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志】在香港必须要做的十件事

 孙东云女朋友 2017-06-07

去香港没八十次,也总有五十次了。


以前是因为工作,去着去着一本港澳通行证就贴满了,再往后就是自己的原因。去看演唱会,去看电影,去买东西,去吃东西,甚至像前几天那样,恰巧得了几天空,想去热点的地方光着腿散散步,懒得办签证不如索性去个自己熟得不能更熟的地方。


那么就是香港。关于去香港旅游,早几年曾经非常热门,弥顿道上轰轰烈烈满街飘东北话上海话,后来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关系大家都抵制去香港,反而把本来安安静静的日本变成了大卖场,说起来也是蛮吓人的。而从头到尾我都是很喜欢香港,亚洲城市,生活便捷,什么都有得卖,时髦中又有市井气,吃得好,在海边。


那么就随便随便列举去香港必须要做的十件事情吧,比较个人化。那什么,我缺乏娱乐细胞,也最怕俗,怕闹,怕人多,所以海洋公园迪斯尼海港城之类的大热门,我不会推荐给你的。


1、吃烧味


我是很喜欢吃港式的。


原因很简单,在吃这件事情上,我是不相信便宜货的。因为吃食卖得便宜,注定用不起太好的食材。吃东西,还是以吃食材为主,而港式烹饪方式清淡,吃的就是食材的好坏。


基本上你在香港随便找一间茶餐厅去吃,扑街的可能性都很低,做的是街坊生意,稍有差池,都会丢掉客源。


其实九龙我相对不是很熟,如果要推荐餐厅,就推荐尖沙咀利苑总店,利苑的良心就在于分店开得不少,每家都不错,上海店和北京店我也都吃过,水准也够。尖沙咀总店更是没得说了,利苑的流沙包实在是赞啊。旺角我除了偶尔去信和买黑胶唱片外,也很少去的,深水埗有添好运的第一间店,焗叉烧包还是百吃不厌啊。添好运在IFC香港站有一间店,我比较常去是北角店。


美食中心还是在中环一带,置地广场出来,威灵顿街到兰桂坊那一带有名的餐厅出奇的多。最有名的大概是刚拆掉的老翠华,翠华对面是水准哗啦啦掉但勉强也能吃吃的来佬。喝早茶要不然是陆羽要不然是莲香楼,都是不会让人失望的选择。檀岛咖啡、一乐烧鹅、黄枝记……数也数不完。


如果只推荐一家的话,我还是推荐镛记。正如同香港好吃得太多,如果只推荐一种食物,我觉得烧味是非吃不可的。


镛记的烧鹅出名很多年,现在香港政府已经不再发炭炉执照,能够吃到炭烧烧鹅的地方也就越来越少了。吃烧鹅,离镛记很近的一乐烧鹅、镛记后人去湾仔开的甘牌烧鹅也是热门之选,然而我还是选镛记。镛记的烧鹅选料是吃多少次都不会出错的良心,肥瘦得当,皮酥肉嫩,调味的梅子酱更是恰到好处。镛记的叉烧也焗得正正好,一面是略焦的口感,另一面则非常油韧。


除了烧味,镛记非点不可的是餐前凉菜,姜汁皮蛋,最好的溏心皮蛋,咬下去皮蛋芯儿里的汁液一口气跑出来,跟酸甜得当的姜汁混在一起,难以言喻的好吃。要知道我是吃再好的日料,都很少吃姜片的,嫌味道冲,但在镛记我一个人就能吃掉两份姜汁皮蛋。


镛记其他菜品也都不错,质量控制得相当好。这两年涨价涨得有点厉害,也还算是在可接受范围内。我自己一般会点个豆腐,点个肉菜,再来个上汤捞蔬菜,两个人吃吃也就差不多了。镛记装修后环境也舒服多了,没以前那么逼仄。镛记后人打官司打到整天上报纸,据说最坏情况是这间餐厅要易手。你知道经营餐厅这件事情,老板是谁,用不用心,控制成本和维持品质怎么平衡,还是特别重要的。趁着现在老镛记还能吃,快去吃吧。


2、看演唱会


很多次,专门跑去香港,就是为了听演唱会。


对于粤语歌,我是有那么些情意结在的。所以工作后稍微接触香港人,稍微沟通了几次广东话,很快我就发现自己听广东话毫无压力,说都勉强能说说。这都是听了粤语歌二十年的功劳。


图为徐小凤2014年“走过顺流逆流,依然金光灿烂”演唱会,在红馆,我看过徐小凤,今年年中跑去连听了四场顾嘉辉荣休演唱会,看过许冠杰,看过陈奕迅,看过杨千嬅,看过黄伟文的拼盘,看过其他乱七八糟的许多,也算是大写的没什么可后悔了吧。


小时候在家看演唱会录像,越看越心驰神往。今年坐在红馆,看顾嘉辉荣休演唱会,听到《上海滩》前奏响起来我就哭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想不到我竟然有朝一日会有时间有精力有运气坐在这个地方听原唱叶丽仪唱上海滩。


红馆门票很划算,我记得早些年最贵不过480,现在一般的演唱会最贵也不过680、780,还是港币,比起国内动辄一两千的门票要值太多了。红馆散场后,万余人瞬间从场馆大转移也是奇观。


3、看电影


这次去香港看了两部电影,《踏雪寻梅》和《星球大战7》。


前者是绝对不会在大陆上映的电影。原籍湖南的援交少女王嘉梅,在与货运司机性交易时,提出我想死,遂被勒死,被完全分尸,只在下水道找出若干碎肉。司机自首,没有尸体也被定罪。一度引起社会恐慌,因为传闻少女的骨头流入街市被当做猪骨卖掉。真实故事改编,至今这个案件仍是香港十大恐怖凶案之一。这样的故事在香港很容易拍成恶趣味cult片,而导演翁子光则非常冷静的埋了文艺的核在里面。三个孤独的人,司机的孤独,少女的孤独,他们背后的问题家庭。查案警察也孤独,陷入自己的困境中因而执着这个案件。电影里有极其直白的肢解尸体片段,重口味如我都不忍看,然而几乎扛到近乎结尾都对司机虐杀的变态冷血行为没有谴责,最后才让其显露兽性。导演非常沉着,像是拿着一把冰冷的手术刀,切开了这只人肉叉烧包。


这一类大陆绝对不会上映电影,除了重口味的三级片之外,还有浪漫的欧洲文艺片,伍迪艾伦、科恩兄弟这样的导演的作品,有趣的日本影片,百老汇和UA戏院还常常会有舞台剧和歌剧的影院版上映。总之是你在大陆的电影院所看不到的电影类型。


以及即便现在很多大制作电影会与全球同步上映,但也并不是全部。比如我在香港已经二刷过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好看的星球大战7,而大陆要到2016年1月9日才会上映。


4、去浅水湾


我的偶像陈冠中先生写浅水湾时,有过一篇太阳膏的梦,意思是一个沙滩就是一个沙滩,不会带有更多的意义。有的人去沙滩上晒,为了有一身健康色的肌肤,证明自己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而对于虚无主义者来说,一个沙滩就只是一个沙滩。


浅水湾大约不是个普通的沙滩。萧红曾经埋在这里,戴望舒写过: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海涛闲话。

张爱玲在这里让范柳原、白流苏,因为一座城市的倾覆,终于地共谐连理了。

你能在各路小说里找到浅水湾的踪影,毕竟香港这弹丸之地,谈得上美的地方,也并不多,于是小小一片浅水湾,承载了这座城市罗曼蒂克的幻想。


我喜欢坐公交车往浅水湾去,在IFC旁边的中环汽车站,坐6、6A、6X等一大票公交车都可以去浅水湾。我喜欢坐在公交车二楼的第一排,公交车在山海路上跌宕起伏,再看向旁边飘渺的海岸和海边矗立着的一座一座似怪物的摩登大厦,这大概就是香港。


5、去太平山顶


呃,如果是难得去一次香港,总是要看一下香港著名的夜景吧。那么太平山顶总归也是要上去一次的。


最经典的路线是在花园道的山顶缆车那里,坐小火车上去,然而排队通常人山人海。我贪新鲜只坐过一次,排队排到了旁边的pacific coffee,汗流浃背的站了一个多小时。坐小火车上极其陡峭的坡,蜿蜒着直到太平山顶,倒是蛮好玩的。然而好玩也就玩一次,后来我实在排不动队,在山脚打车上山,也不过四五十元港币而已。


太平山顶有711,不是24小时,曾经想过半夜上山去买酒喝,结果发现711过了11点也关门的,可以观景的观景台和商场也都是关门的。于是在麦当劳旁边的路上来来回回兜了几圈,后来又半夜上山,就自己带酒。看着山脚下霓虹灯几乎照破天际,还是蛮有趣的。


6、海边散步


那天正好接近张国荣的忌日,吃完了饭,恰巧从星光大道散步回家,就听见“风里笑着风里唱,赶集天意碰着你”。突然有点想哭。


十几年过去了,大家并没有忘记一位偶像带给过的美与好。


我对于香港最初的喜爱和一大半的喜爱,与香港电影香港明星们对我少女时期的影响是绝对脱不了关系的。星光大道上他们绝大部分都留了名,而星光大道的对岸就是美丽的中环。吃完饭后,如果你恰巧没事,就可以去散个步。


7、在中环的都市和街市之间游走


香港魅力所在就是,当然是座大都市,但是却又有亲切可亲生活化的一面。


比如极其摩登的中环,银行区的电梯大约是全世界运转速度最快的,你甚至看不到一个穿细高跟鞋的女子,女人们穿着简洁明快的套装,蹭蹭蹭爬高上低。我的朋友震惊于我对于金钟走廊和中环的地下铁极其熟练,而实际上,中环的白骨精们甚至于对中环楼上是不是有一间可口的私房菜都津津乐道。


皇后大道往上走,还有攞花街,全世界数得出的贵价地租名牌店的背后,是经营了几十年的小店铺。兰桂坊不远处就是卖古董的荷里活道,荷里活道上甚至还有座文武庙。


我在香港每次必去溜达的一条街是歌赋街,有著名的九记牛腩,有最美的一间Agnes.b cafe,有若干非常有趣有品位的家居店。你若是对life style有要求,又带了足够大的箱子,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8、置地广场喝下午茶


Anyway,置地广场还是香港old money们显示生活尊严的展览馆。


以及landmark cafe还真的味道不错。最重要的是,坐在这里,你的隔壁可能就坐着林青霞或白雪仙。


9、坐天星小轮


坐过你就知道了。而且从中环IFC到尖沙咀海港城,也确实是非常重要一条交通线路呀,据说天星小轮是全香港最便宜的过海方式。


10、买买买买买


这部分大家都认为我会大写特写吧,其实吧……主要最近我对买的兴趣不高。这次在香港,也就跑去连卡佛买了羊绒衫,买了双鞋子,去tom ford帮好基友买了化妆品,自己去扫了点nars,买了一大堆药。其他也就觉得乏善可陈。


香港还是个好买的地方,我指的并不是奢侈品,香港奢侈品也就比大陆便宜一点汇率,而且你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买的爆款it bag也不过就是淘宝上漫天遍野的同款被抄袭者而已,我的主张从来是碰见了,觉得合适就买,专门去买就为了不与网红们拉开物质的差距,未免也是无趣了点。香港的好买在于货物的集中,与进货时的品味。


我去欧美也爱去逛著名的买手店,老实说收获并不见得大,虽然往往橱窗布置极其精美,最主要是欧美的进货审美并不适合亚洲人,以及尺码经常都不对。而香港,给我间连卡佛,其实我可以哪里都不去,别的什么都不买。


亦舒爱逛诗韵,也就是swank,然而swank每况愈下到现在在海港城不过一小片店,在金钟pacific palace更是还没有连卡佛一个角大。全世界学时装的人,都知道要去中环看Joyce的橱窗,Joyce Ma在欧美时装圈子都算是大名鼎鼎,而Joyce的品味又难免曲高和寡了点,虽然Joyce一直宣称你可以从几百元到数十万元的货品都找得到,女学生和太太们都找得到衣服穿。而真正做到可以从J.Crew到Valentino都有,几百元到数十万元的货品都找得到,又能买到最好的名牌高跟鞋,又能买得到Nike或UGG,那是连卡佛。IT?sorry, 我get不到IT的。


最大的连卡佛是海港城店,而我最喜欢的一家是太古广场店。因为太古广场店的家居装饰实在太好逛太好逛了!看见八万块一套,摸起来跟婴儿肌肤一样的床上用品,我告诉自己,看,努力赚钱是为了什么这下子知道了吧。


最后我要推荐利时。如果你品味好,又有点钱,可以不需要连卡佛帮你挑货的那个过程。我喜欢利时是因为好玩,都是时髦的小衣服,香港的小女孩们捧着珍珠奶茶和鸡蛋仔逛,你要是品味够,又知道自己适合穿什么样的衣服,就能挑到一大堆潮衫,且撞衫几率很低。利时在尖沙咀,The one那个路口往龙城大药房的方向走,再往前一点往小巷子里面拐弯进去就是,一共五层楼,我觉得四五层比较好逛。尤其有间店专门卖运动鞋,每次都买得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