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肝胆论治的小儿夜间咳嗽经方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17-06-07
咳嗽是儿科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小儿易感外邪,经过治疗后往往留下夜间咳嗽这一症状,遍用健脾、化痰、滋阴、收涩等法,却疗效欠佳,迁延不愈。
张士卿教授将小儿夜间咳嗽分为五型: 风热型、痰热型、痰湿型、气虚型、阴虚型。但个人认为除此之外,不能忽视少阳肝胆对小儿的影响。我在临证时常结合时间医学理论,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小儿夜间咳嗽,疗效显著。
【主要症状】子、丑时( 23 - 3 时) 咳嗽发作,喉痒即咳,咳嗽气逆,咯痰,或干咳,时干呕,平旦( 寅时3 - 5 点) 始静。白昼一般不咳或轻咳,或咽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经验处方】加味四逆散:柴胡、枳实、白芍、当归、炙甘草、乌梅、紫苑、冬花、杏仁、炙杷叶5-15克,山药10-15克,扁豆10-20克。
四逆散见于《伤寒论》: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属和解之柴胡剂,具有和解少阳、疏肝解郁之功效。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云: “小儿干咳气紧而喘,脉涩沉有力,半夜交寅,病必加重且烦。此肝胆病热,冲塞肺家,宜用四逆散”,“ 木动风升,第一克土气,第二耗木气,第三煽动火气,第四侮金气”。
【辨证分析】1、从疾病发展来讲,“肺居至高,主持诸气,体之至清至轻者也”( 《证治汇补·咳嗽》) 。感受外邪,肺系受病,久则内传; 或虽经治疗,太阳表证已罢,但余邪未清,循经传入少阳,但显然也未至阳明,正邪力量抗争,邪气力量已明显减弱,无力与正气抗争,两者相持,以至于邪留不去,邪郁半表半里之间,以致少阳枢机不利,郁而化热。
2、从发病时间来讲: 夜间咳嗽主要症状为子、丑时( 23 - 3 时) 咳嗽发作,喉痒即咳,咳嗽气逆,咯痰,或干咳,时干呕,平旦( 寅时3 - 5 点) 始静,白昼一般不咳或轻咳,或咽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根据子午流注昼夜经脉气血流注节律学说: 子时、丑时分别为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经气最旺之时。
3、从病位来讲:《素问·阴阳别论》云: “一阳发病,少气善咳”。一阳即少阳,中医阴阳学说认为子时乃阴阳相交接之时,人体整个气机开始升浮。少阳始生,胆气不降,伏热内发,挟胆气上逆,肺失清肃,容易发生咳嗽。肝与胆相表里,胆气不舒则肝失条达,肝之升发与疏泄作用,有助于肺的清肃,肝失疏泄,肺气肃降不利而为咳。可见,小儿夜间咳嗽其病位在肝胆与肺。
4、从脏腑关系来讲:
1)肝与肺的关系。《灵枢·经脉》曰: “肝足厥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肝出,别贯膈,上注肺”,肝与肺以经络相连。肝主疏泄,能藏 血调血,其气主升主动; 肺主气,司呼吸,其性宣发肃降。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升降出入是气的基本运动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云: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 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说明气之升降出入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肝主左升,肺主右降”,二者之间,气血相助,升降相调,升降有序则气机调畅,肝气不升则肺气不降。《丁甘仁医案》谓: “肺体属金,臂若悬钟,鸣声在钟,撞钟在木”,说明了肝与咳嗽密切相关。肝为风木,主筋,其病为拘挛。久咳耗损肺气,金不能制木,肝侮其不胜,肝风内动,则见阵发性、连续性呛咳、痉咳。
2)胆与肺的关系。《素问·六节藏象论》: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指出胆能促进各脏生理功能的正常活动。胆腑者,属少阳,如春生之气,为生气所从出,主升发,寄藏相火,升发是胆之性,通降乃胆之用,升发则生气得以上奉,通降则相火可以潜藏。胆气升发,则诸脏之气生,犹如春暖万物升发; 胆气不升则影响诸脏而致病,犹如有冬无春,万物不生。“乙木上升则化君火,甲木下降则化相火。相火下降,藏于水气之中”,相火不降反逆于上,则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方解】小儿“脏气清灵”,用药宜轻宜淡。故全方以四逆散斡旋升降,布达气血。
《本草经解》曰: “柴胡轻清,升大胆气,胆气调达,则十一从之宣化”,秦伯末《谦斋医学讲秽》云: “柴胡与枳实同用能升温降泄,芍药与枳实同用能疏解气滞”,“柴芍清木热、舒木气,枳实、炙甘草降肺家塞住之气”。肝以敛以补为主,“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乌梅味酸,“乌梅大生木液,而补木气。风胜则木气自伤,惟乌梅能补木气也”,刘鸿恩《医门八法·卷一·寒热》云“最能补肝且能敛肝”,与白芍补肝敛肝,二药共奏敛肝阴、顺肝气、补肝血之功效。《本草汇言》曰: “诸病夜甚者,血病也,宜用之( 当归) 。”王海藏曰: “当归其味辛散,乃血中之气药也,况咳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故用血药,则血和气降矣。”当归、白芍资助血液运行以升肝降胆,肝气升、胆气降则肺气自降。
小儿“脾常不足”,“中虚之家,胆经相火易于上逆,相火上逆,中气更虚”,黄元御《四圣心源》云: “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宙也”,故以山药、扁豆健脾益气,培土生金,中气实则胆经自降,咳自止。杏仁、炙杷叶降肺气而不伤肺液; 紫苑、冬花润肺止咳。全方斡旋气机,使之升降有序,则咳嗽自止。
【临床验案】王某,男,7岁。主诉: 持续夜间咳嗽2月余。患儿2月前感冒愈后,一直夜间咳嗽,以凌晨三点左右为主,有时咳醒,干咳为主,无吼喘,屡经中、西医治疗无效。
刻诊: 病史同前,纳食一般,无口干,大小便正常。查体: 一般可,咽不红,心肺听诊正常。舌稍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为肝胆不降,肺气上逆。治以疏肝降胆,润肺止咳。
处方: 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乌梅、紫苑、款冬花、杏仁、炙杷叶各10克,山药15克,扁豆15克,当归5克。7副。
1周后二诊: 咳嗽较前明显好转,夜间能安稳入睡,纳食较前明显好转。后以健脾益气为法,调理2周,咳嗽乃愈。

【本文摘自《湖北中医杂志》2012年第2期,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