5-20mm。

空间饱和技术应用于很多方面,如减少运动伪影,减少卷褶伪影等。

3.时间飞跃法(TOF)技术与流入增强效应

  时间飞跃(TOF)法具有2D MRA和3D MRA两种,在颅脑MRA扫描中应用最广泛,其原理就是基于流入增强效应。

血流的速度一般分为缓慢和快速,而血液具有高于静止组织的磁化矢量,假设组织内的血流速度是静止的,那么激励层面的血流被饱和而失去信号,表现为低信号;而缓慢的血流,其被激励的层面会获得一部分激励层面外的饱和的质子,此部分质子具有一定的磁化矢量,因此采集血管MR信号为中等信号;当血液流速较快时,激励层面的饱和质子完全被未饱和层面的质子流入而取代,此时磁化矢量最大,采集血管MR信号为高信号。


此外还涉及到了“TONE(tilted optimized nonsaturating excitation)技术”及“多层块重叠采集技术(multiple overlapping thin slab acquisition,MOSTA)”,在此不再细讲,感兴趣的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学习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