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矿大葛大爷的机器人!

 王凯富图书馆 2017-06-07

煤文化.CoalCulture.

传播中国煤炭好声音,服务中国煤炭百千万人!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在不断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近年来核电事故化工厂事故矿难火灾道路交通事故等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灾难时有发生同时地震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2016 年前7 个月全国发生安全事故281 15 死亡和失踪16 059 为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人身伤亡除了生产中提高安全意识按章按规操作外事故之后的救援工作同样重要但是灾后环境复杂空间狭小不利于救援人员进入同时二次事故会随时发生若处置不当所产生的后果甚至更加严重2015 8 12 日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例就是因为失火之后在不明情况的情形下进行救援从而引发的爆炸导致165 人遇难,8 人失踪

 

如何在灾难发生之后既能快速高效地对事故进行救援又能减少可能发生的二次事故对救援人员的伤害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若能使用救灾机器人代替救援人员进入灾难现场进行救援对于避免或减少救援人员伤亡提高救援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救援机器人的研究十分活跃根据事故类型的不同救援机器人可以分为消防救援机器人地震救援机器人矿山救援机器人核事故救援机器人和水下救援机器人5 类机器人均为特种机器人其技术要求既存在差异又存在共同点

 

煤矿救灾机器人的关键技术问题

 

1、机敏的移动性能:

移动性能是移动机器人最为本质的特征是救援机器人实现救援工作最基本的保障不论是何种事故其现场地形均是非结构化的机器人必须面对狭小的空间坍塌的建筑崎岖的地面如机器人若要穿越狭小的空间机器人的尺寸必须足够小而良好的越障性能又需要一定的体积来保证


2、精准的感知能力

机器人的感知能力主要包含2 个方面对于自身的感知和对于环境的感知在进入灾区的过程中机器人需要对自身的姿态速度位置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以保证不出现倾翻抛锚等现象在进入灾区后机器人需要对灾区环境进行探测对被困人员进行搜寻目前的各类传感器大多只具有一种感知功能并不是针对救援机器人所研发的,急需集多种传感功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传感器


3、操作者对于机器人的操

目前通信系统主要有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种通信模式对于露天的没有遮蔽的灾难场所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对于特殊的场合如矿井建筑物内无线通信则会发生衰减有线通信方式可靠性高但增加了机器人的负载无法长距离进行通信


4、持久的续航能力

通常满足前个步骤的救援机器人就可以实现最基本的救援任务但是良好的续航能力可以提高救援效果和救援效率当前主流的救援机器人均是使用电力进行驱动由于电池容量的问题使机器人无法长时间进行工作当电量耗尽时由于电池充电时间较长又无法立即投入营救之中这将大幅降低救援效率


以上这4个问题,都没有解决!机器人进入煤矿,还需要几年啊!

 

煤矿救灾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当前国内外研制了各种各样的救援机器人,但是通过对现有各种救援机器人的应用情况进行检索,发现救援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情况并不乐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救援机器人的技术还无法完全满足复杂灾难现场救援任务的要求。机器人的移动能力、感知能力、通信能力、续航能力以及特殊环境下对于机器人的特定要求均制约了救援机器人的应用。其中,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移动能力是这些制约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对于救援机器人的发展方向,救援行为的自主化与救援设备的轻量化应是所有发展方向中优先研究的。自主化将会使机器人具备自我判断能力,如何去优化路径,选择最适宜的救援路线将会从本质上提高机器人的救援能力,而轻量化对于机器人行走能力的提高和对动力的需求将起决定性作用。

作者:葛世荣(1963—),浙江天台人,现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