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X线摄影检查技术专家共识(一)

 panyunbo 2017-06-07

数字X线摄影检查技术专家共识

数字X线摄影检查技术是在模拟的X线摄影检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成像和数字化图像处理的过程。数字X线摄影较模拟的X线成像速度快,摄影参数采用自动曝光技术,宽容度大,辐射剂量低,图像密度分辨率高且层次丰富,成像的介质是能进行数字化光电转换的探测器,能对图像进行多种后处理,数字图像有助于传输和会诊。数字X线摄影主要包括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和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的X线检查,是目前医院内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之一,并且已经普及到社区和乡镇医疗机构。为了规范数字X线摄影检查技术,保证图像质量,国内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最新数字X线摄影检查技术的指南和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起草了本版本人体常用部位的数字X线摄影检查技术共识。

   数字X线摄影检查原则

一、           焦点的选择

在不影响X线管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以提高X线图像的清晰度。小焦点一般用于四肢,鼻骨,头颅的局部摄影;大焦点一般采用于胸部、腹部、脊椎等较厚部位的摄影。

二、           -距离与物-像距离的选择

摄影时尽量使肢体贴近探测器,并且与探测器平行。摄影部位与探测器不能贴近时,根据X线机负荷相应增加源-像距离,同样可收到放大率小、清晰度高的效果。不能平行时,科运用几何学投影原理尽量避免影像变形。

三、           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

通常中心线应垂直于探测器,并且对准摄影部位的中心。当摄影部位与探测器成角时,中心线应垂直肢体和探测器夹角的分角面,利用斜射线进行摄影。倾斜中心线的摄影体位,应使倾斜方向平行于滤线栅条,以避免栅条切割X线。

四、           滤线设备的应用

按照摄片部位的大小和源-像距离选用合适的遮线器。体重超过15.0CM或管电压超过60KV时,需加用滤线器,并按滤线器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操作。

五、           X线管、肢体、探测器的固定

X线管对准摄影部位后,固定各个旋钮,防止X线管移动。为避免肢体移动,在使肢体处于较舒适的姿势后给予固定。受检者保持肢体不动。探测器应放置稳妥,体位摆好后迅速曝光。

六、           曝光条件的选择

摄影前需要了解受检者的病史及临床诊断,根据摄影部位的密度和厚度等具体情况,选择较合适的曝光条件。婴幼儿及不合作的受检者应尽可能缩短曝光时间。

七、           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一般不受于呼吸运动影响的部位不需摒气曝光;受呼吸运动影响的部位需要摒气曝光。摄影前应训练受检者。

   1、平静呼吸下屏气:摄影心脏、上臂、肩、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呼吸运动会使胸廓肌肉牵拉以上以上部位发生颤动,故摄影时可平静呼吸下屛气。

 2、深呼气后屏气:用于肺部及隔上肋骨摄影,这样可以使肺内含气量加大,对比鲜明,同时膈肌下降,肺野及肋骨暴露于隔上较广泛。

   3、深吸气后屏气:深吸气后再呼出屏气,可以增加血液内的氧气含量,延长屏气时间,达到完全制动的目的。通常用于腹部或膈下肋骨位置的摄影,呼气后膈肌上升,腹部体厚变薄,影像较为清晰。

 4、缓慢连续呼吸:曝光时,嘱受检者做慢而浅的呼吸运动,目的是使某些重叠的组织因呼吸运动而模糊,而且需要摄影的部位则可以清楚显示,适用于胸骨斜位摄影。

   5、平静呼吸不屏气:用于下肢、手及前臂躯干等部位。

八、长骨摄影

   至少包括一个邻近的关节,并使正、侧位关节显示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骨病摄影时,适当加大照射野,尽量包括病变所累积的范围。

九、脊柱摄影

利用棉垫等矫正物使X线与椎间隙保持平行,减少影像失真。当被检部位厚相差悬殊时,利用X线管阳极效应或在体厚较薄的一侧放置楔形铝板进行补偿。

十、照摄野的校准

尽量缩小照摄野,照摄野的面积不应超过探测器面积,在不影响获得诊断信息的前提下,一般采用高电压,狄电流、厚过滤,可减少X线辐射剂量。

数字X线摄影检查步骤

一、阅读申请单

认真核对受检者姓名、年龄、性别,了解病史,明确摄影部位和检查目的。

二、确定摄影位置

一般部位采用常规位置摄影,特殊患者可根据受检者的具体情况加照其他位置(切线位、轴位)

三、摄影前准备

拍摄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路等部位平片时,必须清除肠道内容物。常用的方法有口服泻药法(如口服番泻叶或25%甘露醇)或清洁灌肠。

四、衣着的处理

    摄影前除去衣物或身上可能影响图像质量的任何异物(如发卡、纽扣、胸罩、饰物、膏药等)

五、肠道准备

    进行腹部盆腔和下部脊柱摄影时,做好肠道清洁。

六、训练呼吸运动

    拍摄胸部、头部、下腹部等易受呼吸运动影响的部位时,在摆位置前、做好呼气、吸气和屏气动作的训练,要求受检者配合。

七、摆好位置、对中心线

    依摄片部位和检查目的摆好相应体位,尽量减少受检者的痛苦。中心线对准拍摄部位的中心。

 八、辐射防护

    做好X线防护,特别是性腺的辐射防护。

九、选择源-像距离

    按部位要求选择X线管与探测器的距离,胸部为150~180.0CM,心脏为180~200.0CM,其他部位为90~100.0CM

十、选定摄影条件

    根据摄片部位的位置、体厚、生理和病理情况以及机器条件,选择焦点、电压、电流、时间和距离等摄影条件。

十一、曝光

    以上步骤完成后,再确定控制台各曝光参数无误,然后曝光。

十二、数字图像处理与传输

    对摄影部位的图像进行后处理,调节窗宽、窗位,使图像的密度和清晰度对比度符合临床要求,必要时对图像进行剪裁,已适合打印需求。图像后处理满意后,将图像传到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供医师判读。

十三、图像后处理

    根据临床要求,利用数字摄影后处理软件,对所摄图像进行处理,突出显示某些解剖结构。

1、许、协调处理:将影像对比度和密度调整在、到尽可能理想状态,突出显示有用的信息,抑制无用信息。

2、空间频率处理:图像平滑处理,即对高频分量进行衰减,消除图像噪声:图像锐利化处理,即加强图像轮廓,使图像信息更容易观察。

3、动态范围处理;也称组织均衡技术,提高微细强度差异的可观察性,降低较大差异的幅度。


未完待续.............


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6.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