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瘀胀病验案一则

 明明爱徐 2017-06-07

导读:开郁消胀汤合牡蛎泽泻散加减,笔者在辨证前提下运用此方,年轻及更年期多有奏效,器质性疾病效果不佳,认识浅陋,供同道品评。

徐某,女,工人,34岁。2017年5月2日初诊。

主诉:四肢肿胀5月余。

现病史:患者2016年12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足肿胀,轻度凹陷性水肿,午后明显,偶有面睑水肿,无尿沫增多,无心跳缓慢等,继则四肢肿胀不适,诉肿胀甚时,穿鞋不能,行走足痛。患者1月前自服三七粉、沉香粉2周稍缓解,后因肿胀反复来诊。刻下症见:双手足肿胀,按之凹陷,可缓慢复起,月经期肿胀加重,累及四肢,身困乏力。口干,纳食、睡眠可,大便偏干,小便调,手指关节、膝关节疼痛偶作。体胖,平素怕冷,冬月手足冰凉,性情易烦躁。月经周期40天,经期5天,经量中等,色暗,末次月经2017年4月25日,白带量多。舌质暗红,舌下络脉中度瘀滞,苔薄少,脉沉。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甲功七项等未见异常。

诊断:瘀胀病。

处方:予开郁消胀汤合牡蛎泽泻散加减。

药物组成:郁金15g,莪术10g,三棱10g,丹参30g,川芎12g,肉苁蓉10g,巴戟天10g,淫羊藿12g,制大黄6g,生牡蛎20g,泽兰15g,泽泻12g,生地黄20g,生黄芪30g,炒白术15g。三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

 

二诊(5月5日):双手足肿胀明显减轻,困乏好转,口干缓解,舌脉同前,原方继服七剂。

 

三诊(5月12日):四肢肿胀消失,无关节痛,诸症不显,续守前方七剂。2周后电话随访,月经至,未有不适。

 

中医文献中无“瘀胀病”之病名记载,此类患者常因水肿而就诊,但心、肝、肾功能等系统检验检查多属正常。已故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吕承全先生根据其临床表现创制经验方——开郁消胀汤组成:郁金10g,丹参30g,三棱10g,莪术10g,仙灵脾15g,巴戟天10g,肉从蓉10g,或炒麦芽30g。据《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血不利则为水也”的论述方中以郁金为君药行气解郁、活血止痛,重用活血破瘀之品,伍以温阳补肾之味,匠心独运,乃不治肿而肿自止之妙法。临证化裁有肝郁气滞、脾肾两虚、心气不足、脾虚湿盛、阴虚火旺、关节痹阻六种偏重不同加减。牡蛎泽泻散出自《伤寒论·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篇》395条“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从方中择牡蛎、泽泻两味而来。牡蛎《本经疏证》云“主惊恚怒气、女子带下赤白、除留热在关节、止渴等……使寒热相化而俱消也”。生黄芪、炒白术健运脾胃,佐以培土制水。诸药合用,寓补于攻、活血行气、调和阴阳,共奏开郁消胀之功。笔者在辨证前提下运用此方,年轻及更年期多有奏效,器质性疾病效果不佳,认识浅陋,供同道品评。

 

参考文献

[1]彭勃,吕宏生.吕承全教授治疗瘀胀病[J]中医研究,1994,7(1):29-30.

作者介绍

王汉岑,男,执业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南京手佳中医门诊部坐诊(微信号 Wang_Hancen)。

知识就是力量

愿明天的你依然会相信

点击「写留言」参与讨论

猜你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