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居家常备参苓白术散?

 fjianru 2017-06-07
李卫彬博士2017-05-26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076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宋朝政府在京都汴梁开办了一个官办药局,叫做“太医局熟药所”,又称“卖药所”,这是在王安石变法的环境下,针对当时有些人制造、贩卖假药的情况,由国家实行对医药购销的专卖,不允许个人或其他部门私自制作药品出售的一种举措。当时卖药的价格也区别对待,对于生活穷困的“特困”人家,无偿送药;对一般穷人,低价售药;而对有钱人,则按照药品的正常价格出售,体现了政府对穷人救助的政策,而且保证了药品的质量。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卖药所却坚持下来,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1103年已经发展到7所。1130年,南宋政府在临安重建药局,后来改名为“太平惠民局”。

1078年,这些官办的药局为了统一制药质量标准,将所属药局的成药处方编辑成书,后来几经增删补充,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本书将成药方剂分为诸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疾,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折、妇人诸疾及小儿诸疾共14门,七百多首方剂,多是一些民间常用的而且效果比较明显的处方,像现在仍在经常使用的至宝丹、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紫雪丹、四物汤、逍遥散、藿香正气散等都是出自这部书。

今天我们谈的是其中收录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的组成为:莲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茯苓,人参,白术,山药,甘草,大枣。组方以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为君药;配伍山药、莲肉助人参益气健脾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健脾渗湿,为臣药;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载药上行;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胃气。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夹湿之证:饮食不化,熊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

五行中,脾为土,肺为金。参苓白术散和胃渗湿,兼有保肺之效,适用于脾胃气虚夹湿之证,亦可治疗肺虚损,为“培土生金”常用方剂。

参苓白术散的临床适应症:

虚劳:慢性疲劳伴有失眠,体虚乏力,动则尤甚,自汗出。

慢性胃炎:胃部隐痛,腹胀,面黄消瘦

慢性腹泻:适用于慢性肠炎引起的腹泻,日久不愈,伴有乏力,食欲减退,消瘦面黄等症状。

慢性咳嗽:咳嗽日久,多痰,胸闷气喘,伴有食欲下降,自汗出,消瘦乏力症状。

小结:参苓白术散是健脾渗湿的常用方剂,且具有“培土生金”的功效,常用于脾虚湿滞、饮食不化、消瘦、乏力、腹泻以及慢性咳嗽等症状,辩证关键点是“脾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